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生来看病——人和街道中心幼儿园张庄分园建构区观察记录

闪电⚡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2021.10.14</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建构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炘羽、彤彤、航航、雅萱</p><p class="ql-block">观察教师:谢晶晶</p> <p class="ql-block">  碳化积木一直作为户外建构玩具被小朋友们喜爱。由于天气原因,没有进行户外游戏,今天我把它们运到了教室里。炘羽小朋友一入园选择了建构区。</p> <p class="ql-block">  炘羽拿了两块积木,彤彤拿了一块积木各放在地上,后来大家想法一致准备做一个小床,于是把各自的积木组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你一块我一块的搭建着,小床变得越来越长,航航也在一旁搭建着自己喜欢的东西,一会航航拿起了一块积木作为电话,与彤彤取得联系,告诉她自己做了一个跷跷板。</p> <p class="ql-block"> 炘羽表扬航航说“哇,真漂亮”,彤彤开始在“小床”上走动,但是遭到了炘羽的制止,看来炘羽已经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知道穿鞋子是不可以在床上走动的。</p><p class="ql-block">航航也加入了制作小床的队伍中,拿着积木继续把小床增长。</p> <p class="ql-block">  小床又成功吸引了雅萱的注意,雅萱拿了一块积木作为枕头放在了小床上。小床已经搭建成功,这时航航生病了,作为病人的他躺在小床了准备接受医生的治疗。</p> <p class="ql-block">  大家似乎对现在的“小床”不是很满意,仍然继续搭建着……</p> <p class="ql-block">  病人航航躺在小床上继续等待医生为他打针。</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是雅萱,她好像有点肚子疼,医生用一颗小树作为听诊器给她诊断,并且拿起“针管”给她打针。</p> <p class="ql-block">  病人从床上起来之后,炘羽发现小床有了缝隙,她要把小床修补好。</p> <p class="ql-block">  大家的病都治疗好了,小朋友恢复了健康,小床也失去了它的作用,于是航航取来了辅助材料小车分享给小朋友,他们开始在“小床”上开车。炘羽也取来了仿真景观。小医院的故事结束了……</p> 教师分析 <p class="ql-block">1、想象是幼儿游戏的核心要素</p><p class="ql-block">角色游戏是2-6岁幼儿的典型游戏。幼儿在游戏时并不会有意识的区分各类游戏行为,一旦想象性情景在头脑中出现,他们的行为就立即具有了象征意义,如,积木变成了电话,变成了针管,自己变成了医生、病人,小树变成了听诊器等。处于表征思维阶段的幼儿在任何一类游戏中,其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带有角色装扮的特征。</p><p class="ql-block">2、炘羽和彤彤一开始就目标明确的想搭建“小床”,具有了一定的游戏计划性。</p><p class="ql-block">3、孩子们的建构水平较之前有所提升,之前在平铺时积木有薄有厚,现在可以用相同厚度的积木做“小床”。</p><p class="ql-block">4、炘羽在搭建“小床”的过程中注意调节积木之间的距离,不留缝隙,有一定的感知能力。</p> <p class="ql-block">编辑:谢晶晶</p><p class="ql-block">单位:人和街道中心幼儿园</p>

积木

小床

航航

游戏

建构

搭建

床上

小朋友

幼儿

雅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