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是个讲故事的好手。小时候,每逢周末我都要到姥姥家,依靠在她身边缠着她给我讲故事。每当我回忆起和姥姥度过的美好童年,我眼前依然能清晰地浮现出她那双能看见故事里东西的眼睛,依然能听到她讲故事时的声音。姥姥的故事是童年回忆中最亮丽的风景。<br> 后来,家里买了收音机。夏日的夜晚,许多大人小孩围坐在一起听评书,那场景热闹又宁静。一个个津津有味的故事,滤去了烦躁和旁骛,净化了心灵,就连周围的空气也变得纯净与美好。<br> 为人师后,很想成为讲故事的能手。因为我发现聆听也是阅读,特别在低年级,听故事不只是孩子的渴望,也是老师开展阅读的有效手段。还好,我有幸多次聆听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梅子涵老师讲故事:他总是满怀深情地、生动活泼地娓娓道出一个又一个可爱的故事,那真是一件享受的事情。<br> 还有一个讲故事的高手,那就是草根看云-----薛瑞萍老师。几次参加“亲近母语”活动,深深被薛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她在孩子心中种下母语的种子、真善美的种子。人会长大,记忆也会长大。当他们长大成人,回忆在小学度过的时光,定会想起薛老师讲过的那些温馨的故事和甜美的时刻。因为故事里满载着爱和希望。<br>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的英子是作者童年时的缩影。英子特别爱听故事。正是有了故事满满的童年,才有了纯美动人的《城南旧事》。<br> 《一千零一夜》用故事改变了一个国王残暴的性格,展现了讲故事的魅力。<br> 佛教当中“婆娑世界,耳根最利”的话告诉我们,耳朵聆听了对生命的感知。聆听亲近的人讲述故事不仅仅是故事本身,也提供了一种温暖和关爱。<br> 于是,一年级入学后,我尝试着给孩子讲故事。我知道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热情和爱。在游刃有余的状态里,我希望把他们喂成故事小猪。一年多来,我们沐浴在《爱心树》的树荫下,手捧《爷爷一定有办法》,跟随《小猪唏哩呼噜》去历险;我们在《小巴掌童话》里一起写《蚯蚓的日记》,在《农夫去旅行》的路上遇到了《小魔怪要上学》……<br> 当我讲着故事的时候,也就是故事不断产生的时刻。我和孩子们在这美妙的时刻都成了诗人、创作者。如果我一时想不起确切可用的词语,孩子们就提示我。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更留神,目光更集中,思想更敏锐,思维往往可以凭借故事的翅膀飞向真理的世界。他们每天怀着惊喜的心情来到学校,满载快乐走回家去。<br> 一年多讲故事的经历告诉我:故事犹如一把刀具,它能塑造出孩子们思维最细微的特征,同时又能拨开他们的心扉,使之心心相印,就连班里最落后的孩子也开始翻阅起图书来;故事还促使班集体建立起一种微妙的智力关系,那就是孩子们会彼此询问----昨晚你读了什么书?这样的询问必然促使更多的孩子捧起更多的书,亲近母语,走向丰富。因为这是来自孩子们内心的力量。<br>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我开始把历史、整本书阅读、人物故事、生活琐事等融入教学中,往往一堂课尽和孩子在拉呱、唠嗑中悄然走过,笑声不断,掌声不息,孩子们听得如醉如痴,我讲得不亦乐乎。下课铃一响,才恍然,这节课的内容还没开始。如此乐此不疲,孩子的语文素养却如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br> 我羡慕并祝福我的孩子们,他们小小的身体里孕育着优良的种子。这些种子会在他们走得很远很远的时候蓬发出耀眼的绿色。<br> 做老师真好,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更好。<div> <font color="#ed2308">注:此文的删减版已发表于《山东教育》2012年第6期,翻出来,润泽渐趋枯竭的涩笔和灵魂。</font><br><div>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