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在十一假期之后不得不再一次居家进行线上的学习。抗击疫情的同时,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心理调适。居家时间越久,我们的负面情绪会慢慢增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使免疫力降低。疫情期间,我们不仅要做好防护,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一、疫情时期,同学们的心理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br> 在这一特殊时期,我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不能约上三五伙伴一起玩乐,并且还要线上学习……这种长时间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会让大家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包括:<br> 在认知上,面对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br> 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br> 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br> 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br> 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 二、面对疫情,应该如何做好心理防护?<div> 1.保持沉着稳定,树立坚定信念</div> 从权威渠道获取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科学认识疫情性质,不轻信传言,不过度解读,积极关注防控信息,学习掌握防控知识,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2.积极面对情绪变化,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br> 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面对负面情绪,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不要否定自己的感受。只有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才能更好地对情绪进行调节。 3.开展运动锻炼,保持良好身体状态<br> 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每天开展一小时左右的运动锻炼,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跳健身操,转转呼啦圈,踢毽子等。<br> 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而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既健康又悦心。 4.与亲友互动交流,做到隔离不隔心<br> 居家期间,借助这一时机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在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求的同时,积极理解,支持父母,通过恰当的方式增进与父母的感情。可以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进行线上沟通交流与亲友保持关系,相互鼓励与支持,不仅能够减轻孤独感,也能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5.合理宣泄情绪,会让我们更加健康<br> 研究表明,宣泄压力带来的消极情绪体验,能够减缓这些事件对我们的消极影响,从而增进我们的身心健康。每个人都是自己情绪的第一负责人,当发现自己或家人情绪过度时,可合理宣泄情绪,例如倾诉、绘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等,帮助我们宣泄不良情绪。 6.寻求专业心理帮助 <br> 在疫情期间,尤其是如果处于居家隔离下,身心出现变化是很正常的,如若你感到自己的变化过度了,产生的变化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情绪难以得到有效的稳定或平复,自己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做事、正常生活了,那么你可能进入了一种无法仅凭自己的能力调节自己心理的状态。此时应积极寻求专业心理帮助。面对疫情,我们在一起!<br> 以下几种咨询方式可为你提供帮助。<br> (1)银川市教育系统24小时心理服务热线:<div> 0951-5030721 0951-5032817<br> (2)寻求学校心理老师刘娇桧的帮助</div> 希望以上几点建议能帮助到同学,让我们在疫情居家学习的时候做好心理防护。每一个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就是面对疫情最大的助力。<div><br></div><div> 银川二十四中南校区心理辅导中心<br> 2022年10月9日<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