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时间:2022.12.1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原创钢笔画作品</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原创钢笔画作者:甘民立(上海)</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字与编制:赵凌云(上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背景音乐:雪花飘飘</b></p> <p class="ql-block"> 北大荒位于黑龙江完达山下三江平原和兴凯湖平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全国各地城市知青上山下乡,我们则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1团一营六连,成为新一代北大荒的垦荒战士。</p> 连队牌楼 <p class="ql-block"> 从1968年起,来自北京、双鸭山、上海、宁波、天津等城市的知青都是通过这个连队彩门,认识了六连,踏进了北大荒的黑土地。</p> 连队新牌楼 <p class="ql-block"> 1976年,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发表,六连牌楼也“旧貌换新颜”,基建排的师傅真厉害,竟在两立柱上用手工做成两个大水泥球,立柱上刻上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p> 建房 <p class="ql-block"> 各地知青来了,解决住房困难成为头等大事。连队建房一般以基建排和木工班为主,用石头、石灰打基础,大礼堂、大宿舍以 砖墙为主。职工房用砖砌好柱子,以土坯墙为主。木工上完门、窗,上横梁、大梁,最后封顶。建房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也比较辛苦。</p> 脱土坯 <p class="ql-block"> 当时连队缺少砖头,盖的主要是砖柱土坯房,土坯还用来垒炕。脱坯是最脏最累的活,脱坯时最怕小咬、蚊虫叮咬脸部,只能用手臂擦脸驱赶。几十块坯脱好,无论男女早已累得腰酸背痛,而且脸上和手上都有被咬的肿块。</p> 连队大礼堂 <p class="ql-block"> 连队大礼堂是六连最气派的建筑了,集大会堂、大食堂、办公室、卫生室等为一体。在小二楼上,还建有深受知青喜爱的小小图书馆。</p> 连队大宿舍 <p class="ql-block"> 各地知青到六连后,有住简易的土坯房宿舍,有住老职工家属房的后屋,上海男知青还住过几个月帐篷。1973年连队建起知青大宿舍,入住近百名知青。多数知青返城后,大宿舍不幸毁于火灾。</p> 春播 <p class="ql-block"> 北大荒春天不仅来得晚,而且还很冷,拖拉机忙着犁田,一望无际的土地平整后,一台拖拉机拉三台播种机,站播种机以女工排知青为多,要不断地观察种子和化肥不能断流,并及时排除小故障,所以责任很大。一天下来全身上下全是灰土尘沙。难忘1972年春涝,在春播截止日前的最后时刻,全连上下齐努力,奋战三天三夜,终于完成全连七千亩小麦的抢播任务。</p> 夏锄 <p class="ql-block"> 连队每年种苞米有几千亩地,夏锄任务重,各个排全力以赴,锄草间苗不是很重的农活,但天很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条垄一千多米,一上午都很难锄到头,食堂送饭的女知青在田边招呼大家吃午饭,在地里锄草的知青正在努力向前,地里干活人多时,都用马车送饭,肉包子加小米粥管够,又热又香,不管农忙会战时间多长,送饭质量始终不错,深受大家欢迎。</p> 水稻田喷药 <p class="ql-block"> 六连靠近水库,播种水稻有地域的优势,1972年我们连试种水稻,为全团各连队开创先河,二排三班为水稻班,由技术员指导,从播种开始,垒田埂、灌水、排水、打除草剂、再灌水、排水、人工收割水稻。播种后草苗共长,水稻班每个人背着30多斤重的喷雾器,在烈日下用十来天时间,给一千多亩地打完除草剂。大家个个晒得很黑,双手沾了药水都脱皮,而被打过药的草在太阳下全枯萎、死亡。</p> 麦收 <p class="ql-block"> 拖拉机康拜因在麦海里前行,是北大荒麦收季节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p> 龙口夺粮 <p class="ql-block"> 1971年7月,暴雨连绵不断,全团各连队所有麦田汪洋一片,成熟的麦子浸泡在水里,拖拉机和收割机沦陷在麦地无法自拔。团、营、连队领导号召全体知青和职工“龙口夺粮,小镰刀万岁”。连队所有知青头戴草帽,脸上围着纱巾,脚踩积水,手握镰刀,全力以赴,龙口夺粮。从早上天亮一直干到天黑,既要忍受烈日下的高温,又要忍受蚊叮虫咬,就这样没日没夜,没有休息天,连续干了一个多月,把6~7千亩的麦子从水里割下来,堆积在干的地方,晒干后脱谷,取得了龙口夺粮大会战的全面胜利。我们也更深切地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 连队场院晒麦 <p class="ql-block"> 几千亩收割上来的麦子在场院堆积如山,麦粒必须通过太阳的曝哂降低水分,六连没有烘干箱,全靠太阳曝晒,留在场院的知青手拿木锨,来来回回翻抄麦粒……直到麦粒含水量在百分之十三以下,用扬场机去除杂碎和尘土,就可以入库进粮仓。</p> 收苞米 <p class="ql-block"> 东北话称玉米为苞米,掰苞米是又苦又累的活,每一个人都要背一个大筐,把苞米掰下,扔进筐里,背着装满苞米的大筐,寻找附近的苞米堆倒在一起,时间一长腰酸背痛,尤其肩膀被压得很疼,手和手腕经常要受伤,在苞米地前后左右很难碰到同伴,胆小的女知青有点害怕,有一年在苞米地里碰到了一个刚被猎人打死的熊瞎子🐻。</p> 扛粮上囤 <p class="ql-block"> 晒干后的粮食要尽快地入囤,一是怕雨淋,二是为了腾空地方,晒后面的粮食。每人扛一百多斤的麻袋上跳板,一次一次地把粮食倒进粮仓里,需要的是勇气、力气和耐力,对女知青、尤其是弱小的女知青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入囤的粮食在一、二个月内装上麻袋转运到团部粮站。</p> 翻地 <p class="ql-block"> 秋天收完庄稼是深翻地的时节,拖拉机在轰鸣,坐在大犁上的知青顶着飞扬的尘土,还有小咬、蚊虫等飞虫的叮咬,这是机务排最艰苦的工作,翻地的工作量很大,但机务排每年都能在冬天大雪冰冻前胜利完工。</p> 冬夜脱谷 <p class="ql-block"> 连队当时机械化程度还算可以,但收玉米和割大豆还主要靠人工,到冬天再脱谷。冬夜零下30度,北风呼呼地吹,拖拉机在轰鸣,脱谷机在滚动,农工排的知青们不断地往脱谷机里喂大豆,时间一长,大家浑身出汗,但都不愿停下来,停下来后人会很冷。天亮了,夜班的知青可以下班了,但没有人说话,脸已冻麻木,话也说不清楚了。</p> 水利会战 <p class="ql-block"> 初冬,寒风阵阵,大地开始冰冻,我们连队搞水利主要任务是挖排水沟,用铁镐刨开冻层,用铁锹挖下面的粘土,班、排长下达沟上、下口宽度和深度的要求,大家脱了外衣,努力干活,谁也不想落后,更何况如果当天完不成任务,尺寸不到位,隔一夜全冻上了,第二天很难修理到位。在全连的努力下,一条条排水沟顺着田边通往河道。第二年雪融化后的水能很快流走,保证了春耕和播种,也保证了今后大雨后庄稼地里的排水通畅。</p> 林中生活 <p class="ql-block"> 每年冬天,上山伐木,扎营帐篷。出门前腿上扎好绑带,上山,伐木、截枝,归楞,最繁重的活是抬木头归楞,最危险的活是伐木,中午在林间烧火烤馒头,每天要干到太阳下山才回来,从河边刨冰放在麻袋里作为食用水,洗脸则化雪为之。几个月下来木材伐了很多堆,而后主要任务是装车,往连队拉木头。好的木材做盖房的材料,长的做梁,短的做门窗,木质好的做板材等等,木质差的全当烧火劈柴,食堂门口的劈柴堆起来跟小山一样高,后来连队每年能买到不少燃煤,需要的劈柴就少了很多。</p> 拉练送粮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生产连队,但在1969年,珍宝岛中、苏开战,黑龙江前线形势紧张,连队组织职工和知青拉练送粮,锻炼身体,准备打仗。用爬犁一人一袋粮,有160斤重,从连队到团部粮站有30多里,刚开始不累,还很开心,拉了一半路程后,感觉越拉越累,人热得衣服、围脖全解开了,眉毛、眼睫毛都挂滿冰霜,到团部还要翻过小青山,沿公路慢慢上坡,有人腿抽筋了,有人拉不动坐下,歇一歇再拉,每个人都咬牙坚持,完成任务回到连队已是深更半夜了。</p> 驻军实弹训练 <p class="ql-block"> 1971年驻军换防,解放军有个连到我们连队礼堂和仓库住了几天,并派人在连部帮助、培训我们连队骨干,讲解了当时苏联最先进的T62坦克结构和性能。解放军在我们连一号地进行实弹演习,用56式一75mm无后坐力炮,打了6发破甲弹,这是七十年代初解放军最好破甲武器,打炮的声音很响,打完后周围人耳朵要聋半天。1969 年中苏在珍宝岛发生军事冲突时,解放军曾用56式一75mm无后坐力炮,装填破甲弹共击毁苏军6辆装甲车。</p> 连队油料库 <p class="ql-block"> 六连的油料库工作是连队一大特色,全团闻名,在这里曾召开过全团的现场会,先进经验幅射全团各个连队。</p> 喂猪 <p class="ql-block"> 连队畜牧排饲养马、牛、猪、鸡等家畜家禽。养猪喂猪是一个又脏又累的工作,城市知青尤其是女知青头两个月都很难适应,在老职工的传、帮、带下,女知青个个都不怕脏、不怕累,成为养猪能手,猪养得白白胖胖,出圈率也比较高。</p> 放牧 <p class="ql-block"> 每当晨曦初露,朝阳升起,牧马人已立马平原水库的大堤,巡视着自己的马群。马群正在草甸里安静地吃草,牧马人远眺一望无际的麦田和未开垦的处女地,情不自禁地吹起口哨,唱起草原之歌。</p> 连队学校 <p class="ql-block"> 连队学校老师以知青为主,学生都是连队职工子女,六连学校在老师的集体努力下,各年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六连学校曾开设小学、初中乃至高中课程,令人刮目相看。恢复高考后,在9名毕业生中有6名考上大学,学校教师功不可没。</p> 连队文艺宣传队 <p class="ql-block"> 在连队的节假日大礼堂的舞台,农忙大会战的地头,都有文艺宣传队的演出,由各城市知青组成的文艺宣传队,吹、拉、弹、唱应有尽有,喜闻乐见。精彩的文艺演出深受广大职工和知青的欢迎。</p> 连队乒乓球比赛 <p class="ql-block"> 连队团支部趁农闲组织知青开展体育活动,在田径、球类比赛中,各地知青身手不凡,赢得一片喝彩。</p> 闲暇时光 <p class="ql-block"> 农忙时没有节假日,农闲时闲暇时光显得格外珍贵,知青们或书写家信,或看书学习,或洗晾衣被,或吹拉弹唱,或切磋棋艺,或吟诗作画,或打牌聊天……尽享闲暇时光。当时晚上经常停电,大家便点起煤油灯,依旧兴致勃勃各行其事。</p> 出行 <p class="ql-block"> 途经连队到团部的班车每天仅有一趟,尤特、马车成为我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尤特速度快,货物拉得多,马车速度慢,特别是冬天坐马车,坐一段,脚都冻僵了,下车走一段再坐车。马车及时运回连队小卖部和食堂后勤采购的物品及知青的信件包裹。也有知青和职工喜欢坐尤特去团部,购买百货、吃饭、洗澡等,还有知青骑上自行车去探望其它连队的同学和好友。</p> 知青安家 <p class="ql-block"> 知青刚到连队时,大多数年龄在20岁上下,随着年岁增加,而且返城无望,一些知青开始恋爱成家。在北大荒安家,既要依靠爱情的力量,又要具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据不完全统计,连队约有30多位知青在北大荒安家。后来,有的携子女返城,有的则一直工作到退休,把一生都献给了北大荒。在此谨向在黑土地扎根安家的知青致敬!</p> 告别 <p class="ql-block"> 各城市知青下乡十年左右,为北大荒垦荒和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知青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北大荒。绝大部分知青由于调离、上学、病退、顶替等离开了六连,知青们在这个彩门下告别了六连的老职工和好友,告别了北大荒黑土地。如今,六连已不复存在,但六连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北大荒印象钢笔画的绘制得到了六连荒友的大力支持,参考了多位荒友提供的老照片和《知识青年在北大荒》、《上海知青在黑龙江》、《钢字三0四》等摄影画册,在此一并致谢。</p> <p class="ql-block"> 甘民立 (左)赵凌云 (右)合影于2019年</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光顾,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