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颐和园,中国清朝皇家园林,世界文化遗产,5A景区。</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几乎囊括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全部形式,亭、台、楼、阁、塔、桥、殿、堂等都可以在这里看得到,精致的造型、恢弘的气势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皇家风范园林,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东宫门为颐和园的正门,匾额“颐和园”为光绪皇帝题。</p> <p class="ql-block"> 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临朝理政,接受恭贺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慈禧为了显示她的权威,特意颠倒了龙凤的位置,凤占据中间的尊位,龙在次位。</p> <p class="ql-block"> 昆明湖北岸,慈禧寝宫乐寿堂南门水木自亲殿前,有一座石雕栏码头,这座码头是慈禧从水路出入颐和园上下船的地方,码头上有一架高大的灯杆称作“探海灯杆”。</p><p class="ql-block"> “探海灯杆”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探海灯杆”上面可悬汽灯,供码头、乐寿堂以及慈禧夜游昆明湖照明之用。</p> <p class="ql-block"> 乐寿堂临湖长廊墙面不同图案的漏窗。</p><p class="ql-block"> 通过漏窗观赏景色,虚实相间、步移景异、景中有画、画中有景。</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四座重檐八角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p><p class="ql-block"> 颐和园长廊以其精美的建筑、曲折多变和极丰富的苏式彩画而颇负盛名,是我国古建园林中最长的廊。</p> <p class="ql-block"> 长廊是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梁柱上都绘有彩画,色彩鲜明,富丽堂皇。除了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园林古建等素材外,还有300多幅人物故事画,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杨家将》、《岳飞传》、《聊斋志异》等,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故事大全。</p> <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长廊苏式彩画重绘是在1979年,距今已有40余年,目前长廊彩画已尽暗淡,呈待修饰。</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石舫又名清晏舫,建于清乾隆年间(1755年),是颐和园著名的水上建筑珍品。</p><p class="ql-block"> 石舫为西式舱楼,窗上镶嵌五色玻璃,是园中唯一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荇桥及东侧的“蔚翠”牌楼</p> <p class="ql-block"> 排云殿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慈禧祝寿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佛香阁是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是一座宏伟的塔式宗教建筑,南对昆明湖,背靠智慧海,登上佛香阁,周边数十里景色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在颐和园,处处都能看到佛香阁的身影,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季节,都有着不同的美。</p> <p class="ql-block"> 宝云阁位于北京颐和园万寿山佛香阁西侧,建于清乾隆年间(1755年),俗称铜亭。</p><p class="ql-block"> 宝云阁重约207吨,殿构件柱、梁、椽、瓦、脊吻兽,连匾额等都像木结构,坐落在汉白玉雕砌的须弥座上。</p> <p class="ql-block"> 智慧海前的琉璃牌坊<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众香界”,</span>乾隆皇帝御笔。</p><p class="ql-block"> 北京10座琉璃牌坊之一,是北京唯一有门扇的琉璃牌坊。</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始建于光绪年间(1895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也是最大的戏楼。</p><p class="ql-block"> 德和园大戏楼,是专门为清代慈禧太后修建的一处看戏的地方。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八月十五中秋节她要看戏,每逢生日更要看戏。</p><p class="ql-block"> 前面的“唱戏楼”为三层,背后的“扮戏楼”为二层,扮戏楼即后台,供演员化妆及休息之用。</p> <p class="ql-block">大戏台影壁</p> <p class="ql-block"> 谐趣园位于颐和园的东北角,由于它小巧玲珑,在颐和园中自成一局,故有“园中之园”之称。</p><p class="ql-block"> 夏季的谐趣园,是赏荷圣地,秋季彩叶斑斓,到了冬天,一池残荷伴着红锦鲤,也别有意境!</p> <p class="ql-block"> 知春亭建于光绪年间(1893年)。</p><p class="ql-block"> 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由于建亭时必须考虑四周应有美景可观,所以亭是立足观景的最佳之地。</p><p class="ql-block"> 知春亭在颐和园众多的亭子中,是饱览万寿山、昆明湖和玉泉山、西山最好的观景点。</p><p class="ql-block"> 春天昆明湖解冻总是由知春亭处开始。</p> <p class="ql-block"> 文昌阁城关是传统祭祀建筑,为祭祀传说中掌管文运功名之神,保一方文风昌盛。</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建于清乾隆年间,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p><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的美,不分季节、不分天气、不分时间……</p> <p class="ql-block"> 十七孔桥,第九孔是最大一孔,它的两边分别是八小孔,从桥的两端数过来刚好都是数字“9”,“9”这个数字在帝王的心目中是吉祥数字,这才是选择十七孔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每年冬至前后,十七孔桥都会出现绚烂景象——落日余晖照亮桥洞侧壁,金色的光辉映满十七个桥洞。这一景象被称作“金光穿洞”。</p> <p class="ql-block"> 位于颐和园昆明湖畔廓如亭旁的铜牛,清乾隆年间(1755 年)铸造,是我国现存最精美的古代铜牛,也是艺术水平和冶铸技术水平最高的古代铜牛。 </p><p class="ql-block"> 铜牛造型采用写实手法,雕铸得如同真牛一样,栩栩如生,铜牛卧伏于石座之上,双耳竖起,双眼遥望着一览无遗的昆明湖。</p><p class="ql-block"> 在光洁的牛背上,清晰地雕铸着乾隆手书篆体铭文《金牛铭》。</p><p class="ql-block"> 铜牛有镇水和测量水位的双重功效。</p> <p class="ql-block"> 廓如亭俗称八角亭,始建于乾隆年间(1752年),光绪时重修。与十七孔桥、南湖岛互相映衬。</p><p class="ql-block"> 廓如亭内八面各有一块木匾,上镌乾隆御制诗文。</p><p class="ql-block"> 廓如亭,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国现存最大的亭子</span>,为中国古亭之冠。</p> <p class="ql-block"> 南湖岛通过十七孔桥相连接壤湖岸,整个岛屿呈圆形,岛上建有龙王庙、鉴远堂、澹会轩、月波楼、云香阁。</p><p class="ql-block"> 南湖岛四面环水,视野广阔,八方佳景,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 南湖岛是帝后们赏月和观看水师表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绣漪桥建造于乾隆年间(1750年),是连接东堤与西堤、长河与昆明湖的水陆交通要道,素有昆明湖第一桥之称。</p><p class="ql-block"> 清代帝后来颐和园时,经常从西直门外倚虹堂或乐善园(今北京动物园)上船,经长河从绣漪桥下进入昆明湖。</p><p class="ql-block"> 绣漪桥和玉带桥是一对“姊妹桥”,绣漪桥尺寸较玉带桥略小。</p><p class="ql-block"> 玉带桥在昆明湖的西北,是昆明湖的进水口;绣漪桥在昆明湖的东南,是昆明湖的出水口和长河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西堤是仿杭州西湖苏堤而建,沿堤遍植桃柳,春来柳绿桃红,有“北国江南”之称。</p><p class="ql-block"> 西堤上共有六座桥。从南向北依次是: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bin)风桥、界湖桥。</p><p class="ql-block">柳桥</p><p class="ql-block"> 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时重建。桥名取自“柳桥晴有絮”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景明楼位于西堤上柳桥与练桥之间,景明楼两边湖水碧波荡漾,视野开阔,是当年的皇家成员们游乐、观鱼、赏景的最佳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练桥</p><p class="ql-block"> 单方孔石桥。“练”是白色的丝织品,以此形容湖水清净如练。</p><p class="ql-block"> 练桥是观赏颐和园水面景色、建筑景观以及荷花景观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镜桥</p><p class="ql-block"> 桥名是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玉带桥</p><p class="ql-block"> 建造于乾隆年间,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石雕砌,呈曲线型,宛若玉带,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 桥下为昆明湖的入水口,西通玉河,当年帝后乘船由颐和园至玉泉山,往返均过此桥。</p><p class="ql-block"> 无论在颐和园的东岸还是在万寿山、南湖岛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确实是颐和园里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豳风桥</p><p class="ql-block"> 桥名取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反映古代劳动人民农业生活的作品——《豳风》。以“豳风”为桥名是为了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桥的西边有耕织图、机织房等模仿江南农村景色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界湖桥</p><p class="ql-block"> 因处内外湖分界处而得名,界湖桥上原来也有亭子,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现在只剩下桥身了。</p> <p class="ql-block"> 作为国内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船坞建筑,颐和园船坞堪称园中一宝。</p> <p class="ql-block"> 宿云檐城关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颐和园的西北部,石舫之北。宿云檐城楼内供奉关羽。</p><p class="ql-block"> 文昌阁与宿云檐两座城关相对应,一东一西,一文一武,寓意文武双全。</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四大部洲是根据古印度哲学观念进行建造的,它是颐和园万寿山后山中部的一组汉藏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四大部洲:北俱卢洲、南瞻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p> <p class="ql-block"> 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p><p class="ql-block"> 建筑外层全部采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p><p class="ql-block"> “智慧海”为乾隆题字。</p> <p class="ql-block"> 苏州街是颐和园后湖两岸仿江南水镇而建的买卖街,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一条水街。</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博物馆前身为文昌院文物陈列馆,该馆坐落于光绪时期御膳房遗址之上,于2000年建成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馆内陈列上自商周、下至晚清的颐和园藏文物精品,是中国皇家园林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的珍贵见证。</p> <p class="ql-block"> 颐和园博物馆内皇家藏宝甚多,上图数张,略见一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