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景德镇市“课堂开放月”活动暨小学音乐公开示范课

竟成小学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2022年10月11日上午,景德镇市小学音乐学科“课堂开放月”活动在竟成小学举行。市教研所音乐教研员冯晓敏、区教研室教研员叶龙和各个学校的老师齐聚一堂。此次活动展示了三节音乐课例,这三节课是冯晓敏老师课题研究中的三个子课题的实验课例,是经过市音乐教研团队多次打磨的精品课,吸引了全市40多位一线音乐教师前来观摩学习。</p> <p class="ql-block">  10月11日上午8:20,音乐课拉开了序幕。</p><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是第十九小学张小菲老师执教的《白鸽》。张老师整堂课流程环环相扣,紧抓重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p><p class="ql-block">刚开始用身体律动开始了课程,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授重点的时候利用双手起飞的动作让学生了解了旋律线。在课堂中又巧妙的利用正步走的方式让学生分声部进行。在游戏中学会了二声部的轮唱。最后结束的时候利用杯子做打击乐器把课堂推向了高潮。</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景德镇市第九中学 李云红轩老师执教的《忆江南》,从音乐与诗歌结合的角度出发,从朗读诗歌中感受古诗词韵律。让同学们发现和了解作曲家沿用古人吟诗时的音调作为创作的基调,使歌曲好听易唱符合中国诗词的风格。了解到古诗意境和诗人情感后,对我们学习旋律音高以及把握每一句的强弱情绪有很大的帮助。对一声部完全掌握以后加入二声部,会减少二声部合唱的难度。在学唱二声部时感受两声部之间的关系。在练唱中同学们能配合看指挥进入二声部,并且不光要坚定自己声部的旋律还要聆听其他声部的旋律。仅仅一节课的时间,就让学生能较好的体验、感受并呈现二声部演唱,不得不说老师的音乐素养高,引导方法有效。</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十二中昌南学校罗舒钰老师执教的《木瓜恰恰恰》。罗老师课堂创设营造了市场氛围叫卖情境,并贯穿始终让学生更有带入感,注意力更加集中,身临其境的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情绪。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聆听、感受,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聆听感知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音乐知识,更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歌曲,体验情绪。</p> <p class="ql-block">  三节优秀的课例给在场的老师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听课老师们认真做笔记,抓住课上的每一个亮点。</p> <p class="ql-block">  课后,市教研员冯晓敏老师有效组织现场老师进行研讨交流。从课标要求、三维目标,结合课例深入剖析小学低段音乐课该如何抓住音乐本体,通过听、唱、动、画等各种方式有效反复有趣的练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到课堂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渗透。</p> <p class="ql-block">课题分享: </p><p class="ql-block"> 《基于核心素养下合唱教学在常规音乐课堂中渗透的实践性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汪媛老师从课题的研究思路方面做了阐述,分三个阶段进行常规合唱渗透教学。&nbsp;</p><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从节奏入手。为教材歌曲、乐曲编创二声部的声势律动,或编创二声部的打击乐器伴奏。通过二声部的活动体验,让学生初步形成二声部听觉。</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从旋律入手。(1)为熟悉的歌曲编创简单的二声部旋律,二声部旋律以简单的低音持续和固定音型为主。用“古曲新唱”的形式让学生逐渐形成二声部的音准。(2)卡农(轮唱)的演唱。基于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和声音准再进入第三阶段,简易合唱作品演唱。这样循序渐进的合唱渗透教学让孩子感觉到合唱就在身边,原来自己也可以参与合唱。</p> <p class="ql-block">  课题《小学音乐“教、学、测”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负责人昌河实验小学曾媛媛老师分享:我们所研究的是在常态化音乐教学中,实现“教、学、测”一体化教学良性循环,以测促教,以评促学,提升课堂实效性。本课题组罗舒钰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唱歌课《木瓜恰恰恰》,按照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思想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在教、学、评三个方面,呈现了的课题研究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音乐社团,对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以景德镇市第九中学群星少年合唱团为例》课题组负责人万晓彤老师从合唱队发展的角度给大家做了几点分享:</p><p class="ql-block">1.景德镇市第九中学音乐教师团队于2022年初,申报了该市级课题。从音乐核心素养方面探究课后延时服务为学生提高音乐知识技能水平的实践意义。</p><p class="ql-block">2.本课题旨在“双减”行动的指挥下,通过合理调适,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学内容,分析我校音乐社团的日常训练和教学实践,研究课外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方面的作用。</p><p class="ql-block">3.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了本校合唱团的实践经验,在分中小学梯队、固定训练实践、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和演出的实践中,让音乐社团的发展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p><p class="ql-block">4.本课题研究的起讫(弃)时期为2021.9至2023.6,在这期间我们将会继续前进,研究总结已有的教学经验,积极发展新的更优化的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最后市音乐教研员做总结发言:她表示提倡并鼓励人人教研;研究教的方法,探索学生习得途径,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效率。音乐是技术学科,要有大量的感受、体验、练习的时间,老师精说、少说、指向明确,多留时间给学生练习。我们要以围绕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展开教学,最终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发现、表现、想象、创造等能力为目标。并按这一理念对每节课提出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改善方法,让在座的音乐教师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相信通过此次教研活动,不仅有效提高了老师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更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p>

音乐

声部

教学

学生

老师

课堂

课题

合唱

旋律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