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儿童有着探索和调查的本能,好问、好奇、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杜威</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孩子的童年不仅需要大自然的滋养,更需要自我体验来见证成长。</p><p class="ql-block"> 《指南》的“科学领域”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p> 活动缘起 <p class="ql-block"> 步入秋天,孩子们经常喜欢在大树下玩,并好奇地摸摸树,“老师这棵树的树皮摸着糙糙的”,“这棵树摸着光光的”,孩子们发现不同的树的树皮摸着是不同的感觉,并且提出了好多问题。</p><p class="ql-block"> 乐乐:“大树为什么会落叶?”</p><p class="ql-block"> 蓉蓉:“为什么每棵树上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都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丹丹:“看,那颗大树开花了,好像还结的红果果!”</p><p class="ql-block"> 明明:“大树吃什么?为什么它会长高长粗?”</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与“大树”开启了一段快乐的“探索之旅”!</p> 主题脉络 你好!大树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来看、听、闻、摸不同种类的树,发现树的种种样貌与内涵,亲近自然,零距离接触大树、重新认识大树。</p> 搭建大树 <p class="ql-block"> 区域活动的时候,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搭起了他们心目中的“大树”!</p><p class="ql-block"> 行行:“我用积木搭树屋!”</p><p class="ql-block"> 西西和蓉蓉:“我们搭森林之家!”</p><p class="ql-block"> 凡凡则用“小鲁班”中的材料拼插成了“一棵大树”,乐乐,浩浩,明明,科科则用“雪花片”拼插成造型各异的树。</p> 叶子精灵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发现这个季节有的树叶是绿色的 ,有的树叶是黄色的 ,有的树叶是红色的,有的是圆的,有的是尖的,有的像手掌,有的像一根针……</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有个宝贝画了一副手印,开心的过来给我说,我这的手印好像小树叶呀!于是孩子们都开始画小树叶啦!</p> <p class="ql-block"> 秋天到了,大树的叶子几乎都掉光了,孩子们觉得大叔妈妈会非常孤单,于是想出了给大叔妈妈送礼物,那么送什么呢?孩子们决定还是彩色的树叶吧!</p> <p class="ql-block"> 随后,孩子们用画笔为这些“叶子”变身。</p><p class="ql-block"> 明明:“我的叶子变成了小朋友!”</p><p class="ql-block"> 星星:“我的叶子变成了十二生肖!”</p><p class="ql-block"> 涵涵:“我的变成了猫咪!”</p><p class="ql-block"> 瑶瑶:“我的变成了狐狸!”……</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的想象总是出乎我们的意料!</p> <p class="ql-block"> 在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秋天的树的颜色变化,于是,我们结合“米罗可儿”美术借形想象,运用相邻色给树干填上“叶子”!</p> 和树妈妈做游戏 <p class="ql-block"> 如果你是一棵树,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p><p class="ql-block"> 如果风吹来了,你会是什么样子的? </p><p class="ql-block"> 下雨了,你会变成什么样子呢?</p><p class="ql-block"> 冬天了,你会变成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 有小动物爬上来了,你会是什么样子的? </p><p class="ql-block"> 你变老了,会是什么样子?</p> 测量大树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和大树做游戏的过程中,忽然明明说:“这棵树好高呀!我真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高?”新的问题产生了,怎样能知道树有多高呢?</p><p class="ql-block"> 冉冉:“我们可以用尺子量。”</p><p class="ql-block"> 月月:“也可以用绳子。”</p><p class="ql-block"> 西西:“软尺!”</p><p class="ql-block"> 乐乐:“衣架!”</p><p class="ql-block"> 浩浩:“梯子!”</p><p class="ql-block"> 安安:“铅笔!”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那我们就试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岩岩:“不知道数字是多少?”</p><p class="ql-block"> 丹丹:“不知道从哪儿开始测量?”</p><p class="ql-block"> 蓉蓉:“随便拿尺子量。”</p><p class="ql-block"> 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老师:“从下向上测量,从尺子的0开始测量。”</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测量不了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 我们一起合作!”</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测量结果出来了!</p> 奇妙的松果 <p class="ql-block"> 浩浩:“快看,这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凯凯:“这是松果,这里有好多松果呀!”于是,孩子们都开始捡松果!</p> <p class="ql-block"> 把松果放进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p><p class="ql-block"> 星星:“松果会变大!”</p><p class="ql-block"> 佑佑:“我觉得松果会变小。”</p><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做个实验吧!</p> <p class="ql-block">一个小时后……</p> <p class="ql-block"> 原来,松果身上长着一片片像鱼鳞一样的硬片,摸上去糙糙的。它对周围环境的潮湿程度特别敏感,在干燥的日子,成熟松果的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鳞片紧闭,则表示空气湿度比较大,即将下雨。所以小小的松果还可以当成是预报天气的“晴雨表”呢!</p> 果实品尝会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吃柚子时,孩子们问我:“老师,柚子是从哪里来的,是长在树上吗?我们怎么没有见过柚子树呀?”于是,我们一起上网搜索,终于找到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 同时,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现很多大树的果实是可以吃的,有的是不能吃的,于是,我们开展了“果实品尝会”,通过感官认识各种果实的特征。</p> 保护大树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谈话活动中,我问孩子们大树的果实,树叶,树干和树根分别有什么用,孩子们滔滔不绝,争先恐后地表达他们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琪琪:“苹果可以卖钱,苹果叶子可以做小蚂蚁的船,小蚂蚁拿着两根火柴棍,划呀划,就过河了!”</p><p class="ql-block"> 宁宁:“树叶还是长颈鹿的食物呢!”</p><p class="ql-block"> 明明:“树根可以雕刻成工艺品!”</p><p class="ql-block"> 小雨:“树干可以做成铅笔!”</p><p class="ql-block"> 翔翔:“苹果可以做成果汁,还可以做罐头!”……</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表达得五花八门,我们听得津津有味,那么把这些记录下来吧!于是,我们发放了“我所认识的树朋友”调查表,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知道人类和树的关系,也知道了怎样保护大树。</p> 绘本故事《爱心树》 <p class="ql-block"> 通过绘本故事分享,孩子们明白了,大树就像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以满足我们的快乐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总结与反思:</p><p class="ql-block"> 学习品质:在“寻找大树”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对大树的好奇和持续探究的积极状态。在“奇妙的松果”中,幼儿专注地探究松果在不同温度中的秘密。测量大树时,幼儿能够不怕困难、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总之,对幼儿积极主动、专注、持之以恒等学习品质的培养,渗透在每一个活动中。</p><p class="ql-block"> 健康领域:《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和大树妈妈做游戏”中,幼儿能模仿大树的不同形态,“走树桩”又发展了幼儿在一定高度的矮物上跨走和保持平衡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语言领域:《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支持幼儿和同伴、成人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在绘本故事《爱心树》分享活动中,幼儿能注意倾听,回答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社会领域:《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搭建树”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单元积木很难表现出大树百变的造型,于是探索尝试用积塑进行建构活动。从躺倒的树逐渐能站起来,开始有了造型的变化。在兴趣的推动下,孩子们虽然一次次失败,但毫不气馁,观察其他小朋友的树,雪花片、小鲁班等材料的丰富,孩子们终于有了自己心目中的树。在测量大树时,一个人独立完成不了的,会寻求帮助,知道合作,发生冲突时,幼儿能自己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幼儿也能关注到同伴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幼儿的规则意识,问题解决能力、助人为乐的品质都得到了提升。</p><p class="ql-block"> 科学领域:《指南》中指出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探究能力。在“奇妙的松果”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了解了松果的鳞片会随着干湿的环境开合。“果实品尝会”时,幼儿通过感官认识各种果实的特征。同时,在“测量大树”记录表和“大树的用途”调查表中,孩子用图画、符号等记录探究结果,其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在测量大树时,幼儿积极探究,感知和区分不同树木的粗细,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p><p class="ql-block"> 艺术领域:《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在“叶子精灵”的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为叶子添画,在“千姿百态的树”活动时,幼儿发挥想象,用肢体做出树的造型,在感受美和欣赏美的同时,积极表现美,创造美。</p><p class="ql-block"> 这次课程源于生活中的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给予了大量自由探究的机会,同时也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需求的幼儿提供不同的支持策略。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社会适应性等都有所提升。 </p><p class="ql-block"> 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自从结识了树朋友,孩子们就一直探索着,好奇着,体验探究的专注,收获成功的喜悦,“拜访大树”开启了宝贝们了解树和欣赏树的大门,在自然环境中探索大树,用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树的认知,真正地和树成为了朋友。</p> <p class="ql-block"> 回顾与“大树”的亲密接触,幼儿作为活动的发起者、引领者、参与者,在整个活动中发现、研究、尝试、探索,收获颇多。</p><p class="ql-block"> “课程故事”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孩子们与“大树”的故事还会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