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日记第1164天

金泉妈妈

<p class="ql-block">2022.10.11天 天气 晴亲子日记第1164天</p><p class="ql-block">今天周二,工作忙完了,就想学习,提升自己。</p><p class="ql-block">下面,我给大家聊聊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家教误区”。</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误区:“养育凭父母,教育靠老师”许多家长习惯于将“教”与“养”分开,认为“教”是育心,“养”只是育身,养育凭父母,教育靠老师。</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养”比“教”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家长养育孩子,表面看来是照管孩子吃、喝、拉、撒、睡这些生活琐事,但是生活琐事中往往透露出更多为人处世的原则。例如,当前不少家长在对待孩子吃饭问题上很伤脑筋。有的孩子挑食,有的要哄着骗着才吃饭,有的借吃饭要挟父母。这说明家长没有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习惯。</p><p class="ql-block">可见,家长必须寓教于养、寓德于养,只养不教是养不好的。有“教育靠老师”思想意识的家长,实际上放弃了教育的责任,而只专注于孩子的生活。这种单纯的后勤型父母,是不合格的父母。鲁迅曾在一篇文章里把父亲分为“人之父”和“孩子之父”两类。“孩子之父”是“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鲁迅把这种家长斥之为“制造孩子的家伙”。“人之父”则是“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去教育,才能使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完全的人”。中国需要“人之父”。</p><p class="ql-block">但是,每当看到10几岁的孩子因教育不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时候,我们还是叹息有那么多的“孩子之父”。主张教养分开的家长客观上还是在教,只不过很多时候是教而不当,是一种无意识的、经验主导的教。</p><p class="ql-block">这种教养方式,只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一个自己都不愿意看到的孩子。为什么有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十分失望呢?这也是原因之一吧!</p><p class="ql-block">类似的观点还有:我识字不多,学习的事,我管不了。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误把管孩子学习与辅导孩子知识等同起来了。其实,即使非常有学问的家长,也不一定在具体知识点上去辅导孩子。孩子学习的科目有那么多,有几个家长能一一对孩子进行长期细致入微的知识辅导?</p><p class="ql-block">第二个误区:以唠叨代替指导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这种把嘴巴紧紧“叮”在孩子身上的情况,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普遍。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但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指导与唠叨有什么不同呢?(1)指导是亲切的,是言简意赅的;唠叨则往往会有责怪、警告的成份。</p><p class="ql-block">(2)指导是一种促进,是引而不发,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而唠叨常对孩子表现出不尊重和不信任。</p><p class="ql-block">(3)指导的后果是孩子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而唠叨则是反复的单调刺激,使孩子厌倦、反感、苦闷。唠叨的结果会形成儿童行为惰性,你不说几次,孩子就不会去做。这种恶性循环,还会导致子女独立自主的积极个性被破坏。一个人唠叨,首先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讲出去的话,做了的事,由于不放心才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再就是,个性属于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特别容易唠叨。</p><p class="ql-block">今晚分享这两个误区吧,还有三个,明天分享,传播家庭教育,传播正能量,加油!</p><p class="ql-block">高新区文轩中学石金泉妈妈 亲子日记第1164天</p><p class="ql-block"><br></p>

孩子

唠叨

家长

父母

指导

人之父

误区

教育

家庭教育

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