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ed2308">西岱古村落文化现象初探</font></b></div>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西 岱 探 秘</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贾 昶)</div> 西岱古寨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西去1.5公里处,千里酉水从寨前流过。全寨百余户人家,数幢土家吊脚楼参差于绿树掩映之中,是一处天然氧吧。然而,古寨西隅的几栋封火墙建筑却赫然醒目。虽然残垣断壁,充满沧桑之感,但很能勾起人们对其历史足迹的探索。<br>据该寨贾氏谱牒所记,西岱古寨始形成于明朝末年,几栋古建筑系由常德、沅陵迁入的先祖贾志富及其子孙所建。第一栋封火墙建筑始建于1610年左右,现人称“老屋”,第二栋建于1700年左右,现人称“新屋”,第三、四栋建于1815年左右。整个建筑群约占地1.5公顷。从建筑格局来看,第一、二栋采用当地土著先民的传统模式,及“三柱四棋”、“五柱八棋”式。正屋的左前右前均修有转角楼,楼分上下两层,上为人住,下做仓库、碓磨房或厕所猪栏等。然后在外围砌起椭圆形的封火砖墙,墙平均高度约5米左右,紧闭大门后,盗贼无法逾越。三、四栋则不同,一改前面的建筑式样,其布局为中原的“四合院’模式。整个墙面呈平面,其内部机构更是错综复杂,窗格廊台雕龙画凤,内设东厢房西厢房,前庭后院等等,气势恢宏。这说明,这支迁入湘西的汉族人大胆引进中原文化,把湘西土著先民的建筑文明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凡文人墨客该知,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物质文化现象,建筑文化充分反映出当地居民的习俗风情,表现出地域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社会习俗等诸多要素,古往今来,建筑与风水充满文化内涵。<br><br> 古寨建筑的格局给我们印证一种文化现象,那么,那些残垣断壁上的文字墨迹更会使你更觉得扑朔离迷,悬念迭起。先看一大门楹联:“名留交趾光前烈,望重洛阳垂后昆”。横批:“泽源唐叔”。此联保存完好。楹联字体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体,特别是“泽源唐叔”四字,为颜体阴文,每字50立方米,赫赫醒目。<br>据考,“泽源唐叔”四字含义深邃,“泽”恩惠也;“源”,源远流长也。“唐叔”是用典,这四个字的意思是,要发扬光大一诺千金的好传统,守信承诺。引申义为,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优良传统。这个典故出自《史记·晋世家》:“武王崩,成王立,唐有乱,周公诛灭唐。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叔虞。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br>上面这个典故的意思是:西周初年,周武王崩驾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还是个孩子,由周公摄政。在周公扶助下姬诵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弟弟,并且对他说:“我要把这个地方分封给你。”史官史佚看到了,便请成王选择吉日,分给叔虞封国。成王说那是开玩笑的,不能当真,史佚说:“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后来,成王只得选择吉日,把弟弟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据史书记载,后来叔虞不辱使命,贤德开明,任用贤人,为唐国百姓开通晋渠,使唐国的大片土地成为当时肥沃保收的良田。让唐国的子民迅速富裕起来,叔虞以德治国奠定了唐晋古国七百多年的国基,成为诸侯国的典范。<br>“名留交趾光前烈”,意思是,先祖贾琮的美名在交趾国流传光耀。前烈:祖先,前辈也。“交趾”即交趾国,交趾,又名交阯,中国古代地名,即今天的越南。“交趾”一名古已有之。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今越南北部地方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管理。交趾郡治交趾县,即位于今越南河内。后来武帝在全国设立十三刺史部,将包括交趾在内的7个郡分为交趾刺史部,后世称为交州。贾琮,东汉官员,字孟坚。初任京兆令,为政清廉。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正当交趾驻军造反之际,受任交趾刺史。上任后,即查明驻军造反原因,采取紧急措施:减轻赋税,招抚难民,惩办贪官,选任良吏。整顿一年,交趾安定,百姓乐业。在任3年,交趾成为全国最安定的州郡。这个典故及指贾琮在交趾廉政为官之事。<br>“望重洛阳垂后昆”,意思是:先祖贾谊的威望在洛阳远播,启迪后人。望重:德高望重;垂,流传后世;后昆:子孙后代,后嗣也。洛阳,是用典。洛阳,即今河南洛阳。这是指西汉贾谊,他是西汉的政论家,文学家。这副联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姓氏联,其实,它的深层意义应该是教育所有炎黄子孙,都要继承和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和高贵品质。<br>再看西岱古寨的一块楼门匾:“棠棣流芳”。“棠棣”是用典,其一,指棠棣碑一事。此碑是唐时洛州地方为贾敦颐、贾敦实兄弟先后所立,两碑并列,时人称“常棣碑”。也称棠棣碑。明代王志坚 《表异录·帝王》:“贾敦颐、敦实兄弟,皆有美迹,立碑号常棣碑。”其二,引自《小雅·常棣》,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常棣》是《诗经》中的名篇杰作,它不仅是中国诗史上最先歌唱兄弟友爱的诗作,也是情理相融富于理趣的明理典范。此匾额的内涵也不仅是指贾氏后代,更是教育天下兄弟姐妹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br>古寨还有一副写景楹联,现已不存在了。但寨中老人们回忆起来如历历在目。其联为四字句:“天上朗月;月下风清”,横批:“抱山林趣”。此联粗粗看来确也很普通,但它描绘出的山寨幽静画面,确令人感到如此的甜淡,清爽。<br>西代古寨的建筑,为我们演绎了一个氏族的繁衍,一个民族的起兴。这些文化现象对于我们研究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将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古寨还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人文故事,如“神鸡洞”的故事,主题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枫树精”的故事,主题为行善积德,救助众生;还有“金银洞”的故事,“叫花洞”的故事等等。将有待于进一步发掘整理。<br>(全文原载湘西《团结报》2014年1月19日版)<br><br><br><b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西 岱 风 俗 (散文)</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 贾 昶 )</span></div>我的家乡藏在一座大山的山坳里。全村百十户人家全姓贾,而且统统按先祖排列的“恭忠承泽庆延长,圣德宏开佑启昌……”的字派取名,流传至今。<br>故乡西岱人最大的爱好莫过于嗜酒。不管男女老少个个出来斤儿八两不在话下。记忆中,故乡人吃酒是全不需要出寨上镇去打的,这里家家户户会烤酒。他们从老木青山采来百草炼成“麯子”,将五谷杂粮筛选洗净,在一口大塘锅上架起半人高的杉木甑,甑底安一根卷槽,然后将发好的“酒娘子”倒入甑内。灶孔内塞上三根柏木蔸子,红红儿一阵文火,不多时,股股清冽热酒从木槽溢出,注入缸里,顿时满屋飘香,沁人肺腑。在西岱,不管去哪户闹家,主人都会先用瓷钵海碗从酒缸舀一碗温酒要你品尝他家“手艺”,继而端出生水耳锅煨在酒缸边,割一些烟薰腊肉邀你呷酒。如果闹寨人装谦虚,便会遭训:“哼,不吃酒算什么西岱人?”要是外来人讲客套,也会领受一句:“进屋不端碗不喝酒,就是看不起我西岱人!”西岱人以酒待客以酒交友远近闻名。<br>西岱人自古讲究个做人要正,侍人要诚。寨中人一旦出现了什么“偷鸡摸狗”之事,必然会遭到全寨人的指责与训斥。再如虐待父母小看媳妇之类,一些长辈会自发三天五头往他家跑,辞严厉色话孝道,苦口婆心道真经,不然青年人不转心。西岱村的姑娘出嫁前都要经受长辈的“家教”,孝敬父母、勤俭持家、夫妻恩爱是哭嫁歌里常唱不衰的主题。因此,西岱人外出办事无不讲究个面子顾及个寨风寨俗的。 村里有个五保护叫贾佬二,平时村干部对其冷暖都有着细致关照,但有人发现他在过年前几天,在街头行乞,寨上人晓得后很愤懑,大家邀约把粑粑酒肉送到他屋。他激动而惭愧,发誓不再丢丑,“否则不是西岱村人!”<br>改革开放后,西岱村风俗在发生变化,原来全寨清一色的贾氏门庭,现在已经相继迁进了张田王彭周宋李,演化成了一个民族大家庭。这些五名杂姓中有技术能手、专业大户、上门女婿。一些小字辈们洒脱得很,他们竟从沿海一带“引进”小伙子当妹夫,“引进”姑娘当嫂子,把寨上古朴风俗搅得五花八门。<br>老辈人最忌讳的是跳什么舞,婶婶和侄儿、伯叔连姑姑,不成名堂了。开初,他们站在寨头喊,“谁跳,就放谁的脚筋!”后来从电视里看得多了,慢慢接受了,也就不吼了,甚而心里痒痒邀人搬凳来跳舞的院坝里聊天,把“舞”当戏看。<br>西岱村长有一棵大枫树,不知是哪朝哪代种下的,寨上人都说它成“精”了,象征贾氏祖先。于是每至初春在院坝坎上种上一棵常青树或果木树以示对祖先的纪念。九十年代青年人不兴老套了,说改革应是快节奏的。春寒料晓,一拨年轻人上山造起“民兵林”、“妇女林”来。老人们只好翘起二尺旱烟杆,憨憨地对大枫树说:“唉,老文章不值钱罗!”<br>到二十世纪以后,西岱村风俗自然融进了许多现代意思,如姑娘出嫁就不兴坐八抬大轿了,而时兴坐花车。以前的全套木质嫁奁现在变成了全套电器。自制酒工艺早就丢掉了,年轻人讲排场,红白喜事全用瓶装酒,酒席上还要摆上饮料,荤素菜不下十样呢,跟城市里有点相近了。<br>改革开放,移风易俗,与时俱进这是自然规律。然而,有的习俗的引进使西岱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有点反感。如村里做红白喜事的场面和气氛就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哪家老人去世了,全寨人自然会不喊自来的去帮忙,除请几个道士敲敲打打“超度亡灵”之外,就是大家自发地帮丧家守灵,陪陪伴,唱几晚孝歌,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对生者的安慰,对晚辈的教育。现在却大不一样了,当然比以前热闹、气派。首先是在灵堂前面摆上三五七八桌麻将,自然还有纸牌、象棋等娱乐工具。现在的人玩这些很投入,唱孝歌就免了。家庭经济好的还会请文艺演唱队,现代的管弦乐队很时髦,全演奏的是流行歌曲:“妹妹你坐船头”、“黄土高坡”等等。<br>有一天,村里一位老人过80寿庆,儿子媳妇为了表示晚辈心意,办了丰盛的酒宴,请来了亲朋好友,当然也请来了乐队为其助兴,气氛自然很热烈啊,不知哪个点了一首歌:“西边的太阳快要下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了……”老人一听不对劲,走上去抢过话筒就对儿子说:“崽子,你今天是想咒我早点死是吗?”全场人都笑得前仰后翻。<br><br>(原载湘西《团结报》1998年6月27日版)<br>2018年7月4日收入百度美文网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 </b><b style=""><font color="#167efb">西岱古寨历代名人</font></b></h1><h3><br></h3>贾 斌:明代任北京都司令吏(正七品)。<br>贾成邦:明代状元,长沙太守(正三品)。<br>贾志富:明代任保靖世袭把总, 又名贾国林(正八品)<br>贾文魁:明代秀才。<br>贾恭顺:清代太学。(当朝最高学府出来的学员)<br>贾忠国:清代举人。(通过省级考试的称举人)<br>贾承典:清代邑禀生文林郎。(文禀郎,七品文官)<br>贾承第:清代蓝翎训导官。(辅佐知府,主管教育)<br>贾联碧:清代邑监生,又名贾忠官(监生,取得最高学历的人)<br>贾风超:清代举人。<br>贾泽需:清代秀才。<br>贾泽霖:清代附生、训导。<br>贾汉南:民国2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与毛泽东是同班同学<br>贾泽汍:民国陆军中校副官长<br>贾宝庆:民国陆军上校军械处处长<br>贾庆祥:民国大庸县县长<br>贾战清:民国中央红军红二、六军团三营四连连长<br>贾延润: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交通厅工程师<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贾长岳:中华人民共和国湘西自治州副州长、 保靖县县长、</span></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西岱古寨民间故事选</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枫大枫二的故事</b></font></div> <div> 在西岱古村落的寨中央,有两棵枫树,寨上人昵称“枫大”、“枫二”。两树均高50米,树主干直径2.5米,树龄约四百余年。现仍风华正茂,遮天盖日。<br> 据寨中人传说,此树已不是一般的植物,而幻化成神树了。相传清.乾隆某年,湘西一带瘟疫流传,百姓遭瘟疫无钱就医,老幼死亡不计其数。官方对此置若罔闻。西岱村人自然也难逃一难。<br>一天晚上,一位老人病入膏肓,奄奄一息,家人悲痛不已。谁知老人休克一阵后,突然醒过来,且精神焕发。她说她梦到神医了,为他除了疾。神医自称就是寨中人啊!<br> 不久,边境花垣传来消息,说她们那里来了两个女郎中,为病患者治病分文不收,问及两位姓什么哪方好人,她们说是酉水河边西岱村的,姓丰。于是,两位丰姓女神医为人免费治病的故事四处传开。有一天,两位女神医正在永顺泽家湖为一位患者治病,突然听到寨中有人哭,知道一定出什么事了。忙去查看,果然是一个小孩咽气了,正准备去掩埋。两个神医为孩子拿拿脉,说,孩子有救,忙使法术,片刻间,孩子果然苏醒了。父母感激不尽。第二年正月初一,这个孩子的父母带着重礼来到西岱村谢药王。寨中人说,我们全村人都姓贾,没有姓丰的啊,来人说没有错,那两位神医是西岱人哦。大家想来想去,那就是指寨中的两棵枫树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