【实小·教研】关注学生发展,提高课堂实效—单县实验小学三、五年级组校内研讨活动纪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创设实效课堂,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教师间的学习、探讨、研究及反思,单县实验小学三年级、五年级级部联合开展了校内研讨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年级校内研讨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瑾老师执教的是《毫米的认识》,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测量或描述物体的长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老师的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是设计时首尾呼应,用测量数学课本长宽厘,引出课题.最后再用毫米表示长、宽、厚。二是以旧引新,长度单位在学生已学习厘米和米的基础上,了解了一些测量的知识、方法。三是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毫米,先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通过尺子、手势、1mm的纸张增强感性认识。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生活中哪些长度是mm,进一步丰富对1 mm的感知。四是教学时安排了学生进行估、测、议。注重学生估、测等能力的培养,测读出物体长度,达到用毫米表示物体长度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年级校内研讨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玲娟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有效落实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中,刘老师设计了四个环节的内容。一是创设情境,观察发现,请学生用两个信息介绍自己的班级。二是注重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在设计时大胆放手,结合情景图围绕两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研究式学习,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列和行的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三是教学设计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四是教学活动丰富多彩,通过写数对、找数对、找同列、同行的学生的位置,让学生经历了从模仿到创新再到超越的过程,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评课环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评课环节,两位刘老师先进行说课,李玉环老师、祁春梅老师分别进行了课标解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各位老师的精彩点评,也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老师们一一指出优点、缺点,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真正落实到“研”上。</p> <p class="ql-block">  白校长做最后总结,首先肯定了两位授课老师和所在级部的数学老师们所付出的努力,然后提出建议:课堂上应注意教师语言,多肯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研讨课我们一方面是以集体备课来促使教师关注“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另一方面也是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创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从而在切磋、研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p> <p class="ql-block">图片:全体数学教师</p><p class="ql-block">编辑:张桂芳</p><p class="ql-block">审核:张将</p>

学生

教学

长度

研讨

学习

老师

校内

毫米

刘老师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