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入秋的北京,天高云淡,秋凉气爽。尽管我家距离天坛公园并不是很远,但去天坛的行程始终在酝酿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去夏至秋又来,再走不出去将会又是一个周期的等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天趁天好我终于来到了天坛公园。 </p><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分东西南北四个门,西门为正门,是当年皇上祭天的入口,而我进的则是南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坛500年前叫“天地坛”,嘉靖十三年(1534年)后被改为天坛,“天坛”的名字一直沿用到1918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与海外有了交往,当看到国外建有很多公众文化设施时,官员们就建议朝廷在北京也效仿洋人修建一些博物馆、图书馆、公园、动物园等场所。可当时,国内军阀混战,辛亥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清政府风雨飘摇,天坛改建公园的事不得不搁置了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了1914年,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前)向袁世凯提交了《请开京畿名胜》的议案。提出以北京历史名胜古迹为依托,“择一二处,先行开放”修建公园,朱启钤提到第一个地方就是天坛。四年之后天坛公园才正式冠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多年没有走近天坛,说是心存敬畏也不为过,天坛的文化底蕴太丰硕、太厚重,每一处都暗含着古代哲学智慧与天文学说,唯恐难悟其中深邃。可今天我还是来了,只是怀揣着敬畏,试探着去了解这座和天有关的神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坛的格局以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皇乾殿为主,在天坛内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逐次排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穿过棂星门向北望去,就是圜丘了。圜丘是圆的,祈年殿是圆的,回音壁也是圆的,整个天坛可以说就是一个闭合的圆型。也许圆是最完美的图形,用最无缺点的形象祭天,也或许是古人信念中的天圆地方,这都是我的臆想,我不是古人,只能从痕迹里体会他们的智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圜丘,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我国古代帝王为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往往通过祭天的方式,试图与天“对话”,表达对“天神”的崇敬和祈盼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圜丘数字密码早就听说过,但真正来到这祭天坛还是被震撼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圜丘共分为三层,顶层直径是9丈,中间层直径为15丈,底层直径为21丈,加起来总共45丈,由于数字45是由“9”和“5”相乘而得,体现着皇权的“九五之尊”。而圜丘坛在4个方向均设有上下各层坛的台阶,每层台阶的数量是9级,为“天数”的最高值,同样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些数字密码在天坛众多建筑上数不胜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祭天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把对天地先祖的祭祀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每年冬至,需由皇帝主持,在天坛圜丘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3年的冬至,天刚蒙蒙亮,,北京城内已是“万人空巷”。一群穿着古装的老爷们,簇拥着一个五短身材、头发花白的中年人,进入了位于城南的天坛举行祭天仪式,他就是刚刚上任不久的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仪式按传统方式进行,袁世凯身着十二章衮服,称帝野心昭然若揭,这也遭到了孙中山的怒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上圜丘坛许多人都在天心石上说话,以展示自己的声音大小,导游也是不惜赞美之词事,讲述着天心石的传说,到底能否与天直接对话?我还真不敢妄加评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走下祭天坛向北,就是皇穹宇了,整个院落座北朝南,呈圆形围墙,这三座琉璃门,是进出皇穹宇的唯一通道。这里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据说每年只有冬至这天正午12点,皇穹宇里会有一束阳光直射到大殿最深处的“黄天上帝”牌匾上。这一现象民间多有传说。由于当时科技并不发达,无法用天文理论做出解释。其实,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阳光斜射角度最小的一天,这天正午12点太阳正处于南回归线,在皇穹宇正好能躲过屋檐门楣,照射到皇穹宇大殿的最深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皇穹宇殿门外的轴线甬路上有一块小小的石头,叫三音石,据说从殿基须弥座开始和殿内对话,每向上一个台阶,都可以听到相应数量的回声,最高为三声,故称三音石。我想这三音也许就是天、地、人的声音。三音响起,苍天就可以听到人间的冷暖之声,正是:天上日月星,人间生死苦,这一切不知道在数百年封建皇权时代、在风吹雨打中上天有过怎样的安排和对凡间的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百年的中国变迁中我们分明看到,今天世间的公道、公平和正义不是靠天,而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奋斗和牺牲,靠一个崭新社会制度的建立与保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自古人们信奉上天,西方有上帝,中国有天宫,就是在高度文明的当今社会,在思想和意识上“天道”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学时,老师说“天道酬勤”,工作后领导说“人在做、天在看”,人到了五十岁就到了知“天命”的时候,就连毛主席在诗词中都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其实在现代人看来,所谓的“天道”便是自然之规律,万物之真理,更是天地间之人心。来到天坛我不祭天,但我相信人间的天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我从小就百看不厌的照片,天坛中的祈年殿。祈年殿是北京天坛中的主体建筑,又叫祈谷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祈谷之所,体现了历代皇家的重农思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帝子京畿筑祭坛,播耕五谷祈丰年。 </p><p class="ql-block"> 鎏金宝顶神异彩,大殿之内藏更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祈年殿内,四根金丝楠木大柱把大殿分成4个空间,象征一年四季;中间12根金柱象征十二个月份,外侧12根与门窗相连的红柱,象征十二时辰;中外两层大柱相加,便象征二十四节气;所有二十八根大柱,象征周天二十八星宿,由此体现出中国古人最初的宇宙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世代传承、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实践,也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易》十二辟卦中,冬至节气一阳初生,故将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也就是历朝历代的祭天大礼为什么都要在冬至举行的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离开天坛已经是傍晚了,西门是此时留给游客的唯一出口,松树呼吸的香味儿,似乎没有忘记告诉人们这里是北京城里最大的天然氧吧,植于永乐、嘉靖和乾隆年间的这些苍苍古柏与天坛的建筑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属于天坛的和谐生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天坛,每个角落里都许多的故事,看不完,讲不完,也品不完,这里更多的魅力,更多的感觉,你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感受得到。在天坛,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中国智慧的厚重深远,都可以在天坛中读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坛云似雪,玉洞水如琴。</p><p class="ql-block"> 白云与流水,千载清人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视频:天坛杂议</p><p class="ql-block">编辑/解说/摄影/撰文:燕山烨话 </p><p class="ql-block">(历史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