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雉城街道<div>拍摄:愚哥 拍摄器材:vivo X70</div><div>文案:华哥《勇者无疆》 (部分资料摘自网络)</div><div>时间:2022年10月8日 礼拜六</div> 台基山遗址公园处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城中,雉城街道,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州时期的遗址。面积8000平方米,台地相对高度1米--4.5米。 整个台基山遗址公园有四大板块,良渚文明(玉琮为代表)、石像生、长兴历代风云人物、文人墨客诗词石刻。 台基山石壁下的遗址公园文物保护标牌。 台基山石壁一角。 长兴(原名为“长城”)古代风土人情石刻浮雕(整体)。 古时独具特色的鼎(侧面)。 古时独具特色的鼎(正面)。 长兴(原名为“长城”)古代风土人情石刻浮雕(之一)。 长兴(原名为“长城”)古代风土人情石刻浮雕(之二)。 玉琮,是新石器时代发源于江南一带的良渚文明的一种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玉器。整体造型外方内圆,分为两节,各阴刻人面纹。人面圆眼,阴刻出两尖眼梢,羽冠部分简化为直线。嘴部浮雕,上阴刻回纹。<div> 玉琮内壁平直、光滑。</div><div> 玉琮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明的典型器物,对于玉琮的寓意,有多种解释,如象征着天圆地方,为祭祀礼仪用器等。周以后,玉琮渐渐失去原有的礼仪重器功能,逐步不为人所认识。清代乾隆时期,已不知玉琮为上古支重要的玉器,视为车之辋头,定位汉代之物。</div> 放大的玉琮器具。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经2003年试掘,探明该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台地的东北和西南部,文化层0.5-2.6米,文化序列为崧泽、良渚、马桥、商周延续至明清时期,出土器物十分丰富,尤其属马桥文化时</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期的陶支座,引起专家关注,在马桥文化层位上发现一处作坊有关遗迹,出土陶范上发现明确的铜渣,在周边堆积中出的一件青铜矛,是浙江地区首次发现明确的马桥文化青铜冶炼遗</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存,具有重要意义。而绳纹陶鬲的发现,对研究马桥文化与同时期中原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价值。</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长兴县实施造址文化公园建设,面积近5万平方米。2004年,在遗址东北侧布设展厅,展示台基山遗址考古成果。201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div><h1 style="text-align: left;"> <b>文明曙光</b></h1> 该景观由五件玉锥形器、四件玉球造型共同组成,树立在富集良渚文化遗存的台基山上。玉锥形器、玉琮多见于良诸文化震葬之中,是良诸文化典型的器物。经大量的考古证实,中国文明的曙光从良诸升起,良渚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圣地,国家文物局已正式将良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中。 傲立于台中央的五棵代表典型良渚文明的锥形玉石器。 古代先贤的智慧,令我辈唏嘘不止,静穆端详。 锥形玉石器直插云霄,犹如当今的火箭导弹。 锥形玉石器中间大两头小。 石像生园<div> 原为灵山墓道石像生,墓道有石羊、石马、石虎、石人各一对(今石人仅存单个),后因城市建设搬迁进入台基山遗址公园。据《明会要》记载明代官员丧葬制度,该墓道规制符合二品官员身份。该组墓道石像生,整体观之 雄浑有力,端庄肃穆。</div> 石像生之一 石像生之二 石像生之三 石像生之四 石像生之五 石像生之六 石像生之七 石像生之八 石像生之九 石像生之十 石像生之十一 石像生之十二 石像生之十三 石像生之十五 台基山遗址公园导游示意图 台基山考古遗址公园/台基山遗址博物馆 台基山遗址公园 长兴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基山考古遗址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