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农村生活系列之</p><p class="ql-block"> 吃“派饭”</p><p class="ql-block"> 衣食住行的排列应当以食为先。生物进化首要的是吃,人类从来没离开过食物,吃的形式也各种各样,有宴筵,有野炊,有饭店聚餐小酌,有家庭一日三餐。这些一般都是在城市里,乡村则不同,特别是在那相对贫穷的20世纪七十年代文革运动时期。</p><p class="ql-block"> 那时还是计划经济,公社和生产队都是集体的,公社这层政府可以有个大食堂,公社干部能在公社食堂吃饭,生产队就不行了。公社干部要经常下到生产队工作,吃饭就成了一个问题,所以,就创造了一个吃“派饭”的形式。每当有公社干部下乡到生产队工作,有时几天不能回家,需要吃饭的就由生产队指派到村民家里吃饭,一般是全体村民各家轮流,一家只留一顿饭,这种形式就叫“派饭”。上山下乡插队时我有一段特殊经历,曾经被借到人民公社(乡政府)搞运动。吃派饭这种情况经常有,因此有好多感受,今天想起来值得写一点东西。</p><p class="ql-block"> 到了吃饭的时间,我就被生产队的人,一般情况生产队里专门有一个人叫“跑腿的”,由他带着去该轮到村民家。而后,“跑腿的”离开,我自己或俩人,人多了会安排另一家,不能都在一户,这是事前规定好的,担心村民负担重。要知道那时每一家的生活都很困难,粮食和菜都是大问题。粮食是定量供应,成人月供27.5斤,算下来每日不足一斤。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今天年轻人甚至不相信。吃什么?这个不一定,一般都是苞米面饼子,或高粱米饭,菜就是葱蘸大酱,炒青菜,最多俩菜,稍富裕的家,有时是有炒鸡蛋的。饭毕,撂下3_4两粮票,两毛、三毛钱,放在饭桌上,这是最后的程序,谢过,可以走啦。没有不给钱的!也没有跟你要钱的!这种吃派饭的形式是时代的产物。</p><p class="ql-block"> 2022年10月10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