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只有在教与研的完美结合中,才能达到教学的更高境界,为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与素养,进而生成高效的科学课堂,2022年10月11日上午,日照市全体科学教师,相聚云端,共同观看学习《齐鲁科学大讲堂(第79期)》,教师们认真聆听,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一共带来三节课堂的精彩分享,活动最后由省教科院卢主任进行总结报告。三位老师在课例展示结束之后,分别对自己的课例从教学思路和课堂不足等方面进行了教学反思。</p> <p class="ql-block"><b> 第一节和第二节课是来自淄博市张店区湖田小学的彭月老师带来的《电磁铁》《电从哪里来》。</b></p> <p class="ql-block"> 《电磁铁》一节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入探究电和磁关系,搭建情境型和策略型支架,在玩电磁铁时,联系已学磁铁的性质,提出猜想与假设后,再开展探究,学生掌握了电磁铁么知识,阶梯递进式研究问题,跳一跳摘苹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同时进一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在科学课堂上,亲身体验和掌握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彭老师整个课堂中巧妙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将控制变量法有机渗透到实验计划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自制电磁起重机,瞬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彭老师也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实验细节之处做的非常到位。</p> <p class="ql-block"> 《电从哪里来》这一节课,通过创设学生帮助教师检查电路一情境,发现有了电池中的电灯泡才能亮起来,从而巧妙导入本节课教学主题。彭老师接下来引导进入了积极的探究活动,一是基础活动,二是进阶探究活动,最后在交流分享中,将知识点引入到生活中,介绍如潮汐发电等新型发电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能转换的科学知识,学生大胆假设,积极探究,教师教授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德育教育,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体会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教师还为学生准备了发电材料说明书,便于学生详细了解电池是把化学转化成电能,设计了除科学探究以外的科学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素养。整个科学探究过程将抽象转化成具体,然后又将具体转化成抽象,层层递进,将孩子深深地卷入课堂学习。</p> <p class="ql-block"><b>第三节课是来自高新区第四小学许建秀老师的《能量的转化》。</b></p> <p class="ql-block"> 高新区第四小学的许老师带来的是《能量的转化》这一课,首先回顾复习生活中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声能等,复习引入课题,接下来进行基础活动,从问题手为什么会变热入手,理解什么是能量的转换,最后的环节就是进阶活动与交流评价,进阶活动的重点即能量如何转换的,评价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系统的知识,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四个核心问题串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逐步认识、感受、理解能量的转换,许老师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设计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 周村区实验学校的孙老师带来《学思相容 行已致远》分享,孙老师从大概念、学习内容、学习目标三个方面对课标要求进行解读,三节课有共同的亮点之处,首先就是巧设导入情境,引发学生共鸣,其次是精心准备器材,培养实证精神,最后就是注重探究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每节课,运用实验、观察、比较推理进一步验证猜想,掌握探究方法同时,提升学生探究能力。</p> <p class="ql-block"> 卢主任最后做总结报告,卢主任详细评价了三节课的教学过程,《电磁铁》一节,"电从哪里来?""这一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学生比较能迅速回答,而太阳能发电,电池带电是学生比较常见的,水能、风能、声能发电对学生比较陌生,许老师的能量的转化比较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卢主任强调实验过程活动与发电厂原理再密切联系一下,更有助于学生的有意义化学习,教师通俗化讲解亦然重要,例如蒸汽燃烧产生的发光现象即火焰或火苗。</p><p class="ql-block"> 卢主任指出要将学生思考与教师指导启发时间充分配置好,避免实验做的热热闹闹,但是知识掌握不佳,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与生活联系,帮助理解,最好能够应用到生活中。</p> <p class="ql-block"> 善学才能善研,善思才能善教,此次线上教研活动精彩纷呈,通过观摩和学习本次齐鲁科学大讲堂教研活动,科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得到了一定提高。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科学教师们定能将本次活动的收获践行到日常的科学教学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