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要辜负了秋 | 《焚香记》再相逢

筱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0月8日~9日,《焚香记》在西安易俗大剧院再次亮相,看到戏报兴奋不已,遗憾没能去现场,通过快手平台,粉丝圈等又身临其境地欣赏了精彩片段,碎步圆场,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百看不厌。2018年6月第一次在大剧院看了这部戏,赞叹,秦腔秦韵也可以这么深情婉转,秦旦秦衣也可以如此婀娜多姿,也是从那时我便默默地深深地爱上了秦腔四大名旦之一的齐爱云老师,她是浮世喧嚣中,让人过目不忘的静谧。下面文字及图片来自“云界乱弹”,分享珍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寒露时节,暌违两年的《焚香记》,终于在易俗大剧院如愿与戏迷朋友们见面。或许正应了寒露“事如意、疾渐平”的好兆头,在这样美好的深秋时分,我们跟随齐老师一起回到了那段梨花落杏花开的爱恨情仇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雨在8号齐老师准备前往剧院前落了下来,车子在熙熙攘攘的西安街头缓慢穿梭,我们的记忆也随着这场雨穿梭回了上一次演《焚香记》时。同样是冰冷的雨夜,同样是从全国各地赶来支持齐老师和《焚香记》的戏迷朋友们温暖着我们的心。都说好演员要有好的戏托着,每当看到台下热情的观众,也更坚定一出好戏能长久演下去,离不开戏迷的支持与鼓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于戏迷朋友们而言,许久未看《焚香记》,满是期待;于齐老师本身而言,许久未演,亦是与敫桂英的久别重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0月8日下午4点,演员们就早早开始走台。空荡的剧院里只有舞台一隅亮着灯,剧场里回荡着导演说戏的声音,望着台上台下辛勤付出的他们,会不由感慨大抵正是因为这是凝结了众人心血的作品,才会如此动人和震撼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此时的齐老师并未上妆,身上是她常穿的红裙,在舞台幕布的黑的映衬下,所有的细节被无限放大,齐爱云与敫桂英在水袖的一收一合中不断交汇融合,原来戏曲的魅力远不止戏中两小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与之前的无数次相同,《焚香记》是齐老师自己上妆。镜中的她经由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描绘成敫桂英,她说,这是她与角色在对话在融合。自己化妆,可以及时根据自己的状态调整妆容,也更清楚感知到今日的这个人物将会以什么样的姿态与观众见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两晚的演出,观众皆是热情万分,掌声与叫好声不断,气氛热烈。这种演员与观众的共鸣与联动是奇妙的,尽管台上台下相隔,但观众的反应会给到演员最直接的刺激,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的跌宕、随着齐老师的水袖飞舞飘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即便生活里难逃忧愁,可我们坐在台下看上一场戏,像是片刻的避世,若是能从戏里探索到一些人生的意义,便是意外的收获。一如毛姆所说,“倘若一个人能够观察落叶、鲜花,从细微处欣赏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样”。我们一次次踏入剧院,我们从戏里寻求片刻的治愈,去奏响心中的快乐音符,这或许就是戏对于寻常爱戏之人的意义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齐老师说,她的一生就干了这一件事,小时候学戏,长大以后演戏,老了就教戏。或许于她而言,在台上给观众奉献一场戏,是不辜负这疫情以来难得的机会,是不辜负远道而来的观众的厚爱,也是不辜负自己与戏的终生牵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