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未被识别的民族

苹果

<p class="ql-block">  一场旅程貌似结束,其实才刚刚开始,如果在旅行中,我们不能感悟什么,回来后,又没有改变什么,只能说,旅行什么也没给我们带来,实际上,一切就是这么顺其自然地回到了原点,然后是又一次开始,周而复始。</p> <p class="ql-block">  远离按部就班的舒适区,将自己置身于陌生的环境中,身体、心灵即将面临怎样的变化,会看到怎样的风景,遇见怎样的惊喜都是未知,我想这也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所以在合适的时间里做自己想做事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 文章里的风景在字里行间,自然里的风景在山水之间,走出去总能有些收获。胖子和我一直以来能保持一个正常心态来对待我们一起在路上行走所遇到的人、事、风景……。而我们下一次的行走目标大多是在行走中诞生的,我们这次探访未被识别的民族之旅就是在多次旅行中听驴友谈起他们的旅行故事所萌发的。我一直在想,这些部落为什么至今未被识别?他们是否和其他民族一样,曾经哭过、笑过、战斗过,辉煌过……而我们就想去他们一直生活的土地上走走看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科普一下民族识别</b></p><p class="ql-block"> 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民族成份的辨认。 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基本工作。 在旧中国,由于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许多少数民族的民族成份不能确定。新中国成立以后,为改变旧中国民族成份和族称混乱的状况,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自1950年起,由中央及地方民族事务机关组织科研队伍,对全国提出的400多个民族名称进行识别。加上原来已经公认的民族1983年共确认了56个少数民族成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国未识别民族</b></p><p class="ql-block"> 指的是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认定为独立民族的特定群体,也可能是指民族辨析尚且不明晰而未获官方承认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分布</b></p><p class="ql-block"> 中国未识别民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贵州省最多,其次为云南省、西藏、新疆,另外,浙江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江苏省也有。</p> <p class="ql-block">对于民族的识别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p><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p><p class="ql-block">是从1950年到1954年,经过识别,确认了38个少数民族。其间,除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朝鲜、满、瑶、黎、高山等民族早已被确认外,其他被确认的少数民族有壮、布依、侗、白、哈萨克、哈尼、傣、傈僳、侗、东乡、纳西、拉古、水、景颇、柯尔克孜、土、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鄂温克、保安、羌、撒拉、俄罗斯、锡伯、裕固、鄂伦春等27个民族 。</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p><p class="ql-block">是从1954年到1978年年底,确认了土家、畲、达斡尔、么佬、布朗、仡佬、阿昌、普米、怒、崩龙(后改为德昂)、京、独龙、赫哲、门巴、毛难(后改为毛南)、珞巴等16个少数民族。</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p><p class="ql-block">是从1978年到1987年。1979年确认了基诺族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至此,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基本完成。</p> <p class="ql-block">  五十六个民族如五十六个熠熠生辉的明星在中国这个大家庭当中发光发热,而至今未被识别的民族还有61个,人数大约70多万人。如:艾努人、穿青人、僜人、夏尔巴人、摩梭人、克里雅人……他们也如这浩瀚的星空里的点点繁星闪烁着自己的光芒。不管是哪个民族都在为强国兴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出行准备</b></p><p class="ql-block"> 出行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由于此去很多地方都是在边境地区,所以边防证是一定要办的;车子保养是为长途出行的安全;应急药品可以应对高反或头痛脑热;衣物:夏天的衣服可以多带些,秋冬的一两套就够了;食物:小零食,方便面,水果,这次还带了些米和一个焖锅,也是方便在路上焖点稀饭喝;还有就是拖拉绳、灭火器材、地图……</p><p class="ql-block">路线</p><p class="ql-block">出发前大致规划了一下路线:从江西出发途径湖南、贵州、四川、云南、西藏,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最后回到江西吉安。路线虽然定下但是疫情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到时路线可能会随着变化,只是我们的方向和初心不会变。一切就等着出发!</p> <p class="ql-block">  7月2号中午1:00准时从吉安县出发,依旧没有同伴车上只有我和胖子。在高速路上不知道钻过多少个隧道也不知道跨过多少座大桥,一路山水一路歌声有时还会伴随着胖子的呼噜声,除了进服务区其它时间都是在赶路。晚上11:30到达湖南新晃县,当晚就住在新晃。由于晚餐在服务区吃了,所以找好酒店后直接倒头就睡了……</p> <p class="ql-block">  7月3号早上从新晃出发去我们探寻的第一个对象:穿青人。穿青人是一个主要分布在贵州西北地区,人员相对集中的“未识别民族”。在部分穿青人的家谱、墓碑记载和传说中,他们的祖籍是“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其渊源存在诸多争议,近年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研究。在网上问了度娘,穿青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勺窝镇,所以直奔贵州!途经织金洞,早就知道它是目前世界上被发现的最大、最壮观、最美的溶洞,名声赫赫,虽然以前去过多次贵州,但由于不顺路就一直没有去过,这次必须得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织金洞景区</b></p><p class="ql-block">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距省城贵阳120公里。位于贵州省西部毕节市境内,跨织金、黔西两县大部分位于织金县境内。景区根据不同的景观和特点,将织金洞分为迎宾厅、讲经堂、雪香宫、寿星宫、广寒宫、灵霄殿、十万大山、塔林洞、金鼠宫、望山湖、水乡泽国等,有47个厅堂、150多个景点。最大的洞厅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洞内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奇特景观,身临其境如进入神话中的奇幻世界。据专家考察比较,织金洞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织金洞门票:70,用时2到3小时。被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之“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榜首。很值得一看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纳雍县勺窝镇穿青人</b></p><p class="ql-block"> 离开织金洞,往纳雍县勺窝镇。下午5点左右到达纳雍县勺窝镇,从地形地貌上看,这个镇子就像座落在一个勺子的底部。这里有有“中国穿青人第一乡”之称。这里被外界称其“西部秘境、玄幻之地”,全乡112个自然村寨3.3万人,90%以上是穿青人。穿青人又称川青人、穿青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个民族归属有争议的族群。中国政府把穿青人归类为汉族的分支,定义为未识别民族。但在民族学和历史学上,穿青人是否属于汉族仍争议。主要分布在贵州的偏远山区里,也有一些住在县城。穿青人有67万左右,是中国人数最多的未识别民族。大部分穿青人自认为是一个独立于汉族的民族,但并不被大多数汉人学者接受。</p> <p class="ql-block">  进入村口时我们停下车来向一位大哥打听穿青人的情况,他说我们这个镇都是穿青人。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位穿青人了,初看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没有独特的民族服饰,外貌特征与你我无一二般,除了身份证上民族标注为“穿青人”,其他完全融入了当地。我们向他打听他的祖辈留下的故事,他说他也不小时听父辈讲过,但是记得也不多,他只知道他们和当地的各个民族通婚,渐渐地就淡化了本民族的习俗,唯一他们还保留就是他们图腾:山魈。他们只记得他们的祖籍是江西吉安。据说在明朝年间他们的祖先是因为征战跟着大部队来到这里,他们亦兵亦农,战时打仗,闲时务农,最后融入当地,所以就此扎根。听他介绍当地老一辈穿青人中少有会跳傩戏(俗称跳“菩萨”)的巫师。跳“菩萨”是穿青人独有的习俗。穿青人每年栽秧、秋收、过年、儿子分家时,除供奉“五显菩萨”外,还要邀请巫师跳“菩萨”,戴上面具,装扮成各种神仙鬼怪。突然想到我们吉安也有扛“菩萨”、吃“菩萨”的习俗,这一点是否可以作为穿青人就是从江西庐陵迁徙过来的佐证?现在很多村寨都没有人会跳傩舞了。如今,老一辈的穿青人年纪大了,青年一代的穿青人绝大部份是没有人会愿意留下来学习这种不能产生利益的傩舞的。我想,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自身独特的文化、服饰、语言、信仰……那也就没有了灵魂也没有了辩识度。</p> <p class="ql-block">穿青人的庄稼、房舍、衣着打扮饮食习惯与当地人无任何差别。</p> <p class="ql-block">胖子向两位穿青小伙子了解他们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他们说他们也是长年在外打工,对于他们的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不清楚,知道家里的神龛里供奉的是“五显菩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腾</b></p><p class="ql-block">山魈是穿青人的图腾。这一雕塑,在国内属于唯一。从前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至十五,穿青人都会让他们的巫师披上熊皮装扮成山魈模样,到各村各户追逐驱赶瘟神。</p> <p class="ql-block">穿青人文化广场。</p> <p class="ql-block">穿青人老者背着一筐土豆过河,看到这个场景我不自觉想到卖炭翁。</p> <p class="ql-block">晚上7:00勺窝镇出来后直接赶往毕节市,8:30到达毕节市,今天比较早,安顿下来后可以安心的吃晚饭了。贵州少数民族比较多再加上地处山区所以贵州菜很有特色,口味偏重,香辣,咸,酸,喜用蘸水。</p> <p class="ql-block">  7月4号早上我们将告别穿青人,接下来要去找寻摩梭人……摩梭人生活在四川和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丽江市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属纳西族一支。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宁蒗境内摩梭人口15000多人,主要聚居在泸沽湖畔的永宁坝子。这次我们就是要去盐源县……</p> <p class="ql-block">离开贵州往四川盐源县……</p> <p class="ql-block">从高速下来进入108国道,这路况如一团乱麻……蜿蜒曲折限速50,一不留神就是超速,太难了……</p> <p class="ql-block">五六七月正是蘑菇大量上市的季节,路上叫卖的蘑菇是无毒的,其它的不是专业的就不要去随便采,一不小心就会你躺板板,别人来吃席了。还有野生天麻,我买了一百块钱,放在后备箱晾着。准备回家后拿来炖鸡。</p> <p class="ql-block">晚上到达四川盐源县城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从纳雍县经六盘水、威宁、穿云南昭通市到达盐源县共850多公里用了12小时,期中340公里的国道用了七个多小时。晚上吃过晚饭后也不赶路了就在盐源县城住下,酒店干净整洁,天气凉爽舒适。盐源是个好地方。当然盐源县泸沽湖是摩梭人主要的聚集地。摩梭人这个素有“女儿国”之称的族群,在这里仍保留母系社会制度,摩梭人的一切都由女性支配。如此的摩梭人她们的神秘面纱我们将亲自去掀开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晚餐吃中华鲟鱼喝勇闯天涯啤酒,很应当时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去当地超市补充一些路上必须品。胖子背上这背篓,前突后翘的模样甚是可爱。</p> <p class="ql-block">7月5号一大早我们就赶往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溏河镇,227国道沿着金沙江延伸,两边散落着或大或小的村庄。一路阳光灿烂,金沙江两岸郁郁葱葱,生机蓬勃。</p> <p class="ql-block">我们停下车来,顺便走走。如果我们想了解某个地方的情况,我们就喜欢进村里去看看,会同村民们交流,会和他们一起吃饭。这是一个彝族自然村,村子不大,但是整个村子占地位置相对大凉山地型来说还是比较平坦的,所以庄稼和房屋都比较集中。此时正是盛夏,金沙江从村边过,丰富的水资源让庄稼长势喜人,村子里的人大部分出去务工了,我们进去后也只见着几个人。</p> <p class="ql-block">看着他们悠然自在样子。</p> <p class="ql-block">党中央的决策不会拉掉任何一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我们行车到达盐塘镇时已经是午饭时间了,于是在路边吃午餐的时候顺便向老板娘打听摩梭人家,这次很巧,她家居然就是摩梭人,我们央求她带我们去她家看看,她也爽快答应了。</p> <p class="ql-block">老板娘把我们带到她们的村子,这是一个摩梭人的自然村。站在村子的高处向下看,就发现这个村庄每一户是嵌在这绿油油的庄稼和葱茏茂密的花草树木中的。我们随便走进一家,家中女主人也很大方地让我们看,让我们拍照。院子里种了各种花草,收拾得干干净净,一看就知道女主人是一个爱生活的人。</p> <p class="ql-block">对于这样一个美妙的民族,也值得我们跨越千山万水。最初对她的了解也是来自多年前在景区看到过的一些关于摩梭人走婚的节目表演,走马观花式的,没太在意。这次专门为她而来,自然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科普一下:摩梭人的称谓,在浩繁的史籍中,有多种同音异字记载。《史记》和《汉书》称牦牛羌或牦牛夷。古代摩梭为游牧民族,称为放牦牛的人。摩梭这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第二十三卷《郡国五》在校注定笮(今四川盐源)条里记载:“县在郡西,宾刚缴白摩沙夷有盐坑”。此后,唐称么些或磨西,宋称么些或摩西,元称摩沙或么些,明称磨西或么西,清称摩娑或摩挲。摩梭人是中国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会,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对于她的民族识别,国务院经过多次考证,由于其在语言,心理素质,地域和宗教信仰上都和当地蒙古族几乎雷同。最后将四川摩梭人划为蒙古族的一个分支,云南摩梭人划为纳西族的一个分支。</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分布</b></p><p class="ql-block">近代摩梭人生活在云南省西北,四川、云南交界处风光秀丽的泸沽湖畔,人口约五万,有自己的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泸沽湖以其独特的摩梭风情和秀丽的山水风光闻名于世。在金沙江东部的云南省宁蒗县以及四川盐源、木里等县,人口约四万余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婚习俗</b></p><p class="ql-block">这是摩梭人最具代表性的婚俗,流行于永宁摩梭。“男不娶,女不嫁”,除非是家族需要女性继后或男性劳动力才会娶妻或招婿。青年女男日间多为集体活动,透过歌唱、舞蹈向心上人表达心意,具有感情基础后,二人均同意,可以进行“走婚”。走婚时,男方只能在入夜后偷偷潜入(摩梭人称为“摩入”)女方“花楼”(即女方房间),与女方同床后,天亮之前离开(“梭出”)。这种走婚只依赖感情,与经济等一切外界条件均无关。走婚时摩梭人常以苏里玛酒为饮品。男性称女情人为“阿夏”,女性称男情人为“阿注”。二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方的兄弟背锅抚养,男方不需负担,但父亲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亲子关系。走婚的男女分手后,仍可以自由与其他人重新进行走婚。现在想了解走婚的话,可以在景区的表演场可以看到,但是那只是演戏而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成人礼</b></p><p class="ql-block">成人礼是摩梭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仪式之一。摩梭人于13岁就视为成年,女性行穿裙礼,男性行穿裤礼。未行成人礼的儿童一律以麻布长衫遮身,成年后男女衣饰就有所不同。成年后即有资格走婚,但一般在16岁后才开始走婚,近年不少摩梭男女更推迟至20岁后才首次走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穿裙礼(女孩子的成年礼)</b></p><p class="ql-block">仪式由母亲主持,少女踩在猪膘和粮食口袋上,由母亲为少女穿上成年服饰。仪式后,少女要呼唤狗进屋,由她给狗喂一团饭和一块猪膘肉,表达对狗的感谢。成年后的女性要留起发辫。并可佩戴不同的饰物如耳环、戒指、手镯等,亦可拥有自己的花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宗教信仰</b></p><p class="ql-block">摩梭人的原始宗教称为“达巴教”,与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教有密切联系,不过达巴教的发展比东巴教缓慢,其形态亦比东巴教原始,基本上保持着原始部落宗教的特征。达巴教因巫师达巴而得名,它没有系统的教义和经书,也无宗教组织和寺庙,只有几十部(回)口诵经,另有一种占卜经(俗称算日子书),是用32个不同形体的原始图画文字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随着摩梭人与外界的接触,一部分摩梭人已经脱离母系氏族制度。除了传统的娶妻和招婿外,在文革时就有不少摩梭情侣被强制结为妇夫,一部分摩梭人也已经开始认可并自愿实行固定的一妻一夫制度。另外,有一些与其他民族相恋的摩梭人亦会按照主流社会的习惯结婚,女性若嫁给其他民族的男性为妻,亦会把家婆视为“阿咪”般尊敬。</p> <p class="ql-block">几位摩梭资深美女在树阴底下纳鞋底,她们在探讨针法,比花色,嬉笑打闹,开开心心地还可以将纳好的鞋底换钱改善生活,真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烧开水的灶,四处漏风,要想烧开一壶水得费多少柴火和时间。不过山里的生活也容易过,在农闲时节,三五好友坐在一起,烧水煮茶,聊聊家常,说说八卦……无忧无虑,逍遥快活。</p> <p class="ql-block">女主人给我们看了她们当天的食物,一大锅土豆。我们问她是否要炒菜,她说不需要,只要蘸点盐巴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主人家的会客厅,色彩丰富,花团锦簇。胖子坐在垫子上一副没见过世面和不值钱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女主人向我们展示摩梭姑娘的花帽。</p> <p class="ql-block">着粉色衣裙的姑娘是位在读大学生,着红色衣裙的是已婚女士。</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美女又高又大,我站在她们旁边感觉自己不算胖😍</p> <p class="ql-block">匆匆赶路的彝族妇人,背上背着个胖娃娃,是回娘家吗?</p> <p class="ql-block">离开盐塘镇我们不久就到达四川盐源县泸沽湖景区,格姆女神依旧仙袂飘飘。只是游人稀少,没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为川滇共辖,湖东为盐源县泸沽湖镇(原左所区),湖西为宁蒗县永宁乡。</p> <p class="ql-block">泸沽湖还是这个泸沽湖,天依旧是那么的蓝,水依旧是那么的清,山依旧是那么的绿,伴着彩叶、黄草、木船、经幡,任何词句都显得苍白无力。 只能叹:泸沽湖,依旧是那么美!!! 反差大的就是人气。</p> <p class="ql-block">洼垮湖湾,地域开阔,对面是女神山,有十里沙岸。经过湖湾的沿湖公路通往云南丽江,洼垮湖湾有十里沙岸。</p> <p class="ql-block">静静下心来欣赏泸沽湖的美……</p> <p class="ql-block">草海与走婚桥, 走婚的奇特民俗,足矣吊起游客猎奇兴趣。 但实际这只是一片滩涂上架起的栈桥。 佐以美丽的传说,便成了这里有趣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泸沽湖的水性杨花。每年5-10月,泸沽湖的水面便会绽放出纯白的小花,洁净淡雅,三片雪白色的花瓣聚拢在一起,簇拥着中间一抹黄色的花蕊。这些小花像朵朵白云般漂浮在水中,随波浮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形成了泸沽湖有名的奇景:水性杨花。据说,在云南的9大高原湖泊里,唯有泸沽湖最常能寻到它的踪迹,因为这种花对水质要求非常高,必须要生长在没有污染的水域。</p> <p class="ql-block">离开盐源泸沽湖沿着湖岸线往西走40公里左右到达云南宁蒗泸沽湖景区。俯瞰里格岛,在宁蒗一侧,位于湖心,距离湖岸落水村大概两公里左右,是南来北往的候鸟、野鸭的栖息之处,是昔日永宁土司阿云山总管的水上行宫。</p> <p class="ql-block">疫情期间,我觉得也不用看攻略推荐这个景点那个景点的,你环一圈下来,哪有人你就在哪停,基本就是景点了。哪没人你在哪停,就是属于你的景点了。</p> <p class="ql-block">路边卖山货的奶奶,如今也不收现金了,我们买好了东西后她直接拿个二维码让我扫,看她一脸的笑容,我愿意相信她是很开心的。</p> <p class="ql-block">雨季,山路,叠加在一起便是这无尽塌方,滑坡与修路。 从泸沽湖到香格里拉290公里的路程,我们艰难行驶了5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相比川藏线,滇藏线这里清静很多,但是 跑在路上刺激也很多,两车道,无数的360度的转弯,从崖壁上开凿出的公路,在雨季,一路上落满了大大小小的山石, 因此,行车时应格外注意。川滇交界处有一个名叫奔子栏的小镇, 向北,可以沿滇藏线继续前往梅里雪山和西藏。 向南,则是香格里拉与丽江。</p> <p class="ql-block">有付出便有收获,这条烂路除了串联了多个景点之外, 沿途的风光同样惊艳。 大山大河,深谷巨壑,同时,古朴的村落点缀其中, 这一切安慰着我们等待修路放行的焦躁的心。</p> <p class="ql-block">在路上,一路的经幡和白塔,突然一片开阔,眼前是金灿灿的青稞地,远处是一片密集的建筑,看路牌提示,那就是香格里拉市了。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香巴拉是藏语音译,又译为“香格里拉”,佛教一净土名,意为心中的日月,极乐世界,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它被如同八瓣莲花般的雪山所围绕,那里没有战争、没有掠夺,没有膨胀的欲望和焦虑,是藏传佛教信徒们向往的理想净土。《消失的地平线》说,这里有神奇的雪山、幽深的峡谷、飞舞的瀑布、被森林围绕的宁静的湖泊,徜徉在美丽草原上的成群牛羊、净如明镜的天空和金碧辉煌的庙宇,首次描绘了一个远在东方群山峻岭之中的永恒和平宁静之地“香格里拉”。</p> <p class="ql-block">一进入市区,你会经过一个“转盘”香格里拉塔中塔, 它是香格里拉入城口处,也是香格里拉的地标性建筑,远远的你就能够看到这座拔地而起的巨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显得格外的威严。虽然是地标,但是去打卡游玩的人并不多,白塔附近是一片大草原,数不清的牛马在悠然吃草。 塔中塔高108米,是当今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佛教白塔。</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美丽的香格里拉,除了陶醉她的景色也想挑战她的美食。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自然她的饮食结构和习惯也有很多不同。我和胖子总是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没有去过的地方都想去,没有吃过的食物都想尝。如广西侗族的酒糟蝌蚪汆汤;贵州的牛瘪汤;云南的虫子宴;藏区酥油茶和糌粑;新疆的羊肉手抓饭和大盘鸡;内蒙的羊肉;吉林的炖蛤蟆,……今天晚上我们又将尝鲜了。番茄喃咪:云南的灵魂蘸酱。将番茄(或树番茄)烤熟去皮,放进舂筒里加小米辣、花生、姜蒜、芫荽(香菜)等一同捣成酱,可以解煎炸和烧烤的油腻,也可蘸食黄瓜、生菜等,有点“傣味东北蘸大酱”的意思。这个酱拌面还真不错。</p> <p class="ql-block">景颇鬼鸡:最早是用来祭祀的食物。选用走地鸡明火燎烧,与香料共同煮制后撕碎鸡肉,加入沙姜、罗勒、芫荽、小米辣碎等,最后挤入小青柠拌匀。一筷子放进嘴里,是五彩缤纷的香料在口腔中绽放的刺激。这几道菜,口味都比较重,酸辣咸是它的主要味道。</p> <p class="ql-block">撒撇:“撒”在傣语中是凉拌的意思,以“苦撒撇”为传统。取牛苦肠中的绿色汁液,拌上小米辣和肉碎,与牛肉、牛肚、牛干巴等肉类配菜蘸食米线。苦肠汁有清火、消炎的功效。不过这种苦味一般人很难接受,我们尝了一口也是难以下咽,老板告诉我们初次体验可以试试柠檬撒。将苦肠汁替换成大量的青柠汁,清新的味道让人神清气爽。</p> <p class="ql-block">饭后随便走走,虽然香格里拉来过几次,但是每次来都会去香格里拉城内的独克宗古城走走, 这座“月光之城”曾在14年的一场大火中近乎付之一炬。 但随后的重建让他重焕生机。 作为游客,其实很难区分新建的与真正的古建筑之间的区别, 唯独能感受到的,是熙熙攘攘的藏式风情街巷,和龟山公园门口放声高歌和跳广场舞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正中央是龟山公园,而龟山公园的正中央是这座巨大的转经筒。 十多米的身高成就了它世界转经筒之最的身份, 在这里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游客,都会情不自禁的站到它身边齐心协力转动经筒祈福。</p> <p class="ql-block">7月6号,经过在香格里拉休整一晚,我们又元气满满,那就继续往前走吧。一出城就可以看到一片巨大的海子与天际连成一线。 这便是纳帕海。 据说唯有在雨季才能看见这水天一色的风景, 到了旱季湖水褪去,这了则成了水草丰美的牧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往德钦方向走……路上遇到一位骑行者,他算是214国道上这个路段上的稀客了。214国道从香格里拉到芒康这个路段以海拔高、坡陡弯急且多、塌荒落石、路况凶险所以路上很少能看到骑行者。向这位猛士致敬!</p> <p class="ql-block">从香格里拉前往德钦方向驶去,由尼西乡进入奔子栏镇境内时,就看见在金沙江岸百米范围内一座桥。下车走近观察,原来这是一座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吊桥。一座桥见证一段历史。1959年7月,为了纪念红军长征,在金沙江上修建了一座铁索桥,该桥命名为贺龙桥。桥头立有一碑,碑上刻有毛泽东主席长征诗词。这座跨江大桥名叫贺龙桥,这是1959年建成的架钢索木板桥面吊桥,全长108米,宽5.6米。看到现场石碑上介绍,才知道当年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1936年,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肖克的率领下长征经过奔子栏镇叶央村,将翻身解放的福音和红色革命的火种带到了德钦。为纪念途经此地的贺龙元帅,1959年迪庆建成了横跨金沙江、连接滇川两省的贺龙桥。</p> <p class="ql-block">金沙江大拐湾,也叫月亮湾,又叫金沙江第一湾,是云南和四川的分界线,一边是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镇,另一岸则是四川省得荣县子庚乡。</p><p class="ql-block">在这川滇要塞,围绕着金字塔般的日锥峰潇洒地画了一个“Ω”字形的大拐弯,成就了天下奇观——金沙江第一湾。</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金沙江大拐弯,却被人建了一个所谓的观景台并且围起来收费了,门票30块。我们偷偷溜进去,被人赶出来,只能在外围拍了几张照片。原来是可以随便拍的,唉……</p> <p class="ql-block">翻过白马雪山,苹果老师和胖子在白马雪山垭口成功牵手。</p> <p class="ql-block">白马雪山</p><p class="ql-block">从香格里拉往德钦县方向,214国道正好穿越白马雪山,可在短短三四个小时之内经历: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寒带逐次过渡的立体垂直气候,感受“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的特殊气候。公路经过白马雪山海拔4290米山口,是云南省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公路边并设有白马雪山观景台,能让你全方位观赏雪山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根据这个路标的指引,在2021年的七月份我和胖子开车去了位于云南西北部的滇藏交界处,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的雨崩村。它坐落在梅里雪山脚下的山坳坳里,与世隔绝,号称“左手天堂,右手雨崩”,也可以翻译为“眼在天堂,身在地狱”,原因村子交通闭塞,只有徒步或者骑马才能进入。生活在这里的几乎全是藏族,不过和西藏各地区的藏民在口音和习俗上都有很大的差别。 作为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生活在滇藏边境的人们一生总要走一次梅里外转(大转),每年都要走至少一次梅里内转。这次我们不作停留,直奔德钦……</p> <p class="ql-block">出了白马雪山3号隧道就到达德钦县城。</p> <p class="ql-block">白马雪山下的德钦县城。</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在德钦县城吃过午饭后我们继续赶路,往芒康方向,如果顺利的话当天就可以进藏了。</p> <p class="ql-block">出了德钦隧道,德钦县城就横卧在山脚下峡谷间。大家熟知的梅里最佳观景位,在十几公里外的飞来寺。飞来寺到底是不是一个寺庙? 游客所说的飞来寺,并不是寺庙真正的位置,而是围绕梅里雪山观景台的一小片商区。真正的飞来寺,在距离观景平台2公里的路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说飞来寺原定并不叫飞来寺,建寺选址的位置也不再现在的位置。但破土动工的头天晚上发生了一件颇具传奇色彩的事情,第二天工人们发现备好的建筑材料不翼而飞,被神秘的力量运到了现在寺庙所在的位置,而且梁柱已经按规格竖好,众人皆以为神迹。遂决定在此处建造,并更名为“飞来寺”。</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又称太子雪山,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东北约10千米的横断山脉中段怒江与澜沧江之间,处于世界闻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区,北连西藏阿冬格尼山,南与碧罗雪山相接。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有13座山峰,称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米,是云南的第一高峰。</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是藏族人心中的神山,卡瓦格博也是因宗教原因,被政府明令禁止攀登的山峰。虽然海拔不过6k+,至今仍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推荐大家看一部纪录片—《卡瓦格博》,记录了1990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惨烈的山难。起初单纯的村民并不知道登山队此行的目的,热情地接待了这批国内外的游人。等登山队经过笑农大本营,继续向神山而去,村民才意识到他们是来攀登卡瓦格博。据说当时数万村民聚集到飞来寺,向神山祈求不要让人类亵渎。果真,山难发生,11名日本队员和6名中国队员全部葬身冰川,多年后衣物在明永冰川被发现。这在国际山难史上都是非常惨烈的一次记录。卡瓦格博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神威,为了尊重藏民的信仰,政府颁布了禁止攀登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虽然飞来寺经过多次,但真正停下脚步来静静欣赏她的美还是第一次。这次来,没有人跟我们抢拍照位置,也没有人跟我们争欣赏美的角度,想怎么看就怎么看。这次我们的运气真的是好,阳光灿烂,站在观景台上望着对面的梅里雪山,心却安静下来了。此时此刻只想静静的看着她。</p> <p class="ql-block">玛尼堆: 进入藏区的路上,随处可见用石头堆起来的玛尼堆,遍布在山间、路口、水边... 简陋的,就几块石头,隆重的,也会刻有六字箴言、慧眼等吉祥图案,以期祛邪求福。飞来寺观景平台的白塔旁,偶尔会遇到正在石头上雕刻吉祥图案的藏族艺术家。雕刻了图案石头身价倍增,按大小和工艺的繁琐,几百到几千块不等。</p> <p class="ql-block">下午1:30离开梅里雪山,准备进藏。214国道上美景和危险并存,这也是滇藏线的魅力所在。一路上有绵延的雪山和脚下的澜沧江并行,江边的村寨房屋整齐洁净,田里作物生长旺盛,入目都是画。常常感叹人类在大自然中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大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但人类在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的家园。</p> <p class="ql-block">废弃的吊桥,不要说走,看着就已经心惊胆颤了。</p> <p class="ql-block">刚刚到达芒康地界,准备进藏了,在检查站查验核酸时发现核酸已经过了48小时,好说歹说都得原路返回去做核酸,回去又得走两百多公里的路,214国道德钦到芒康路段走过的人就知道,那是一条怎样的路,路窄弯多,海拔高,一边是陡立的山崖另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路并行的澜沧江一路咆哮。无奈!无语!在香格里拉出发前我就跟胖子说了要做核酸,胖子说不需要,可以落地检,结果……</p> <p class="ql-block">回到德钦已经是下午5:30,还好能赶上核酸时间,没有排多久的队就做完了核酸。等待出结果还得八个小时,所以只能住下了,最后决定住飞来寺,这样就可以在第二早上看到梅里雪山的日照金山还能离芒康近一点。</p> <p class="ql-block">当晚就住飞来寺,特意挑了一家能看到梅里雪山全景的客栈住下,标间380一晚,这个价钱我还能接受。</p> <p class="ql-block">7月7号早上五点,被窗外的惊叫声吵醒,拉开窗帘,遇见最美的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日照金山之晨</p><p class="ql-block">对游客来说,飞来寺观景台是守候日照金山的地方,对藏民来说,这里是朝拜梅里雪山十三峰的圣所。观景台一角放着白色的煨桑炉,朝拜的人们早早来此转白塔,喃喃的念经声伴着日照金山,和着松柏枝焚烧的香味,心也随之平静。</p> <p class="ql-block">梅里雪山</p><p class="ql-block">这也是飞来寺能拍到的雪山正面视角。卡瓦格博正襟危坐,犹如身披金甲的将军,左右两个护法以极其对称的姿态矗立两侧。山形更瘦消,更精致的神女峰,常伴其畔,据说是卡瓦格博的妻子; 此处,要纠正一个大家常有的误解。梅里雪山,是山脉的名字,类似喜马拉雅山脉的概念。而梅里雪山的最高峰,称为卡瓦格博峰,等同于珠穆朗玛峰; 卡瓦格博被称为“太子雪山”,所以梅里雪山又俗称为“太子十三峰”,但并不代表它由准确的13坐山峰组成,原因“十三”在藏语里是吉祥的数字;</p> <p class="ql-block">六点我们就决定离开飞来寺往芒康方向赶,在西藏检查站比较多,原来是要查验三证:身份证、行驶证、驾驶证,如今又增加了健康码、核酸,再加上不断的修路,哪怕稍晚一点有可能被堵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路上偶遇几只蠢萌,胖子说那几只是我的亲戚,我直接给他翻了下白眼。</p> <p class="ql-block">塌荒路段,小心翼翼地通过。路上驾驶和乘车体验都很刺激,道路右侧有昨晚下雨山体滑坡泥石流,左侧就是云崖拍案澜沧江逆流而上,我们横跨廊沧江过吊桥,翻越红拉雪山,进芒康。</p> <p class="ql-block">翻山越岭,终于到达西藏的第一检查站:芒康。小白早变成小灰,挡风玻璃也被路上溅起的泥水弄得模糊不清了。</p> <p class="ql-block">绕过山的另一边又是另一种风景。</p> <p class="ql-block">对面就是千年古盐田</p> <p class="ql-block">盐井曾是吐蕃通往南诏的必经之路,也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地。河道两边都是重重叠叠的盐田,这里的制盐工作全由女人完成,河的一边出产的红盐,叫桃花盐,另一边出产的白盐,叫雪花盐。</p> <p class="ql-block">从盐井到芒康,红拉山是最高点,4448米海拔,这里是金丝猴出没之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 <p class="ql-block">在红拉山垭口上遇见一位骑摩托车驴友,觉得特别帅!我其实在年轻时就有一个骑摩托车走天涯的梦,穿上骑行服,戴上头盔,再架上一副墨镜,那是绝对的拉风……如今我跟摩托车同框就知道我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了,因为我骑上它拼命伸长脚连脚踏板的边都挨不上。</p> <p class="ql-block">上午11:50到达到达芒康县城,214和318将在这里并线。已经是饭点了,我们就在芒康县城吃午餐,自从进入高原地区我们连续几天吃夹生饭,这次的饭煮熟了,那得多吃几碗。</p> <p class="ql-block">进入318线后,色彩丰富起来了,云白天蓝,进入7月的西藏,最不缺的是蓝天、白云、绿水,还有那温暖灿烂的阳光。对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讲,阳光更是大自然献给高原最大的恩赐。</p> <p class="ql-block">东达山,海拔5008米,被封为生命禁区,山峰长年积雪,寒风凛冽,最容易在这里高反。山的一边是左贡,另一边是奔腾波涌的怒江。</p> <p class="ql-block">到达业拉山垭口,接下来就是翻72拐了。</p> <p class="ql-block">天路72拐,在昌都邦达至八宿区间,有人说是99拐,更有人夸张地说成108拐,其实多少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儿的道路极具挑战性,那儿的风景令人难忘。</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318国道咽喉之处的怒江大桥旁,有一座永不拆除的桥墩,为了纪念牺牲的英雄,从此借道入藏的车辆都会在此鸣笛致敬。中华民族不忘本、不忘根,永远记得先辈为后世做出的贡献和牺牲,川藏怒江大桥旁那座永不拆除的桥墩就是见证,每一次鸣笛致敬都是对先辈们艰苦付出的回应,我们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晚上7:30到达八宿,找好酒店,发现酒店里有饭吃,晚餐就在酒店里解决了,开了一天的车饭后直接洗洗睡了。</p> <p class="ql-block">7月8号上午九点在八宿做完核酸后就直接往下一个目标赶了,我们离夏尔巴人的居住地陈塘镇还有两千五百公里……前路漫漫</p> <p class="ql-block">在西藏的阳光里,那些山,湛蓝;那些树,翠绿;她的空气,没有浮尘,吸上一口,淤积在肺腑深处的浊气,立即被荡尽。</p> <p class="ql-block">进入西藏后,那些独具民族特色的藏式住宅最能抓住我们的眼球,它们拥有红白相间的“外表”,坐北朝南的位置,只为了更好地吸收阳光的温度,这也充分显示了高原人的智慧。在高原上,不管面对什么样的环境,人们始终有办法去适应。</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有了这美好的阳光,才有了丰收的喜悦,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恕江大峡谷,汽车穿梭在闭塞的山谷里,会让你感受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来古村前的青稞草垛。</p> <p class="ql-block">到达然乌湖。还记得2017年第一次来然乌时,那时的然乌只有几户人家,如今已是然乌镇了。然乌湖、是古时的高原堰塞湖,呈长峡谷湖体,周围森林围绕。可以看到倾泻而来的来古冰川,来古冰川为然乌湖提供足够水源。夏天的然乌湖真的没什么看头,水很浑。就在路边拍个照片就走。</p> <p class="ql-block">途经波密,去过多次,这次不停留了,直接往前赶路。</p> <p class="ql-block">途经鲁朗,一个曾经不为人知的小镇,离八一镇约七、八十公里,它是一处云山雾海里的深山老林,森林深处还有不宽但超长的整齐草甸,草甸中还有蜿蜒的溪流,村落、森林、河流丶草甸交辉相映,勾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通麦天险如今的通麦大桥。通麦天险其实是2016年以前的事了,自从通麦大桥落成之后,车辆通过大桥,穿过隧道轻轻松松地通过,使原来的通麦天险、死亡之路、通麦坟场等等这些不吉祥的谓号,成为了历史。</p> <p class="ql-block">林芝(八一镇)、八一镇海拔不高2700米左右,离拉萨只是一步之遥(高速路基本完工),林芝山清水秀,独特的自然风光,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在这可作休整,为适应高原做身心准备。从林芝至拉萨可选高速或国道,若选国道的话,沿途自由,随时可以停拍相片,一些不知名的景点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晚上八点半到达工布江达,实在累了,我们决定在工布江达住下。工布江达,随着林拉高速的开通,曾经318线上热闹的小县城也静下来了。</p> <p class="ql-block">工布江达、工布江达属林芝地区的一个县,这里气候宜人,湖泊、雪山、春意盎然,虽然是雪域高原却有着江南气质。</p> <p class="ql-block">7月9号早上八点从工布江达出发,先去拉萨。工布江达至拉萨,全程279公里。我们将从海拔3400米的工布江达县沿着尼洋河谷一路爬坡,翻越5013米的米拉山垭口,然后再行驶155公里就可以到拉萨了。</p> <p class="ql-block">米拉山垭口。米拉山垭口,海拔5000米左右,它是工布江达与墨竹工卡的交界处,也是前往拉萨路上的理想休憩点,是拉萨河水系和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还是两地气候的分界线,林芝一边温润潮湿,拉萨一边干燥寒冷。</p> <p class="ql-block">上午11:00左右到达拉萨。五次来拉萨,来布宫。分别从滇藏线、川藏南线、川藏北线、青藏线、丙察查线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看她的白天,看她的黑夜,感受她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在布宫广场拍完了照片已经是12点多了,我们决定吃过午饭再往前走。胖子说:我们吃肯德基吧!我听一惊,以为听错了,结果他再说一句:我们吃肯德基吧!胖子一直以来都说肯德基是垃圾食品,今天居然主动说要吃,挺意外的,我自然得支持他。</p> <p class="ql-block">午餐过后我们直接赶路,离开拉萨城准备去相距40公里的曲水县,听说那里一直保留着水葬台,我们决定去看看。拉萨到曲水海拔相对低,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一路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和大片的青稞地组成了这个天地间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一座刚刚落成的庙宇。最使人感到神圣的,是阳光下的寺庙。那些寺庙,或是在山坳里,或是在山坡间,或是在山顶上,无论在哪里,全都是那么庄严、肃穆、宁静而圣洁,而且十分透亮与醒目,金光灿灿!</p> <p class="ql-block">终于找到了传说中曲水水葬台。</p> <p class="ql-block">曲水县雅鲁藏布旧大桥就是水葬台所在地。西藏水葬可以说这是天葬的一种辅助葬俗。在藏文化边远区,特别是藏南深山峡谷缺乏秃鹫的地带,水葬成为当地人的主要丧葬方式,那里的人认为水葬不比天葬逊色。他们去世后,遗体会在家停放1~3日,点酥油灯,请喇嘛念经,然后将遗体运至水葬场,由水藏师将逝者处理完毕后投入水中,最后被鱼分食。也正是因为如此,藏地的信教群众大多是不吃河里的鱼类的,甚至在西藏汉餐厅的食谱上也很少能见到鱼做的菜肴。胖子这次很认真的当了一次解说员。</p> <p class="ql-block">大河沿岸,绿黄相间的树木和红褐色的山体为天空与河水那纯净无暇的蓝色做了最好的映衬。一朵白云飘过,为寸草不生的山峦带去了一片美丽的光影。金色的沙滩与蓝色的河水的强烈对比是那么的刺眼,又是那么的美丽。拉萨河有的还不仅仅只有美丽的风景,在那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时而浑浊、时而清澈的河水之下,还蕴藏着一种藏族人民的精神和信仰。</p> <p class="ql-block">水葬祭祀台,里面还有刚不久前焚烧后的灰烬。</p> <p class="ql-block">仿佛这时天上的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脚下的河水又由蓝色变为绿色,又由绿色变成蓝色,仿佛经幡随风飘动,如同那永不停歇的河水带走一具具曾经鲜活的肉体,但却把他们的精神融入了代表着神圣、美好和不朽的河水之中。</p> <p class="ql-block">崖上画满了白色的梯型图案,这是天梯。代表藏族人将自己的心愿还有祈福能够传递给在天上的亲人。如此看来,这有一点类似于很多地方给亲人烧纸的感觉,只不过这种“天梯”的寓意,更有高原人民的特色,符合西藏的气质。在西藏每当有亲人去世,家人都会在山上为亲人用白灰画上天梯,以帮助亲人早日到达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西藏的民歌唱到:“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羊群” 。一片宽阔的草原风光,金黄色的青稞地和草坝子上,散落着成群的牛羊。山风尽数消散,青藏高原那炙烤一切的艳阳,普照雅鲁藏布江水的蒸腾,一切是那么的匪夷所思,不知不觉的已经越上了蜿蜒盘旋的山路,崎岖陡峭的公路,一直向上,海拔在一直上升。山越来越高,天空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白云仿佛伸手可以触摸,像棉花糖一般,边缘清晰可见。到顶了羊卓雍措的最佳观景点——海拔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p> <p class="ql-block">100公里的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但对于我们来说,这个距离可谓是恰到好处,它好到让我们能清透地在蓝天白云下欣赏这沿途的高原草甸,绝对优质肥沃的牧场,牛羊成群结队的在湖边悠闲的散步。它好到让我们静静的端详着山谷中的小村庄,大片的农田,真正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是我心目中向往的地方。它好到让我们羡慕藏民的福气,与世隔绝,远离喧哗城市,自给自足,丰衣足食,每日喝圣水享美景,相信他们的心地一定是纯洁善良的。</p> <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美惊呆了。宛若仙女手中缎带,悄然横亘在岗巴拉山的崇山峻岭之间,静卧在雄浑高大的宁金抗沙峰下。山坳中柔美的圣湖,随着山脉的走势,在红褐色的山谷中划过几道优美的蔚蓝色。在这片蜿蜒的蔚蓝面前,一切的色彩都已被掩盖。那纤尘不染的纯净天空似乎已将最纯最蓝的称号让与了这位婀娜的蓝色佳人;略带红色的山土。似乎只为映衬这缎蓝绸而存在;还有白云与雪山,他们是圣洁的,但在羊卓雍措面前,他们却只能成为了神圣的陪伴者。她被群山包围着,犹如一条绿色的缎质围巾装点着雄伟的山,而身旁的宁金抗沙峰用常年不化的积雪冰川滋养着她,源源的给她清新的雪水,她的身姿是婀娜的。</p> <p class="ql-block">车子开到湖边停下,湛蓝的湖水中,波光粼粼,浮光跃金,这是一片写满了神奇与崇敬的圣地岸边,有许多静静矗立的玛尼堆。近看眼前的这方蓝色宝石,它有山风中荡起的阵阵涟漪,有阳光下闪烁的颗颗明珠;有清晰可见的浅滩碎石,有忽明忽暗的光影变幻。</p> <p class="ql-block">羊湖旁的藏獒,这哪是藏獒温顺得就像小绵羊。</p> <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就是这种神性完整的呈现,是神灵视觉化、明朗化的典型:既超然物外,又不即不离。像是幻觉里的景致,然而实实在在;似乎触手可及,然又远在天边。就为了这美得让人窒息的精妙一瞬,就有数以万计的游人不远万里来此。而为了能长久地享受这份美丽,我们来到了湖边,来到了神圣的羊卓雍措之畔。</p> <p class="ql-block">剪刀手,男女老幼拍照时通用手势。</p> <p class="ql-block">下午6点钟太阳还很大,我们决定离开羊湖继续往山南方向赶,尽量离陈塘镇近些。从7月5号我们见到摩梭人之后我们就一直在赶路,到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离陈塘镇还有六百多公里的路程。,</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青稞、油菜花、五彩的经幡和远处的雪山,构成西藏最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绕着羊湖跑,一路颠簸,尘土飞扬,终于到达浪卡子。好不容易遇到加油站,不问价钱,赶紧加满油。</p> <p class="ql-block">从羊卓雍错出来后,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观看卡若拉冰川的地方海拔约有5400米,在山口北面5600米左右的地带,属宁金抗沙峰冰川向南漂移后形成的悬冰川。</p> <p class="ql-block">其实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舌退去,雪线也越来越高了。拍照留下这一刻,也可能是后人无法看见卡若拉冰川的美。后悔自己没带红色长裙,不然也可以在这梦幻的卡拉冰川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虽然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但冰川上半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走近冰川,来到如此震撼的自然美景之前,只想在这里默默发呆,去感受自己与自然的交融。站在这好似唐卡画卷之前,自己也是那么渺小,一切烦恼在这发呆之中都被忘却。</p> <p class="ql-block">离开卡若拉冰川又经过拉满水库,雪域高原上的“西藏第一坝”,也是日喀则最大的水库。如一块绿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的降低,一路的油菜花和大片大片的青稞。</p> <p class="ql-block">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素有“世界青稞之乡”的美誉,青稞产量约占自治区的5成。近年来,该市立足传统青稞产业优势,坚持“政策引导、金融扶持”,深耕青稞良种培育,加强青稞产品研发,着力打造青稞全产业链,提高青稞品牌附加值,为当地农户打开了“致富门”。</p> <p class="ql-block">在如私家的公路上,胖子上演他的招牌动作,对于劈叉我还是作兴胖子的。</p> <p class="ql-block">快到康马县的时候,遇见了中国和不丹王国交界的同山加布峰。</p> <p class="ql-block">晚上10:30到达康马县。康马县,海拔近4300,晚上气温大概10°C左右,我直接穿上羽绒服。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2万多人口。我们找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酒店,若大的酒店今天晚上只有我和胖子两个人住。安顿下来了,我们出去找饭吃了……</p> <p class="ql-block">9月10号上午9:30在康马县人民医院做完核酸,9:50出发。第一次在检查站检查边防证,加油要登记车牌号码、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一路雪山陪伴……直奔陈塘沟。</p> <p class="ql-block">进入珠峰自然保护区。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聂拉木县、吉隆县和定结县,总面积为33819平方公里。是以保护极高山生态系统、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灌丛草原生态系统,以及分布于其中的生物多样性为主,同时保护当地藏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有著名的诸峰(珠峰、洛子峰、章子峰、卓奥友峰等)、珠峰大本营、五条沟(陈塘沟、嘎玛沟、绒辖沟、樟木沟、吉隆沟)。</p> <p class="ql-block">今天计划从康马县到陈塘沟,350公里边防公路,一路紧贴喜马拉雅山脉的北侧,山的对面就是印度和尼泊尔,能看到5座超过8000米的雪山。</p><p class="ql-block">2017年曾经走过一次这条路,从早上7点开到半夜12点,大搓板路加炮弹坑,开快了颠,开慢了也颠,颠到怀疑人生。平均一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预计是这次旅行驾驶强度最大的一天了。住在海拔4300米的康马,目的是为了节省今天的时间。但是从萨马达乡的下道点向西走上这条本应是砂石路的边防公路,发现竟然已经铺上柏油了,路牌上写着G219国道......,G219国道毁了多少西藏的穿越路线啊......好处是铺了柏油就能开的很轻松了,300多公里4个小时就能到,可以留出大把的时间玩了。</p> <p class="ql-block">从康马往南20公里左右,路边有一个冲巴雍措的路牌,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反正时间充裕顺着路牌开进去了。10公里左右,看到一个碧蓝的湖在雪山脚下,卫星地图现实雪山的后面就是不丹王国,湖的名字叫冲巴雍措,雪山没找到名字......继续往南走,多情措就在路边,后面是海拔7314米的卓木拉日峰。往岗日定结方向的路口在萨马达乡,在多情措的北边,所以到多情措我们往南走了十几公里到湖边,又往北折回到萨马达乡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不知名的措,很美。</p> <p class="ql-block">经过洛扎县翻越5363米的蒙达拉山口到普姆雍措,回头望去突然看到一座巨大的雪山就在眼前,库拉冈日!在白马林措前苦等不见的库拉冈日就在眼前。</p><p class="ql-block">库拉冈日</p><p class="ql-block">海拔7538米的库拉岗日峰,是山南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藏族传统的四大神山之一:即东方神山沃德贡杰、卫藏神山雅拉香布、北方羌唐神山念青唐古拉、南方神山库拉岗日。</p> <p class="ql-block">冲巴雍错,海拔4540。</p> <p class="ql-block">从萨马达乡开始向西,进入和喜马拉雅山脉平行的边防公路,也是现在新规划的G219国道。</p><p class="ql-block">半天时间喜马拉雅山脉在我们的右侧,巨大的雪山和我们一路相伴,但是......一个也叫不出名字,早知道应该好好做做功课了......</p> <p class="ql-block">拐入县道不久,车窗外不定时地就出现了一潭海拔为4590米的湛蓝的佩枯措大湖。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里,挂满了层层的灰白云层。山坡上看似不高的小山包被云层里透过的阳光照射的金碧辉煌。</p> <p class="ql-block">途经佩枯措,佩枯措还是一往如既往地湛蓝。远眺对岸的湖面上空,变幻莫测的朵朵白云,似乎又是在展现高原上特有的风姿,一群群、一簇簇、一队队展示在我们的面前飞舞。 白云倒影在湖中,又是把湛蓝的湖水染成了朦朦胧胧灰色,构成了异样的风采。 临近湖水,清澈见底的湖水在微风的拨动下,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碎石,由近至远一波波的涟漪腾起的细浪,微波粼粼地飘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前面的希夏邦马,依旧是烟雾朦胧,深锁在大山里的浓雾之中。恰如其分地展示了景区牌上介绍的地理气象环境: “印度洋暖湿气流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对波绒大坝的作用较小,希夏邦马峰和佩枯措通过气流循环形成降水补给这一地区,希夏邦马峰是佩枯措的重要水源地,佩枯措湖水通过蒸发、蒸腾等作用,形成的气流汇聚到喜马拉雅山脉上空冷却后形成降水”。由此也形成该地区的独特的恶劣气象环境,使得观光者十人来,九人未见希夏邦马神锋的秘境。同时也成就了高原上的内陆湖,佩枯措像一颗湛蓝的翡翠般地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p> <p class="ql-block">曲玛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的天地间,只有牛羊和我们“目中有人”了。</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到陈塘沟,海拔降到3000米以下,马上感觉到舒服很多。</p> <p class="ql-block">陈塘沟: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定结县西南部陈塘镇,其实就是朋曲下游峡谷带(西方是朋曲支流嘎玛曲所在的嘎玛沟)。县城到日屋镇有70多公里,日屋镇到陈塘镇大约有75公里,满打满算150公里,从藏嘎村到陈塘镇25公里的一段路是1600级台阶。是夏尔巴人在西藏的两个生活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从珠峰的北面翻到珠南面,从海拔5200+下降到海拔2000左右,一路经历春夏秋冬,从雪山荒漠到亚热带雨林。下午2:30到达陈塘镇的夏尔巴第一村村口。陈塘镇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定结县辖镇,辖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陈塘村。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西南部的陈塘沟,东南与尼泊尔隔河相望,北接定结县日屋镇,西临定日县,距定结县县城150公里。[1]边境线长12公里,5个山口通尼泊尔。处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珠峰东南侧的原始森林地带。位于朋曲河下游。平均海拔204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镇总面积为430.62平方公里。曾是日喀则唯一不通公路的乡镇,也是西藏的未改乡(没进行过民主改革)。是中国境内夏尔巴人主要定居点之一,是单一的夏尔巴人的聚居地。</p> <p class="ql-block">夏尔巴人,藏语意为“来自东方的人”,散居在喜马拉雅山两侧,主要在尼泊尔,少数散居于中国、印度和不丹,语言为夏尔巴语,使用藏文,1980年(陈乃文考察时期)人口约4万,中国西藏境内仅有约1 200人,居樟木沟和陈塘沟。夏尔巴人没有姓氏,只有名字,名字与藏族相似。但有种姓,同种姓不婚,一般也不与外族通婚。宗教信仰为藏传佛教,以萨迦派和噶举派为主,保留有较多的原始信仰。夏尔巴人忌食鱼、狗和小牛,由于受印度教影响,虽不忌牛肉,但从不主动屠宰牛。主食以玉米和鸡爪谷为主,讲究使用茴香、辣椒等调味料。他们的丧葬文化和其他民族不同。如果亲人去世,都要先请喇嘛念经,然后举行火葬和土葬。成人死后放在特制的木箱内,送到火葬的地方架柴火葬,葬后两三天取少许骨灰撒到江河里,其余部分用石头垒盖;孩童死后,把尸体捆绑成胎儿状,存放在山崖的石穴中或树洞里,时间一长就成了尸蜡。</p> <p class="ql-block">他们是谁?难道他们就不惧高反?现实生活中,他们是生活在尼泊尔和印度的一支山地民族,现存约10万余人,主要居住在尼泊尔境内,中国西藏约有1200多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脚下,所以与生俱来有着不同于常人适应高海拔的体质。在人类攀登珠峰前,夏尔巴人生活极度贫困,世界对夏尔巴人一无所知。深居深山老林,极端严寒的气候,与世隔绝的环境,赋予了夏尔巴人擅长攀登的天赋。资料显示,他们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常人,也就是说,他们耐缺氧的能力非常强,加上旺盛体力,从而成了攀登珠峰的高手,并被称为"喜马拉雅山上的挑夫"。可以说,是珠穆朗玛峰让世界认识了夏尔巴人,也是夏尔巴人让人类一次次站于珠峰顶上。</p> <p class="ql-block">在路上遇到刚放学的小姐妹,今天刚好是这里学校放暑假的时间。我们准备跟着两小学生去她们家蹭个饭。</p> <p class="ql-block">在村口,树了一块这样的牌子。往前再踏一步是不是就出国了?</p> <p class="ql-block">小姐妹把我们带到家中,向她妈妈说明了我们的来意,于是她妈妈很高兴地接受了我们的请求。小女孩告诉我们她妈妈叫拉姆。拉姆拿出一些土豆来准备洗,胖子从不做饭的人居然主动说他来洗。</p> <p class="ql-block">弟弟在淘米,胖子在洗土豆,此时我只负责拍照。</p> <p class="ql-block">胖子工作之余也属搞怪人,一把夏尔巴人的砍柴刀插在胖子腰间再配上胖子的样貌和身材扮个土匪估计无人反对吧?</p> <p class="ql-block">在拉姆做饭的空隙我在村里转了一圈,村子不大,有小卖店,有村诊所,有便民服务点。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了花花草草,堆在门口的木柴码得整整齐齐,院落也干干净净的,让人一看觉得很舒服。与其说他们懂生活不如说国家的富民政策让他们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鸡爪谷,以前鸡爪谷是夏尔巴人的主食。 如今随着生活质量越来越好,鸡爪谷主要用于酿酒。夏尔巴人的夜晚是属于鸡爪谷酒的。鸡爪谷是陈塘夏尔巴人重要的粮食作物,鸡爪谷播种面积占陈塘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90%以上,亩产五六百斤。以往,鸡爪谷是夏尔巴人的主食。如今随着生活质量越来越好,外来的大米已经成了主食,鸡爪谷主要用于酿酒。</p> <p class="ql-block">收割鸡爪谷的夏尔巴人。</p> <p class="ql-block">拉姆在简陋的厨房里煮着鸡爪谷,她说这是酿鸡爪谷酒用的。夏尔巴人每家每户都酿有这种类似醪糟的鸡爪谷酒,并用竹管“吸”着喝。加了酒曲的鸡爪谷在发酵后,装在一个半升大小的木桶里,倒上温开水,用竹管上下舂几下。吸饮之前,要用手指压住吸嘴,然后插进去舂几下之后倒过来,被吸起的酒浆就会流出,因为竹吸管是重复利用的,在当地人看来,这样可以消毒。</p> <p class="ql-block">胖子体验一下做鸡爪谷酒。</p> <p class="ql-block">拉姆请我们喝她的鸡爪谷酒,由于要开车,我们只浅浅地尝了一下,只觉得味道怪怪的,度数不高,和我们的红军可乐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和1979年出生的拉姆妹妹合影。我提出想看看她的身份证,她二话不说直接拿给我看并且还让我拍,她的不设防让我很感动。她的民族被其他民族代替。</p> <p class="ql-block">菜做好了,就是土豆炖鸡块,味道还好,我勉强把一碗米饭吃完,胖子吃了两碗。为了表示我们对拉姆一家的感谢之情,我们留下了两百块钱的饭资。饭后我们也不做过多停留了,得赶往下一站了……</p> <p class="ql-block">离开拉姆家,我们想去陈塘镇看看,陈塘镇就在珠峰脚下。从印度洋吹来的赤道暖流与高原寒流在这里汇合,将这里造就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神奇景观。远处望去高山顶上白雪皑皑,近处茂密的原始森林,丰富的各种植物,泥石流、山体滑坡形成的自然景色奇妙无比,真不愧为“天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看到手机上的导航路线,就知道在还没有通公路之前陈塘沟是怎么样的路况。过去,由于地理闭塞,交通不便,进出陈塘镇的所有物资,全靠人背畜驮。被称为“中国最后一座陆路孤岛”。</p> <p class="ql-block">陈塘镇山脚下的嘎玛藏布是中尼边境上的一个天然分界线,山脚下的比塘村还有一座“中尼友谊桥”——乌布其桥,1962年立的中尼69号界碑分处两端。桥身由一米多宽的铁架和木板铺设而成,十分简陋。如今已经修了两车道的水泥大桥,交通便利,道路两旁酒店客栈林立,售卖尼泊尔特产的小店处处可见。可以想象在疫情前,这里一定车水马龙,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陈塘镇口岸。</p> <p class="ql-block">一河之隔的尼泊尔。对面的山上其实有很多矮小的板屋,手机像素不高,所以拍不出来。我跟胖子说:对面的尼泊尔老表当他们看到拥有中国国籍的夏尔巴人亲戚朋友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他们会不会意难平?一条河之隔,生活水平却云泥之别。胖子自豪地说:那是肯定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陈塘沟,我们先原路返回到219国道上。</p> <p class="ql-block">陈塘沟到定结的路上,会翻过海拔4888米的尼拉山垭口,垭口西面的雪山下面有一个很小的湖,宗措。我们在陈塘沟听人提及,说垭口旁边有个很漂亮的小湖,但是不知道名字,不知道下道点。在地图的找了半天,觉得应该是这里,就尝试着下道进去看看,竟然被我们找到了。</p> <p class="ql-block">路上起风了,风裹着细沙扑面而来。天地间只有我和胖子,如果没有这路牌让有一种在外星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洛子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的边界,东侧属于中国,西侧属于尼泊尔。从西藏日喀则市定结县城往西21公里处有洛子峰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这一路好大的风沙,定结县到定日县都属于珠峰自然保护区,在国道219线上嘎定线路段平均海拨在4500以上,草原沙化严重,风卷起漫天黄沙连路都看不清。</p> <p class="ql-block">夜里将近10点,天都黑了,终于抵达定日,首先穿过的是检查站,登记后方可驶入。 我已经是饥肠辘辘了,胖子还能扛,他胖。好巧,定日县城全城停电,疫情原因很多酒店客栈都关门了,我们找了一家能自己发电的宾馆住下了,我们简单的吃了一顿饭就洗洗睡了。</p> <p class="ql-block">7月11号早上八点从定日出发往吉隆沟方向走……天地空旷,只有我们一台车在路上跑着,突然有一种苍凉感。</p> <p class="ql-block">7月11号上午9:23分到达珠峰大本营景区门口。为什么把时间记得如此清楚,来西藏已经第八次了,而来珠峰大本营却是第二次,我觉得来到这个世界巅峰必须有一种境界和仪式感。第一次还是2017年。珠峰大本营,指为了保护珠峰核心区环境而设立的保护地带, 位于海拔5200米,与珠峰峰顶的直线距离约19公里。票价:180元/人,外加:400元/每小车。汽车走到绒布寺往后两公里的大本营就必须停下,大本营有藏族帐篷为登山者和游客服务,包括旅馆、茶座、商店甚至邮政所(可以购买明信片加盖纪念戳,每套35元),门前都有太阳能电池板,提供晚上照明。经过了大本营,前往海拔5200米纪念碑还需要继续往南约4公里,这段路只能乘坐环保车(每人约25元)或徒步。经过了海拔5200石碑,再往南就是绒布冰川和攀登珠峰的路。</p> <p class="ql-block">这种路盘得过瘾。</p> <p class="ql-block">2019年珠峰大本营往下迁10公里至绒布寺。</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政局。在珠峰脚下位于海拔5200米的一号大本营,有一处被誉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邮局,每年的营业时间为4月15日-10月15日,营业期间除了售卖各种珠峰及地方特色的明信片、邮品、纪念品等以外,还可以开办函件、快递包裹等业务,业务直通全球。2017年6月,新的珠峰邮局由此前的帐篷改为集装箱式,这样更加牢固。珠峰邮局最早成立于2001年5月,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邮政服务网点。</p> <p class="ql-block">世界上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地球之颠——珠穆朗玛峰。连绵的雪峰巍峨壮丽,如海浪般起伏绵延……</p> <p class="ql-block">绒布寺。珠穆朗玛峰山下有世界最高的寺院——绒布寺,海拔5154,是观赏日照金山的绝佳位置。而珠峰大本营就位于绒布寺周围,由一群帐篷旅馆围着,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此地旅游。绒布寺,全称“拉堆查绒布冬阿曲林寺”,是属西藏宁玛派寺庙,是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僧尼混居寺。 绒布寺始建于1899年,由红教喇嘛阿旺丹增罗布创建,位于珠峰北麓的绒布冰川末端,海拔5154米,距珠峰峰顶约20公理。寺院分新旧两处,旧寺位于新寺以南3公里处,靠近珠穆朗玛峰,尚存莲花生大师当年的修行洞,以及印有莲花生手足印的石头和石塔等。新寺建成于1902年,绒布寺一度规模较大,曾有十几座属寺,有的还在尼泊尔境内,后因历史原因被毁。现今主寺下面有八个附属小寺,包括一个尼姑庵。由于绒布寺距珠峰顶约20公里,所以这里已成为从北坡攀登珠峰的大本营。从这儿向南眺望,是观赏拍摄珠峰的绝佳地点。围绕绒布寺有一条转经道。大殿前是一座雕梁画栋的看戏台,每逢重要节日,当地的群众都会到这里看喇嘛演戏。门外的玛尼石堆通常会被摄影人作为拍摄珠峰的前景。 1983年寺庙经历了大规模的修建。这里的壁画值得仔细观赏。</p> <p class="ql-block">n亿年前的动物化石,不知道是真是假,价格不菲,不敢买,买了也难带出西藏。记得有一年曾在阿里地区某个山上捡了一块石头,最后在阿里泉水湖(也称死人沟)边防检查站过安检时被边防战士要求我把石头扔回到阿里的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在大本营我们不再做过多时间的停留了,因为我们还要去吉隆沟探访达曼人……沿着喜马拉雅山脉的雪山和这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心情飞扬,感受这纯粹的美。</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半到达吉隆县,匆匆吃了一个盖浇饭,继续往吉隆沟方向赶,我们离达曼人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吉隆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境内。严格地说,吉隆沟长度为93公里——从县城驻地宗嘎镇到热索村,底部是吉隆口岸。 吉隆沟是在吉隆县城—吉隆口岸的吉隆藏布一带,日喀则地区5条沟中最靠西的一条,位于希夏帮玛峰下,佩姑错旁,藏语意为“舒适村,快乐村”。</p> <p class="ql-block">下午3点左右我们到达吉隆沟达曼村。达曼村,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西南部、距离中尼边境约30公里的吉隆镇。全村人口49户,197人。房屋规划得整齐有序,家家户户门前都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海拔5200+的珠峰大本营盘到海拔2500的吉隆沟就是为了一睹达曼人的风彩。吉隆沟属于中尼边境,但达曼人在以前的地位有一些尴尬,通常认为他们是尼泊尔人的后代,叫做达曼人,在藏语中,“达曼”是“骑兵”的意思,有一个说法是,达曼人是入侵过来的廓尔喀军,在1791年被清军讨伐后,这数百名失踪的骑兵就只留在边境地带,一直没有能回到故土,最终和中尼边境上的人共同和居住和繁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达曼人。不过达曼人在早期的生活十分艰难,因为没有国籍,所以这接近200名达曼人始终没有住房和土地,他们被誉为“东方吉普赛人”,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在建国后,达曼人经常申请加入中国,但早期的时候未识别的民族是需要经过长期观察的,所以一直等到2003年5月,达曼人才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年轻的公民,开始在中国有了真正意义的家。现在的达曼人被识别为藏族。</p> <p class="ql-block">胖子热情地和背着柴火的达曼妇人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他们神龛上供奉的神和藏族一样。</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达曼人穿藏装、讲藏语、吃糌粑,但也他们的长相还是与藏族人有些区别的,他们有高挺的鼻梁和深陷的眼窝,样子更接近尼泊尔人。</p> <p class="ql-block">胖子跟达曼小伙子聊起来了。在和他们言谈中了解到他们两是同学,今年刚刚初中毕业,打算去当民兵保家卫国镇守边关。</p> <p class="ql-block">自从有了中国国籍,达曼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了国家的关怀。每年都会免费领到粮食,每家每户也通上了电,并且还是免费。</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笑容都是发自内心的,是幸福的笑,也是自豪的。</p> <p class="ql-block">他们的民族识别被归入藏族。</p> <p class="ql-block">达曼村很小,我们转了一圈就准备离开了。先出吉隆沟,在路上胖子一直在纠结是否要继续往新疆方向走。</p> <p class="ql-block">藏野驴</p> <p class="ql-block">我们曾在2018年去下察隅时探讨过僜人部落。并且拜访了僜人部落的首领,他向我们展示了他的骄傲,牛头。僜人是西藏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族群。加上藏南印控区的僜人,总计有5万多人。居住在察隅的僜人共有1300多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实行一夫多妻制。尚未列入中国56个民族中。解放前,绝大多数僜人居住在深山老林,过着非常原始的生活。西藏民主改革前,僜人备受歧视,被蔑称为“猴子”、“野人”,有人把僜人称为“米什米人”,意思就是“不开化的人”。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生活。在党和政府带领下的民主改革后,僜人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党和政府带领和帮扶下,僜人家家户户住在绿树掩映的木楼里,人人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好。由于人口极少等原因,至今未确认民族的归属。</p> <p class="ql-block">本来下站要去新疆,奈何很多地方疫情发生,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不往前走了,最后一致认为还是原路返回,这样比较安全。我们先走219然后又转道318最后回到214。入藏八年以来还是第一次走回头路回家。这也是一次体验吧。</p> <p class="ql-block">走到鲁朗镇时遇到一位可爱的“凶猛厨师”:这位光头大哥就是正主。</p> <p class="ql-block">鲁朗小镇是在318国道边上全部重新规划了一片区域,里面有酒店,餐饮,购物,娱乐演出一应俱全。基本做到了“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盖什么”的口号。前方堵车,晚上就在鲁朗小镇上住下了。</p> <p class="ql-block">雨季的鲁朗是野生菌的天堂!如果前一天刚好下过小雨,那快快到林子里去,各种模样的菌子都钻了出来!比脸还大的, 比米粒还小的,红杆杆白伞伞,各种可爱!当然还有松茸、鸡枞、羊肚菌,可惜这种好东西只有跟采菌子的村民才能找到了。</p> <p class="ql-block">树胡子</p><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爬升,山林里这种绿色蜘蛛网的植物也多了起来,挂在树上,随风舞动。这是松萝,也被形象的称为树胡子,没有根,是真的生长在空气中的植物。它可是天然的空气质量检测员,只有空气纯净的地方才能看到这漫山遍野的松萝。所以不必担心缺氧高反了,这里氧气的充足,空气的纯净,可以目测。松萝也是滇金丝猴最爱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薄雾缭绕下的人间仙境。夏季多雨,山谷总是泊着乳白色的雾气,田野和村舍忽儿被飘浮的薄纱般的白雾遮住,忽儿映现出来。那雾气似是神灵呵出的仙气,变化万千。</p> <p class="ql-block">雨季来临到处是瀑布</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人说,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关于西藏的梦,去最接近天的地方找自己。很多年来,我也有过困惑,并且一直困惑着,但是去西藏并不是一种救赎,对于没有信仰的人来说,没有所谓的救赎,我们不需要有处安放的灵魂,只想抓住能够感知的心。去西藏,只是为了找一方山、一片水,寻一个宁静,一份纯净,甚至于只是为了在路上的感觉,了去一个对西部的梦。西藏,是的我们又来了,第八次了吧!</p> <p class="ql-block">所有的风景都在路上。审美疲劳也是肯定的。如果不能静心观察,再美丽的景色,其意义不过是车轮走过的路而已,不会留下回味和探究的空间。在路上的时候,我们要放低自己,人生亦然。这次探访未被识别的民族之旅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又给了我们下次旅行的理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