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1941—2021,母校汤中迎来八十华诞,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隆重庆祝,我喜获由中共中央颁发的“光荣在党五十年”纪念章,双喜临身,无比高兴,不由回想起七十多年前赶考汤中的经历,草成此文,以作母校华诞的献礼。</h3> <h3><br> 一九四五年的春节将要到了,可是万恶的日本侵略军仍盘踞在金华、汤溪县城。糟蹋得国民经济频危,城乡交通阻断,乡民生活疾苦。我住的小山村附近,也驻扎着一小撮日本兵,时有抢掠扰民,再加上一些谣言惑众,真假难分,群众东躲西藏,人心惶惶,苦不堪言,我就是在这种景况下常窝在家里。高小毕业三年了,找不到升中学的机会,心里十分苦恼。我的小娘舅传来一个好消息,汤中在一乐堂春节后即要招收新生。望子成龙是我父母亲多年的愿望,有机会升学更使我喜出望外,就暗下决心,全力迎考,不顾隆冬寒风刺骨,临时抱佛脚,废寝忘食,专心致志复习功课,经常晚饭后卷缩在昏暗的菜油灯下复习,一直敖到深夜。<br> 老天不作美,临考试头二天,降下一场鹅毛大雪,屋背顶的积雪足有半尺多厚,满山遍野一片白茫茫,春节是在这北风呼啸、滴水成冰的恶劣天气中渡过的。可想心底深处的入学考试关,郁郁难敖,一年一度的春节,也过得寡欢无味,又转念汤中的大门敞开着,天无绝人之路,侥幸的妄想,会有希望实现夙愿的,这样心里又是暖烘烘的。<br></h3> <h3><br> 记得是正月初二、三吧,天没亮就开始打点行装,头戴棉帽、身穿旧棉长袍、腰系布带少透风,脚穿草鞋的外层再套上母亲为我编织的稻草鞋,以防路滑跌倒,一小袋白米是备搭伙用的,一个背包及需用行装等由小娘舅抗着走在前,我在后面紧跟着步出家门,走一段路我回头看望,母亲仍伫立在门前用手遮风遥望。<br> 天已濛濛亮了。一路上没有足迹,乡民也没有开始拜年,我俩就开路了。走到芝麻垅、陈村垅、杨梅山一带的深山老林之间,天虽已大亮,实际仍感到十分昏暗,死静无声息,悲惨又凄凉,再走前些有一条小河,冰凛干固水无声,天上灰蒙蒙,远处高山纵,近处丘陵地,身处无人烟,真有点象“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情景。又向前是一个破旧的小凉亭,往昔是一处稍停靠休息的好地方,可这当儿是积雪封门难通行,亭外面的凹陷处积雪更厚,只好离凉亭更远些另辟新路,有时不小心踩到深雪处,脚全陷下去拔也很困难,就是这样高一脚低一脚艰难地走上另一山坡。看左前方就是山卜里村(已拆迁),该村长期被日本兵占驻把守,监视周边动静。</h3> <h3><br> 我紧张地联想起那段惨痛的灾难:一九四四年中秋节中饭时光,一批日本兵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枪,闯进我们的村庄,顿时村民四处逃避,村里鸡飞狗叫,挨家被翻箱倒柜,洗劫一空,连热锅里的粽子都被掏光了,最后拉民夫、做苦力、修碉堡,坏事做绝,民怨滔天……想到这些心里既憎恨,也害怕。<br> “走快点”!娘舅发声了,打断了我刚才的思绪,预感这是风险地段,就紧跟快走,也时常观看左边几百米外该村庄的动静,白雪铺盖着村庄,隐约见到房子和几团大树,村这边是多团坟包样的土丘,有可能是碉堡,死沉沉地无声无息。内心深处愤懑不平地匆匆过了关卡。过了这道“封锁线”,心头平静多了,轻快的跑到六寸村(现已废弃)山背时,一片平原,视野开宽,无边无际,全是洁白,正巧天象开始晴明,微弱阳光四射,刺得我的两眼都张不开来,可心里是暖洋洋的,也许我的运道好象阳光天气,考试定会有好结果的,想着、盼着、走着,忘记了疲劳,也没有心思看美丽的雪景,赶路要紧。<br> 远远绕开汤溪城里的日本兵,迂回走到大坟头村小学校长家拜年,同时还享受了丰盛的中餐后就出发,走到一条小河边,有水难通过,就请船工摆渡上岸(好像在洋埠附近),然后就奔向一乐堂已经午后了,借住在池塘不远一户乡贤家住下,舅舅才放心地离开。<br> 房东很客气,在楼上的地板上铺有厚厚的稻草及盖的衣被把几个考生都解决了。晚饭是临时小店解决的,早上稀饭都是房东赠送。剩余间隙急忙看考场位置等事宜。<br> 翌晨一早赴考场,临考试时发现毛笔被铜笔套封冻着,使好多劲才分开,哈气、嘴含才用上毛笔,从紧张到平静终于完成几门考试后,才有心思细看汤中的全貌,甚感满足,期望能考进心目中爱戴的神圣殿堂。<br> 终于等到张榜公布的时间,我在榜文前专心致志地从录取名单后头开始一个个审视着自己的名字,直到中间有“郑凤林”三个字,金榜题名时真开心。<br> 不久就如愿进入学习三个学期,在良师益友的教导和帮助下,学识大长进,思想有创新,勤俭更入心。<br></h3> <h3> 同年8月中旬深夜听到嘈杂喧哗声,起身在寝室窗口看看无啥动静仍睡觉了,翌日晨才知“日本投降了”,今后不再受欺凌,从心底里高兴。此后时局信息传闻更多,对国家动乱中二条道路、二个前途、二种命运我也更加关心起来。汤中确实是我的知识启蒙师、人生引领者、事业的奠基石。<br>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抗战胜利,由于时局的发展及个人的追求,一九四六年夏转到金中(现金华一中)学习三个学期到初中毕业。接着还经历了一场我人生中紧张而艰苦的升学角逐,连续先后考了四所学校(当时不设统考),结果除衢州中学未录取我外,陆续收到金中、金师(在义乌佛堂)、杭高三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轮番升学考试过程中,有一段难忘的记忆。<br> 升学金中考试完毕,紧接着是到杭州杭高考试,但身边盘费不足了,在求借无门的情况下仍不死心,提着简单的行装,撑着疲乏的身躯进简陋的金华火车站候车室里准备打盹过夜时,和身边旅客交谈中,意外发现一位我家邻村的“走江湖”中年男性愿意帮我解决困难(言明凭我的借条用稻谷奉还),事后母亲告知已如数归还;后经多次打听,想当面见到这位乐于助人的好人,没有如愿见面说声感谢实感遗憾。<br> 有了盘钱,当即买了去杭州的火车票,坐在慢车厢里悠然自得、思绪万千,慢慢地在隆隆的有节奏的响声中打着瞌睡。“钱江大桥到了”,广播里的声音,瞬即兴奋起来,看窗外比迎龙灯还多得多的电灯光闪闪移过,远前方各式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愈近愈多,下车随大流出车站,买点小吃已经天大亮了,不顾劳累徒步问讯到杭高,弄清考试地点和时间,近处找小客栈住下休息。<br> 考试顺利完成,印象最深刻的是考卷右上角转叠着,说是“不能着急拆封,损坏考卷作废”(后来知道有密码,防作弊)。这是我第一次到达天堂——杭州,时间一九四八年春,正是解放战争的决战中。<br> 现就要回溯到已被录取的三所学校去哪所。人向高处、水往低流,无疑首选杭高(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现名杭一中),在这师资雄厚、作风民主、名人辈出、质朴雅致的中学里熏陶。</h3> <h3><br> 一九四九年,在解放伟大时代洪流鞭策下我参加了革命,多年来又在这新社会实践的考场里,不断学习、工作、磨炼逐步成长,为祖国用尽微薄之力做了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报效母校,特别是我心目幼时的摇篮——汤中的辛勤教导培养。顺便也嘱告我海内外家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爱祖国、爱人民。</h3> <h3> 文章作者:金华汤溪中学老校友、离休干部郑星。<br> 片中歌曲:《不忘初心》。<br> 文中图片:郑星近照、郑星书法(2件)、郑星与初中同学合影、汤溪中学校景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