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聚颐和园 续写发小情

和田玉

<p class="ql-block">  所谓“发小情”是缘于我们时值十一、二岁之时,从北京市各区汇集到北外附,一起住宿学习生活七年半,随后又一同下乡插队当知青近两年,朝夕相处达十年之久。</p><p class="ql-block"> 这十年应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快乐的时刻,轻松愉悦的学习生活环境助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为我们日后的欢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不表。</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敬华同学提议去颐和园游玩儿,大家便一呼百应。十月九日九时整,大家悉数到场颐和园新建宫门外,我更是冒违反防疫政策之风险,赶场赴约。</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的北京,昨天还是雾霾遮天,一夜之间振振疾风驶过,京城已是晴空万里。随着阴霾的离去,伴随着天空的蓝天白云和绝美的颐和园皇家园林,虽不敢说大家是“心花怒放”,但也确实是一路谈笑风生、快乐满满、心旷神怡。</p><p class="ql-block"> 十年相处的成长光景造就了我们这些发小三观上的趋同。“不同路者不相为谋”。我们恰恰因为相同的背景,同舟的历炼,随和的性情,凝结了我们的志向,围和了我们的三观。</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奔赴工作岗位后,各自单飞,聚少离多,但期间还是相聚不断。我们这些同学的人生轨迹如同一张抛物线状态图:同源于起点,初始线路并行十年,离开后各自高飞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数十载,如今步入老年,退休还乡。轨迹犹如众多抛物线散向远方,在时间轴的另一端,大家的归途又重合在一个点上。</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颐和园小聚延续了以往的和谐氛围:自然、融洽。彼此间感到舒服,可谓是敞开心扉,无话不谈,话语间还能体会到儿时“两小无猜”的珍贵味道。</p><p class="ql-block"> 发小的情深,友谊的延续,秀丽的风景,一路的欢声笑语足以印证了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之正确。我们彼此间六十余载的人生路程也充分诠释了“友谊地久天长”之深刻含义。</p><p class="ql-block"> 席间同学们笑谈称:“二三十年后我们看谁还能围坐在这友谊的餐桌上”。</p><p class="ql-block"> 是啊,我在这里祈愿:祝愿载有我们这些发小的一叶方舟永远荡漾在欢乐的海洋上,畅谈的餐桌旁永不缺位,“友谊地久天长”!…… 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这份美好。</p><p class="ql-block"> 十月十一日夜</p> <p class="ql-block">两张对比照:上图99年6月拍摄,下图为今日进园后比照当年照片同一地点,原有同学各就其位,缺位补位,摆拍原有姿势所拍。二十多年后的对比照具有非凡特殊意味。</p> <p class="ql-block">同位置合照“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映衬下的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上:东望京城</p> <p class="ql-block">佛香阁上:西望玉泉山</p> <p class="ql-block">游玩儿皇家园林苏州街</p> <p class="ql-block">为大家取景苏州街</p> <p class="ql-block">请路人帮忙拍照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原来只在画册上欣赏的谐趣园,今天见到了实景</p> <p class="ql-block">游玩了颐和园,一起到外面共进午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