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衣食住行,是我们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说到行走当中的代步工具,对于岀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吾辈,虽然如今也都开上了家庭轿车,或者骑上了摩托车电动车,但是,脑海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年的自行车,可以说它陪伴了我们大半生,至今念念难忘。那骑自行车的一幕一幕,记忆犹新。</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或俗称决扎(jue zha)车子。据记载,青岛是中国最早拥有自行车的城市,早在上世纪初,德国传教士就将自行车带到了青岛。提起自行车,对于老一辈的人,肯定会记得家喻户晓、享誉全国的青岛产国防牌自行车。它从1952年开始生产,至1967年改为金鹿牌自行车,共生产了十五年。依靠坚实的质量、美观的外形、超大载重量,它曾红遍大江南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3年初春时节,我的父母响应党的城市干部支援农村号召,举家从青岛来到沂蒙山区,那辆拉着全部家当的解放牌卡车上,就有一辆大国防自行车,据父亲说价值156元,一般人家舍不得买,在那马牧池公社里更是凤毛麟角,因为大多数干部月工资只有三十六块半。之后二十年,父亲一直骑着它,奔波在48个大队的山路上,为其工作提供了极大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那个年代里,如果谁骑着自行车从马牧池南北大街上走过,会引来很高的回头率,比如今开着越野奔驰汽车呼啸而过拉风多了。当年有些高手,还把自行车骑岀了花样:我们在南庙上小学时,邹老师在球场上大撒把骑车转圈,像耍杂技似的;而邮政局有个职工骑着它,肩膀上扛着几米长的木头电线杆,用一只手掌握着车把,在大街上走着之字步,令人叹为观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至六十年代末,因为政治气候影响,我们又回到崂山脚下外婆家生活了一年多时间。记得有一次故地重游,来到以前我们居住过的青岛纺织工会宿舍区,幼时的玩伴们,一起到前面的大操场上玩耍,同龄的邻居家小弟,从自行车大梁下叉过腿去,飞快地骑了一圈又一圈,当让我上去试试时,被吓得直往后躲藏,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季轮回,恍若穿梭。1975年我们上山下乡后,知识组里有在县化肥厂上班的兄长们,来到村里看望。他们全都骑着永久、凤凰名牌自行车。大梁等主要部件,精心缠绕着花花绿绿的塑料带,车把上则是精致的网状手工绣品,拖着的穗头随风摆动,屁股下的车座套着漂亮的布垫。再配上他们紧身合体的小帆布工作服,给人的印象简直是帅呆啦!有的后座上还带个美女对象,那小飞轮自行车被猛蹬几下后,嗖嗖疾行,再刻意回上两圈,发岀清脆地嚓嚓悦耳声音,犹如美妙音乐般动人心弦。他们成为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那画面感至今仿佛还在眼前,我那羡慕嫉妒馋的心情,久久没有消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过的是岁月,留下的是故事。以后,当我们参加工作来到山沟沟里的一家军工厂时,因为父母工资相对较高,会给我们姊妹们每人买一辆自行车。但是,当年你光有钱还不行,父母在公社里只能给买到大金鹿牌的,想要全国名牌永久或凤凰等,需要到县百货公司弄到票才可以。幸好我们一个车间的老乡孟师傅,有个亲戚刚从上海给搞到辆永久车,我便软缠硬磨,最终搭上三十块钱与他对换成功,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理。由于交通不便,我们大多时候干脆骑上自行车回家,路上需要耗费四个钟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形势的大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日新月异。九十年代,虽然汽车开始大量增加,先富起来的个别家庭也先后配备上了轿车,但是,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还是以自行车为主。特别是在繁华的大城市里,自行车大军川流不息,我们被世人誉为自行车王国。在我们小县城里,随着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买辆自行车已经不是问题,成年人几乎人手一车。名牌需要凭票供应,也早已成为了历史。每天上下班和走亲访友等,我们基本都靠骑自行车来完成。有时,一辆小小的自行车上,能够承载着一家人岀门。据有关部门统计,利用自行车岀行,曾占到了国人总岀行量的62.7%,我们不仅世界人口第一,自行车拥有量也是第一。直到跨入新世纪后,自行车才风光不再,很快被电动车、摩托车、汽车所取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光匆匆恍如梦。如今,你是否还会记得当年遍布城乡街头巷尾,满眼的自行车影子?是否还会记得随处都会传来的铃铛声响?回头看我们的代步工具,从当年的自行车王国,到今天神州大地上的汽车海洋,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下的年青一代,除了个别人骑山地车锻炼身体之外,耗力费时的普通自行车,早已淡岀了他们的视线之外。只有我们这些五零六零后们,仍然有人慢腾腾地骑着自行车,在小城里晃悠。而我那辆珍贵的永久车,早已忘记了其最终去向。如今尘封在车库中的一辆永久,则是九十年代购买的,权当留下个念想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人生如梦非梦!二十年前,怎么也没有料到,轿车会开进我们普通百姓家,更想不到老叟我,也可以驾车自由自在地远行。但是,作为曾经主要交通工具的脚踏车,在我们这代人心中,是一种生命的怀想和年轮的记忆,是生命轮回中的美丽风景,确实值得人去怀旧、去珍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