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来计划今天去寻找石门寺石窟,可是到了山下也没找到路,而且又下的点小雨,只好改变线路去天龙山,没想走到太山这路被封住,因为下雨好多景区为了安全起见都关闭了,好不容易登记了才放行,可是走到通往天龙山的一条小路被堵死,其实当时开了导航走另外一条路可以去的,当时看的路线全部不通只好返回,半路路过蒙山,其实这地方前十年就来过所以一直都没来,这次有奈无奈只能故地重游看看此时的蒙山有啥变化没有。</p> <p class="ql-block">来到景区这地方外面一很大停车场,由于有上次的经验所以直接把车放公交车站这地方也免去了停车费。收拾好背包准备徒步进山。</p> <p class="ql-block">虽然疫情目前基本控制,但是景区防范还是比较严格,扫过场所吗以及健康码,因为带的一卡通所以经过审核顺利进入购票口,到了4个立柱桥联牌楼就是山门,经过牌楼沿一条山沟开始进入景区。</p> <p class="ql-block">没想多年没来目前这里修建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面分左右,右边行人通行可以边走边看风景,左边可以直通车辆,记得以前都是走左边的。</p> <p class="ql-block">唯一有点小遗憾沟里没水,由于下了点雨山上显得雾蒙蒙的,特别有灵气。</p> <p class="ql-block">走不多远就会有小交通来回20,推荐徒步而行这样也可以沿路看看美景,沿路还种植了好多树木,走在这路上闻着那种清晰的味道特别遐逸。在一处山壁上新建一大型浮雕,看记载为“凿佛盛景”石刻浮雕,浮雕系花岗岩凿刻,长80米,最高处达17米,共1000余米。整幅浮雕构图精巧,气势磅礴,生动地再现了北齐时期开凿大佛时的宏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由于疫情这座观音寺庙也不对外开放,主要还是怕人多聚集。这座观音堂初建于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如今的殿堂是在2007年根据原貌修复的。大殿内现存的滴水观音、善财童子、小龙女以及十八罗汉都是观音堂内的铜塑精品,其中以菩萨最为典型。</p> <p class="ql-block">寺庙对面以前来的时候是小交通的停车点,目前已经成小吃点了,长长一排全部是桌子看情形吃饭的也不是很多,也许不到饭点。</p> <p class="ql-block">从小吃点中间有个洞直接可以穿过去后面两排窑洞,目前已经设成红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其中一窑洞里面展览的革命老一辈的物件,墙壁上写的红色战袍。</p> <p class="ql-block">沿的主路走到头上一台阶就到了大路,继续往前路边就有了从上往下流淌的溪水了,感觉这股水为人工所为,不然为何下游不见一点水滴。虽然水不大但是有了水就感觉有了意境了。</p> <p class="ql-block">走不多远就是寺底古窑洞。这种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 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p> <p class="ql-block">从古窑洞上来就是所谓的蒙山晓月,这里也是为太原八景之一,据说,蒙山的月亮与其他地方不同,它升起时候的比其他地方早,落得时候比其他地方晚。</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前这里杨树参天,查资料这里在初夏时节,杨絮纷飞,还有白茫茫的“蒙山夏雪”的景象。今天虽然走了不少路但是听到流水淙淙,呼吸的清新的空气,也感觉不到一点疲惫。</p> <p class="ql-block">一条漫水路贯穿东西两边,构思还是比较独特,过去就是一摇摇桥,走一小段路就可达拜佛台。</p> <p class="ql-block">到了拜佛台爬一段比较陡峭的台阶才可以到达大佛的下面这个平台。</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个平台其实整个大佛已经近在眼前,但是要近距离观看还需要在上一平台,蒙山大佛其实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p> <p class="ql-block">左右两处都有台阶上最高处一平台,右边为下山道左边为上山路,相对比上第二平台平缓不少。</p> <p class="ql-block">一口作气走上最后的台阶,大佛就在眼前。尘封600年的摩崖石刻大佛,躯干完整,胳膊手型明显,肚腹部分有明显圆形。据说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1983年,参加太原地名普查的市政工作人员王剑霓重新发现了蒙山大佛。因调查地名时,王剑霓发现太原蒙山一带有很多带寺字的地名,还有一处地名叫做大肚崖,觉得非常奇怪。实地调查时,发现大肚崖其实是蒙山大佛的胸部,大佛的头部已经遗失,露出的胸部高度为15.75米,胸部以下埋在土石之中,土石厚达数十米。佛像背后的山崖顶上的平地还有绵延大约五百米的古建筑遗迹。关于修复问题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若干年,后期修复参考晋源区华塔村曾经出土过两个北齐时代的石佛头,苗新田的设计蓝本正源于此。2007年7月,苗新田开始做设计。到了2007年年底,这个高12米、宽7米多、重80多吨的佛头终于完美登场。2008年1月,佛头安放完毕,10月7日,完成修复的蒙山大佛景区向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大佛下面还有好多小石窟,里面都摆放的佛像,但都是新的佛像。只有北面存有一龟趺,</p> <p class="ql-block">佛龛西侧壁上存有若干小石洞,是修建佛阁时嵌入梁檩所用。大佛龛外东侧,崖面上还有一块摩崖碑刻和二个洞窟的遗存。摩崖碑刻大约处在大佛胸部的高度上,为长方形,高2.50米,宽1.85米,是预先雕刻成之后嵌在山崖上的,文字已漫漶不清,只能判断出刻的是佛经,无法确知是哪一部经。由于不让行人攀爬所以也就拍不到图像。</p> <p class="ql-block">此刻也该下山了,因为左边小路还有几处景点。</p> <p class="ql-block">原本以为大佛通往开化寺就一条路直达没想走下去才知这条路目前整修得相当不错,又是一小处风景。山石间有清澈的泉水涌出,顺着山势,形成了好几个翠绿的水塘,边上是高高低低的石头。天然的山泉水在太原罕见,能在佛旁有泉水一注,颇有灵泉点睛之处。</p> <p class="ql-block">途径一处塔林,由于对逝者的尊敬所以就没进去,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也没什么维护,现在已经修建的护栏围了起来。从塔林走下去就到了开化寺,门也关的不开放,这座寺院依山而建,分上下两院。上寺在开化沟蒙山北峰。下寺为远瞻大佛,距上寺之东南800米处,有北宋淳化元年建的释迦、如来舍利塔,上下两院一南一北,隔山涧遥遥相望。元朝末年(1368年),开化寺毁于战火,大佛头部掉落,古建筑只留下了一座连理塔。</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门缝中看到里面的布局。干净整洁,</p> <p class="ql-block">从开化寺往前就是铁佛殿,依旧大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从门缝中好不容易看到了铁佛,看记载铁佛殿始建于隋末唐初,内供释迦牟尼铁铸佛像而得名。铁佛殿内正中高坐的是释迦牟尼像,高2.6米,重4.2吨,中空分段浇铸而成。</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了连理塔,二塔坐西朝东,形体大致相同,均高12米,边长3米,间隔1米,下连基座,故称“连理双塔”。塔基为砖砌长方形状,塔身正面开半圆形拱门,门框、门槛、门额都用青石做成,门楣之上有彩绘。首先,塔的名字叫“连理塔”,连理嘛,象征爱情。再说,人们也不知道这是墓塔,是供奉圆寂高僧舍利的。还有一点,是连理塔建造之时,就与爱情有关。相传当时修塔基之时,塔基是分开的。但是因为设计师,自己心中想着妻子,且常常梦到妻子给他念“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于是,灵光一现,设计出了这样塔基相连的连理双塔。所以,连理塔下盼比翼双飞,求姻缘,也算是应景。开化寺连理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塔基相连的花塔建筑。</p> <p class="ql-block">连理塔对面还有颗古核桃树,上面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从核桃树这有一条石砌台阶通往山下,整个蒙山全景到这里基本结束。</p> <p class="ql-block">总体来说这地方还是值得来看看,整个景点转下来大约两三小时,不但可以看景还可以了解历史,周边游的情况下推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