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转摘于网络作者“文史不假”的文章,在此本人对作者表示衷心地感谢🙏!</p> <p class="ql-block">鉴真是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佛教大师,历经千辛万苦才在67岁时抵达那里,76岁时圆寂于日本。迄今为止,他依然是日本人心目中最著名的中国人之一,依然被视为“文化之父”、“律宗之祖”、“建筑先人”、“医药之圣”……。一句话,他在日本犹如神一般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提到“鉴真东渡”,我们通常的评价都是积极正面的,认为这是一次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事件。凭借着百折不挠和视死如归的勇气,他终于在有生之年实现了东渡日本的梦想,不仅传播了佛学知识,而且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都带到了那里,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社会进步。</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的奈良,坐落着一座著名的古寺院,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址,它就是由中国唐朝的高僧鉴真主持建造的“唐招提寺”。这里保存完好,包括有金堂(本殿)、讲堂、鼓楼、宝蔵、干漆鉴真以及礼堂、鼓楼等建筑物,皆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事实上,鉴真和尚在执着于东渡并且过分“亲日”的同时,也为他的祖国埋下了深深的隐患。甚至于,他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无异于一次“偷渡”甚至是“叛国”,并不应该得到中国人的太多褒奖。</p> <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和最开放的时期,难怪会有“大唐”、“盛唐”或“巨唐”的称呼,难怪会有“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评价。除了国力强大外,它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一种开放包容和兼收并蓄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初唐时期,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和高宗李治都信奉和扶持佛教,使其成为国教的同时也成为了加强对内统治和对外交往的工具。比如,玄奘和尚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并且取回经书后,受到了唐太宗的亲自欢迎并请他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和玉华宫等地颂佛讲法,直到驾崩前还常在一起谈论佛法。基本上,他虽然没有《西游记》中的“唐僧”那样被称为御弟,却也是地位异常尊崇。</p><p class="ql-block">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作为唐中宗和唐睿宗的皇太后而临朝称制,直至自己登基称帝并且改国号为“周”。她对佛教的支持和推崇更是不遗余力,除了在全国范围四处修建佛寺外,还在洛阳龙门以自己的面容塑造了“卢舍那大佛”。</p> <p class="ql-block">不过,由于武则天时期佛教的过度膨胀,已经严重危及到了国家的耕地、赋税和人口。在宰相姚崇等人的建议下,唐玄宗开始限制佛教,甚至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强制僧尼还俗、杜绝新建佛寺和禁止贵族与僧侣交往等,出现了一种“抑而不毁”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在这种背景下,朝廷自然会约束佛教的蔓延,自然不会批准鉴真和尚的东渡申请。不过,这并没有阻挡他想要前往日本的想法,于是疯狂的“偷渡计划”便开始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p> <p class="ql-block">鉴真是扬州人,14岁时随父游至扬州大云寺而与佛结缘,竟然执意出家专研佛法。</p><p class="ql-block">742年,鉴真和尚带着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东渡日本,被高丽僧人如海向朝廷告密后遭到制止。743年底,他带着弟子和信徒80多人准备第二次东渡,还带着大量的佛像、经书、药品、香料和书籍等,结果刚出长江口就遭遇强风而返航。744年初,他第三次率领几十名弟子秘密东渡,由于船只在舟山海域触礁受损而再次返航。744年底,他第四次打算从福州出海东渡,然而在前去福州的路上却被官府强行带回了扬州。748年,他第五次出海东渡又遇到了强风,不仅在海上漫无目的漂泊了半个多月,而且还导致了双目失明。</p><p class="ql-block">753年,已经66岁的他还是在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劝说下,开启了自己的第六次“偷渡之旅”,几经辗转才侥幸抵达了日本。</p><p class="ql-block">鉴真东渡扶桑带去了数以千百计的佛像和佛经,还有漆器、玉器、绣品、药材、香料、蔗糖、钱币和书画等。为了能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他还带了各种各样的匠人们跟随。</p><p class="ql-block">鉴真抵达日本后不久,立即带领这些工匠们指挥当地僧侣和百姓大兴土木,像戒坛院、唐禅院和唐招提寺就是这样建造完成的。</p><p class="ql-block">鉴真带入日本的珍贵文物实在太多,尤其是王羲之的真迹《丧乱帖》更是不可多得的国宝,大大推动了当时日本佛教和“王体”书法的发展。以至于,由孝谦女皇亲题的“唐招提寺”匾额就是采用的王体。</p> <p class="ql-block">平心而论,对于鉴真和尚如此疯狂的“偷渡”甚至是“叛国”颇为不解,真不知道李唐王朝如何得罪了他。如果说,他仅仅是为了“弘扬佛法”和“传播文化”的话,那</p><p class="ql-block">是万万不能相信的!毕竟,为了非亲非故的日本,他实在不值得如此这般。</p><p class="ql-block">鉴真成功东渡后,最欣喜若狂的当属日本人,因为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佛经,而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精髓。对此,就连他的嫡传弟子祥彦也表示了这种顾虑,据《大和上东征传》记载:</p><p class="ql-block">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到,是故众僧咸默无对而已。</p><p class="ql-block">通过鉴真和尚的“助攻”,日本开始快速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进行转变,实现了一次跨越式的发展。难怪,现在的日本文化中包含了太多太多的中华文明,因为它的根源本来就在中国。</p><p class="ql-block">在758年时,作为鉴真东渡后最主要的支持者,孝谦天皇在政治斗争中落败,被迫传位于淳仁天皇。于是,又老又瞎的他开始遭到排挤,被新天皇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的名义解除了鉴真和尚的“大僧都”的职务。</p><p class="ql-block">为了安抚鉴真并且做好表面文章,淳仁天皇没有将其一棍子打死,而是下旨将唐招提寺赏赐。到了763年,他在这里圆寂,终年76岁,遗体火化后葬在了寺后面的松林之中。</p> <p class="ql-block">非常好奇,鉴真和尚在圆寂之前,有没有怀念过自己的祖国?那个被他义无反顾“抛弃”的家。</p><p class="ql-block">这真是:</p><p class="ql-block">绛巾鸡人报晓筹,大唐万国拜冕旒。</p><p class="ql-block">玄奘西行取经去,鉴真东渡扶桑氿。</p><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11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