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曾慶平 圖/趙持平</h3> <h3> 從雪峰山到武陵山,從沅水到湘江,趙持平心底,一直揣着一个大湘西,有起有伏,以地势的象形,無言訴說着生命的净土與天意;有大江大河,横生着各式碼頭以及拉拉渡,一邊渡着時間,一邊渡着人生;有許多弯弯曲曲的山路水道,他幸運地行走其間,行走在天然的畫意里,耳濡目染,心有丘壑。<br> 趙持平恪守自己的内心,藝術上絕不跟風,也拒绝標籤化、面具化、套路性,更不會刻意炒作自己。因為是教書為業,他涉獵較廣。他的畫作深得聶南溪、曾曉滸、朱輝等授業恩師真意,用色沉穩、意境古雅。他深知遠觀氣韻、近看筆墨的傳統中国畫肯綮,曾深入研習古人筆法,而對近代名家筆墨着力尤多。所以,他的畫比某些展覽體更耐細看,尤其是其拿手的山水。其畫可謂筆筆有交代,而且運筆的輕重、徐疾、濃淡、乾濕、頓挫、提按等技法嫺熟。畫中的山石、屋宇、樹枝等,多以中鋒勾勒,細看線條質量就可知其對筆的控制力,而要達到這種水平,自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虚處物象,往往皴擦為之再用破墨法暈染滲融。天空水口等,則以极淡墨色稍加皴擦,然後用花青等透明水色罩染。其山水,畫面整體上給人水汽迷濛、虛實相生、亮麗潤澤、雅致清新之感。<br> 同時,趙持平又不斷師法造化,游歷名山大川進行寫生創作。其寫生围繞大湘西為主,也涉及大江南北。其寫生作品不但有傳統中國畫的筆精墨妙,又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畫中點晴人物多是鄉野百姓,是人與大自然的詩意升華,非携琴养鶴的高士那樣冷冷不食人間煙火。畫中的屋宇、樓閣和村舍,也多是湘西一带人迹之物。更為重要的是,他的畫作滲透着自己的鄉愁和真情實感。在趙持平看来中國畫既是文化修煉,更是人格和生命的升華,更适宜他真誠、敦厚、與人為善、追求完美的天性。<br> 推陳出新,走出一條属於自己的水墨之路,是趙持平的追求與执著。他深耕師承又力避師法,自覺地從审美理想、形式風格、筆墨秩序上拉開距离,另辟蹊徑,确立自己的藝術取向。趙持平正以他對人生的虔誠,踏踏實實地一步一个脚印地進行宣紙之上的水墨修行。<br> 可以說,趙持平是一个本分和本能的藝術家,他既愿意入世也愿意出世,在這一點上,他與傳統文人相似。如果没有淡定的性格、寧静的胸懷,是很難在喧鬧的都市中修行的,這比古人在山村一隅隱遁修行需付出更大的耐性與毅力。<br> 作為有良好寫實基础,並在高等美術院校受過正規訓練、又進入高等院校工作的趙持平,他深入淺出探究“以綫造型”和傳統筆墨之堂奥。細研其作品可以得知,他的畫路歷程是從學院派名師中溯源而上的,這是一个由此及彼的感知與體悟。<br> 苦苦的追尋、求索與研習之後,趙持平的繪畫觀念不斷發生轉變。他临摹與研習了數量众多的大家名作,确有“蓦然回首”“了然於心”的感覺,選擇讓自己得心應手的創作方向,以湖湘山水為主的表現與追求去實現审美理想、把握心靈境界、探索得意符號、抒發朋山友水的情懷。<br> 趙持平的作品中,無論是尺幅巨大的鼎力之作,還是咫尺小品,都带上靈性、氣質與修養的水墨精神,又通過筆墨語言的傳達解化為作品意象,因而作品境界的审美傾向是以獲得蓬勃生機和淋漓酣暢的意趣為主导的。那是审慎思虑與不斷尋覓之後的自由揮灑,是無數次心路歷程留下的痕跡,是認識了生活本来面目之後的深度開掘,是以獨特的心理方式感受靈感冲击的結果,映射着他對傳統與現代的理解、猜想、揣度、體悟和神會。具體表現在他的畫面中,如《秋野》《寂静的山岗》《深山幽谷》《山静幽居圖》《天塹通途》《雲岭秋韻》《歷史的豐碑》《复興之路》《春風輕拂家山翠》《芙蓉樓記憶》《春明景和溪山秀》等,畫的虽然都是傳統山水,但却具有鮮明的時代感。<br> 趙持平将自我精神注入了畫中,“情與境會,神與象通”,遠追古人之氣質,近比現代人之情思。不難看出,當世風雲、人間滄桑、個人感悟形成的自我心境,與畫面水墨的精神世界融為一體,實際是“我畫我心”,堂堂正正地去追求畫面的崇高和脱俗之氣,将一脉家山表現得淋漓盡致。<br> 趙持平生動傳神而富於詩意的作品中,在激揚、灑脱與跳蕩的筆墨節奏、韻律間依然流出緣於自身感悟的原創性,澄静清明的心態與自我關照。看他的畫境怡淡、典雅、清幽;讀他的畫飄逸空濶、清澈透明,令人襟懷澄澈,塵慮頓解。<br> 從其畫作的筆墨旋律中可以感知,他往往采用較為理性的表達方式,但其中充溢着感性的情愫。說他理性,是指其立意運思的慘淡經營,筆法劲健松秀,運筆瀟灑流暢,點染自如,翰逸神飛,又不失法度的謹嚴和持重,使創作意念优游於刻意與随意之間。為了找到理想的感覺,有的題材(如《家山》系列)他曾反复嘗試過多次,主體物象的形態,一再變换,組合成奇突大膽、紧凑有力而無造作之感的畫面。而感性的情愫,是他的筆墨運行的膽識和霎那間把握物象形神的能力。<br> 筆墨情韻之中,隠含着生拙之味,令人咀嚼再三。顯而易見,趙持平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心象結構與藝術圖式。文思,贯彻於他的立意、落幅、揮灑的整個過程,使他的作品既有狂放不羈,亦呈典雅清麗,大湘西的氣韻呼之欲出。<br> 趙持平樸素、簡淡、隽永,顯示了“惟智者能以小事大”的胸襟與風範。面對着永恒的山水主題,趙持平立足於本質意義的思考,使作品的形態與造境,都從属於純粹性。因而,他的山水更貼近於一種置入心靈的形而上表達。筆下的繁密點綫與疏朗留白,以内涵和形質的品位、質量、意象的傳達出湘土文化無可替代的情韻,並因此達到相當成熟的高度,進入到純藝術的領域。它不僅是抒情與靈性的,而且在施展才情的同時,又因意象構成與符號形態的轉换,被賦予了含蓄、蘊籍的效果,彰顯出藝術上的品質。<br> 趙持平以其特有的睿智和自信,直面光阴的匆迫、市聲的喧聒,呼唤深層筆墨情感、家山情結的覺醒,退却惰性。他站在一定的高度,没有向淺薄認同,没有向低俗随唱,更没有在通俗化的層面上揚名造势。他没有以作品討好觀眾之意,只有忠實藝術之心。他還在苦讀、思考、奋進的藝術之途上繼續攀援。<br> 他的老家在湘西,那里山高水長,人有亲和力,水有韻律感,於時間向度保持靈魂不老,於空間維度架構高情逸態。趙持平惟愿千年的夢幻盛開清水芙蓉,讓所有悲喜化作永恒的水墨格局。立於大山高程,他視野開闊,不斷凸顯大湘西地域風土特色、充實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内蘊,踔歷奋發,一往無前。<br> 作品欣賞</h3> <h3> 《復興之路》240X200cm</h3> <h3> 《武陵煙嵐》96X180cm</h3> <h3> 《春風初染家山緑》68X136cm</h3> <h3> 《雲山歸牧圖》68X136cm</h3> <h3> 《春風輕拂家山翠》68X136cm</h3> <h3> 《雲嶺含翠春意蘊》68X136cm</h3> <h3> 《侗鄉秋韻》68X136cm</h3> <h3> 《湘中春日》68X136cm</h3> <h3> 《雲嶺含翠隠幽居》68X136cm</h3> <h3> 《秋水微瀾》68X136cm</h3> <h3> 《輕雲繞嶺水聲微》68X136cm</h3> <h3> 《家山秋韻》68X136cm</h3> <h3> 《雲山宜在醉中看》68X136cm</h3> <h3> 《山青嶺翠煙雲邈》68X136cm</h3> <h3> 《層林靜幽入新秋》68X136cm</h3> <h3> 《林壑幽居圖》68X136cm</h3> <h3> 《半山濃蔭溪水潺》68X136cm</h3> <h3> 《輕嵐出岫圖》68X68cm</h3> <h3> 《青崖藏幽》68X68cm</h3> <h3> 《雲山尋幽》68X68cm</h3> <h3> 《幽谷清音圖》68X68cm</h3> <h3> 《秋山牧歸》68X68cm</h3> <h3> 《輕風拂過山巒》68X68cm</h3> <h3> 《武陵煙嵐圖》68X68cm</h3> <h3> 《雲嶺含翠》68X68cm</h3> <h3> 《雲山清韻》68X68cm</h3> <h3> 《雲嶺秋韻》68X136cm</h3> <h3> 《一嶺煙嵐潤家山》68X136cm</h3> <h3> 《群峰過雨泉淙淙》68X136cm</h3> <h3> 《苗嶺春曉》68X136cm</h3> <h3> 《雲嶺毓秀》68X136c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