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拨云见日——聆听王荣生教授事实性知识与概况性知识讲座

Summer

<h3>  理论是最尖锐的武器。谁掌握了理论谁就掌握了认识世界进行实践的利器。10月10日晚7:30,临沂凤凰实验学校三年级全体语文老师线上相会,一起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荣生教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直播讲座。</h3> <h3>  王教授高屋建瓴,娓娓而谈,以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课文《一分钟》作为切入点,带着大家细细分析课文的同时,简洁地阐明了语文学习的内容主要分为事实性知识和概况性知识。</h3> <h3>“丁零零,闹钟响了。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br><br>过了一分钟,元元起来了。他很快地洗了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走到十字路口,他看见前面是绿灯,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他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br><br>他等了好一会儿,才走过十字路口。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要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br><br>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到了学校,已经上课了。元元红着脸,低着头,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李老师看了看手表,说:“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元元非常后悔。</h3> <h3>  王教授以《一分钟》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指出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的关注事实性的知识,关注具体的语文知识,思维局限于课文的具体内容或是其中的字词,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脱节……然而此类分散的事实性知识的获得,大都是孩子们临场的强制记忆,不利于其理解和长期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概括性知识,其本质还是知识,但具有概况性。概括性知识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目标是“理解”;具有较强的迁移力,学生必须经探究而持续建构对概括性知识的理解。</h3> <h3>  王教授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持续建构对原理性语文知识和概括性语文知识的理解。语文课堂变革是不可阻挡、滚滚向前的巨大车轮,在语文教学中,概括性知识点会占据主要地位,成为学习的重点。<br>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各位老师都受益良多,表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将概况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有效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br></h3>

知识

一分钟

事实性

语文

概括性

教学

教授

概况

学习

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