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科学之树,摘能量之果——记燕塔中心小学参加“齐鲁大讲堂”第79期活动

💙

<p class="ql-block">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2022年10月11日,我们如约而至,共同参加了第79期齐鲁科学大讲堂网络教研活动。本次活动分三个环节:</p><p class="ql-block">(一)分别由彭月老师、许建秀老师、展示了三节精彩的课例。</p><p class="ql-block">(二)山东省淄博教学能手:孙金凤老师对三节课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p><p class="ql-block">(三)山东省科学教研员卢主任总结发言。</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淄博市的彭月老师展示了《电磁铁》这是一堂典型的实验探究课,教学时,教师以“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分组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评价”为主线,以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讨论与实验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发现问题后,大胆猜测与想象,讨论并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体验探究、合作的乐趣,培养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科学态度。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很充分,很有效,减少实验中出现不必要的失误,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手去实验、观察、探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实验的效果。实验后让学生汇报与交流实验结果,使他们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努力分析实验结果。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汇报、交流评价等环节学会了制作电磁铁,同时也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的相关因素。</p> <p class="ql-block">  《电从哪里来》整节课听下来感觉思路清晰,脉络分明。首先,彭老师以生活中的电器工作时需要电来让学生们思考“生活中的电能从哪里来?”再通过生活中的电池的实例知道电池的种类,从而明白生活中有一部分电可以从化学能转换成电能。</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活动,通过手摇发电机点亮小灯泡、转动小电动机点亮发光二极管以及如何转动更快这些活动,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比较,对电动机转动能发电的现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许建秀老师的《能量的转化》先是询问学生自然界都存在哪些能量,紧接着引出课题能量的转化,能量的形式发生了转变。能量的转化是一个很抽象的知识,六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许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优势,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生活化和实践性,在探索中给予适时的指导,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将分散的知识点,通过一定的有序的整理与归纳,提升到一个理性认识水平。</p> <p class="ql-block">  接着山东省科学教研员卢主任作总结发言。卢主任首先肯定了三位授课老师的付出和孙老师的精准点评。然后指出由于小学生缺少微观认识,能量这个概念在小学阶段确实是个难点,也容易和力量混淆,并提出了可以用模型帮助理解的建议。卢主任指出,三节课引发了大家很多的思考,比如科学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很好的,但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寻找适当的资料,以避免冲淡对科学原理的认识。最后指出我们的教研一直在坚守,是为了引导科学老师们在教学中多进行自我反思,并建议科学老师上课时可以借鉴老师们准备的资源,或者利用自己身边更多的资源,上好科学课。卢主任高屋建瓴,从微观和宏观丙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让我们对能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我们要携手同行,加大小学科学教研力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让齐鲁科学大讲堂网络教研的学习成果化成一节节理想高效课堂。</p>

老师

实验

学生

教研

科学

能量

教学

大讲堂

电磁铁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