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清朝之前,氅衣多是属于男性的服装称谓。直到清人入关后,特别是道光年后,满人的服饰日益宽大,满人女子所着的非正式场合的外衫因其轮廓宽松,特别是袖口宽大,也被混称为氅衣。</p><p class="ql-block">至清后期,氅衣变成了满人女子一种便袍的专称:</p><p class="ql-block">首先穿着对象的性别发生了颠倒,其次这种类似汉族圆领袍服的服装又继承了汉服褙子开衩高至腋下的特点,已经和汉人所指的氅衣相差甚远。在满汉混居、礼教更为拘束的中国南部,氅衣也逐渐摆脱了性别限制,并且不受清代官制服,饰纹样与颜色的严格限制。到了晚清,这种穿着舒适、外观华美端庄的服饰,尤其受到慈禧太后的喜欢。</p><p class="ql-block">一时间,追求氅衣装饰的华美和做工的精细几乎成了后宫的一种风尚,氅衣在此时发展,到鼎盛时期。</p><p class="ql-block">而这种装饰风尚,</p><p class="ql-block">一直到民国期间仍流行。</p> <p class="ql-block">衣服上的纹样</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设计:</p><p class="ql-block">画好氅衣,减下轮廓,粘贴在8开彩卡纸上(也可以用4开彩卡纸,稍作修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