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而死》:晶莹剔透的美丽乐章

木鱼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美,不能造作,它自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刻意追求,便消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听任自然,它留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艾米莉·狄金森</span></p> <p class="ql-block">  江南四月,春雨潇潇,乍暖还寒,寂寞幽居,正是读书好时节。随手从女儿阅读的藏书中拣出一本装帧考究的“随身典藏”版图书,草草一翻,便心生欢喜,不愿释卷。这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集《为美而死》,全书录诗150首,中英文对照,分为“生活”“自然”“爱情”“灵魂”“时间与永恒”五辑,诗风凝练婉约,细腻丰富,意象清丽,晶莹剔透,令人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又译为艾米莉·迪金森,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小城阿默斯特,曾就读于阿默斯特学校和芒特霍利约克女子学院,是美国最具传奇性的抒情诗人,一个执意为美而死的诗人。她在《为美而死》的诗中这样抒怀:</p><p class="ql-block"> "我为美而死,但是几乎还没有适应的坟墓。</p><p class="ql-block"> 一个为真理而死的人,就躺在了隔壁。</p><p class="ql-block"> 他轻声地问我:‘为什么失败?’</p><p class="ql-block"> ‘为了美。’我回答。</p><p class="ql-block"> ‘而我为了真理,它们本是一体;我们,是兄弟!’</p><p class="ql-block"> 于是,像亲人在黑夜里相遇,我们隔着墙壁交谈,</p><p class="ql-block"> 直到苔藓蔓上我们的唇际,遮盖了我们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艾米莉·狄金森成长于一个律师家庭,父亲和哥哥都是相当富有的律师,她从小接受正规教育,历经废奴运动的高涨时期,由此培养了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她25岁开始弃绝社交,深居简出,自我幽闭,甚至拒见一切访客,连家人也不得不隔着门缝与她说话,终生未嫁,在孤独中埋头写诗30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个行为与世人格格不入,又长期幽闭在一个狭小空间的女人,在孤寂而漫长的岁月中,却筑造了自己丰富而深邃的精神巢穴。她深入思考生活的真谛,以简朴典雅的诗意去吟咏自然、爱情、死亡和永生等哲学主题,留给后世1775首凝练婉约、思想深沉、意蕴丰富、诗风独特的短诗。</p> <p class="ql-block">  狄金森生前正式发表的作品仅8首,大部分是匿名和未经她本人同意由朋友给予发表的,在美国文坛几乎没有留下其他任何痕迹。她逝世后,其亲友整理出版了其部分诗作,到1896年,她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诗人。1955年,在她诞辰一个多世纪之后,托马斯·H·约翰逊编辑的狄金森三卷本诗集,在哈佛大学出版。</p> <p class="ql-block">  狄金森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诗歌,生前在世默默无闻,作品未获普遍青睐,直至死后很久才掌声纷至沓来。她多情而富有才智,极具个性特征,以超前的诗歌意象表现手法,确立了她的美国新诗鼻祖地位,开创了美国诗歌的新纪元,被尊崇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者之一,奉为圭臬,与美国文学之父欧文、诗人惠特曼齐名,其崇高的声誉影响了整个美国文坛。人们献给狄金森的铭文是:啊,杰出的艾米莉·狄金森!</p> <p class="ql-block">  然而这些桂冠,这些赞誉,对于已故的狄金森,一切皆为虚名;即便在她有生之年,也决然不会让其动心。她平生厌烦显要张扬,甘做平凡之人。她曾在《无名之辈》中如此阐述:</p><p class="ql-block">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p><p class="ql-block"> 你,也是,无名之辈?</p><p class="ql-block"> 这就凑成一双,别声张!</p><p class="ql-block"> 你知道,他们会大肆张扬!</p><p class="ql-block"> 做个,显要人物,好不无聊!</p><p class="ql-block"> 像个青蛙,向仰慕的泥沼——在整个六月,</p><p class="ql-block"> 把个人的姓名聒噪——何等招摇!”</p> <p class="ql-block">  狄金森,一个远离时代潮流、长年沉浸在孤独沉思中的人,深居简出,只有10多个与她通信的人才知道她会写诗,其他人对她的诗歌创作几乎一无所知。她没有什么传奇的经历,但摒弃了一切世俗杂念,也许更能用纯洁无邪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去评析万物,以她的质朴清新,率真敏锐,为自然、为死亡、为爱情、为宗教,勇敢而执着地歌唱,留给后世流光溢彩的爱与美诗章。</p> <p class="ql-block">  “没有一个舞台能让我扮演自己的戏,但思想本身就是自己的舞台,也定义着自己的存在。”狄金森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一个离群索居,有着深刻思想,生活经历又似谜一般的诗人,才会写出浅显又晦涩的如谜般诗作。她的诗作朴素细腻,独出心杼,感情真挚,富有哲理,警句连篇,融明朗直率和含蓄委婉为一体,或清新脱俗,或幽默诙谐, 或甜美隽永,或精辟深邃,富有哲理;有时颇感意象模糊,难解晦涩,却耐人寻味,充满魅力。于是,人们称狄金森的诗作是不可删改的天然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  在“不识愁滋味”的懵懂少年,我就糊里糊涂地喜欢上了读诗,曾经手抄了一摞普希金和裴多菲的诗作,也开始了自己的涂鸦之作。由于天性鲁钝,总是难以走进诗的意境,以至与诗渐离渐远。当狄金森纯粹隽永的诗章第一次走进视野,我虽然尚未读懂并领悟,却似乎找到了前所未有的读诗感觉。</p> <p class="ql-block">  狄金森曾说过:“如果我读一本书,而这本书能够使我浑身发次冷,什么火也无法使我暖和,我知道那是诗。如果我切实感觉到我的天灵盖被揭开了,我知道那是诗。我认识诗的方式仅限于此。难道还有别的方式吗?”</p> <p class="ql-block">  艾米莉·狄金森不愧为公认的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诗人,她让我再次认识了诗,走进了诗,尽管浑身还没有发冷,天灵盖也未曾揭开,但已醉心于这晶莹剔透的美丽乐章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写于2008年12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木鱼原创 图:选自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