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 --李劲帆篆刻自述

王樱璇

<p class="ql-block">  我刚爱上书法那会,长时间习帖之余,偶尔兴之所至,也会写一两幅书法作品,可是却无印可用。那时候很年轻,在农村工作,离城市很远,没有这方面的老师、朋友和熟人,求不到人为自己刻印,于是就想自己来。记得我利用周末的时间,特意进城,在莲城书画院买了一本《篆刻入门》、一把刻刀、几十方普通青田石,回去就照葫芦画瓢刻了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段时光真美呀!我在青山桥镇歇马中学教书,那里是湘潭县最偏远的山区,位于桐梁山脚下,四周都是青青的田野,有清清的溪水从学校旁边绕过,溪水里都是光滑的鹅卵石,夏天放学后,我们一大群年轻教师都喜欢光着脚Y挽起裤脚去溪水里撒欢,深一脚浅一脚,有的鹅卵石上有苔藓,很滑,一不小心就摔倒了,弄得全身湿碌碌的,惹得大家开怀大笑,四处洋溢着青春的笑靥和激情。</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天各一方,但至今我都忘不了那些灿烂的笑容:周昕、肖建坤、熊名辉、陈自求、彭丽红、唐兴元、方新林、陈自力、刘海军、胡文友……夜晚降临,一盏孤灯,一杯清茶,一柄刻刀,我就临摹篆刻。这些临习的篆刻我一直保存至今,粗略的数了一下,有好几百方。真的很感激那一段世外桃源般的美妙时光,让我能沉潜在书法篆刻的世界里,而没有被滚滚红尘呑噬。后来慢慢的就有人来向我求印了,我也不怕丑,刻呗。好赖不管,别人敢用,我有什么不敢刻的。于是就开始了篆刻创作。</p> <p class="ql-block">进城工作后,得益于涂道清、黄苏民、敖普安等前辈的指点,我对篆刻有了更深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想要刻好一方印,我觉得首要的是设计好印稿。如果对印稿不满意,那绝对别想刻出好的作品来。独具匠心的印稿很难得,有时候,琢磨上十天半月未必能打好一个印稿;而有时候妙手偶得,瞬间即成。所以,打印稿有很多偶然的成份,强求不来。但一定要用心去琢磨,琢磨久了,灵感自然会来。好的印稿最重要的一点是相安。要注意处理好虚实、疏密、巧拙、粗细、挪让、呼应、穿插、盘曲、留红、空白、离合等关系,最终落实在“相安”二字,一旦相安,则不失为一方好的印稿。小心落墨,大胆奏刀。印稿打好后,下刀就一定要肯定,用刀果敢流畅,线条才能有质量。下刀犹豫,线条必然塌软。好的篆刻线条都是有生命力的,充满了弹性和张力。而好的篆刻作品,虚实相生,疏可跑马,密不透风,腾挪穿插,首尾呼应,进退自如,如藏百万雄兵,气、韵、情、势皆备,方寸之间,气象万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劲帆</p><p class="ql-block"> 壬寅岁仲夏夜京璠于半砚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