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分行在三季度风险排查中发现,部分支行的员工为了帮助客户成功申请贷款,存在暗示或指导客户提供虚假资料的情况,该行为轻则违反行内规定,造成员工本人的违规失职处罚,重则违反国家规定,构成骗取贷款罪及违法发放贷款罪。本期案例增刊介绍三类贷前调查未尽职的案例,希望全行员工全面、真实掌握客户第一手资料,严格落实三亲等制度要求,以案为鉴,做好贷前审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提供虚假资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简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某平日游手好闲,且爱好赌博,近期因亟需一笔资金周转,故至某银行网点办理贷款业务,该银行客户经理李某称,因刘某无工作单位,不符合该行信用贷款的办理条件,并暗示刘某寻找单位挂靠即可办理。随后客户刘某的配偶帮助刘某挂靠在南京某公司并成功办理个人信用贷款50万元,贷款成功办理后,刘某给予李某两千元好处费。一年后,刘某因沉迷赌博欠款金额巨大,无力偿还该笔贷款,该银行在后续催收时发现客户刘某实际未在南京某公司工作。因指导客户提供虚假资料,该银行对李某解除劳动合同处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风险提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述案例中,刘某通过提供虚假资料的形式从银行贷款,且后续给银行造成了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了骗取贷款罪。而李某作为银行工作人员,不仅暗示客户挂靠公司办理贷款,还收取客户好处费,其行为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在当前市场经济浪潮中,企业对金融机构贷款需求量日益膨胀,他们会千方百计“讨好”银行工作人员来套取资金,这就容易导致银行员工在发放贷款上失去原则,无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从而使违法发放贷款案高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违法发放贷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二、违规发放贷款</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简述】</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7年至2019年,陈某在担任某银行营销经理期间,负责发放贷款工作。期间,陈某未按照发放贷款的相关规定,对贷款申请人的收入情况、贷款用途、还款能力以及个人名下财产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等进行调查核实,违法为24名贷款申请人发放循环贷款合计800余万元,同时按每户两千至一万元不等,累计向13名客户收取好处费共计6万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院认为,陈某身为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且造成银行重大损失,其行为已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两个月,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拘役五个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风险提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金融机构的审查审批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违法发放贷款罪”也伴随着此类业务而来。作为银行员工,要牢牢树立合规的理念,掌握各类规章制度,更不能迫于审查审批的时效性,而仅做“形式审查”。贷前审查是贷款发放的第一道关口,员工应当全面、真实掌握客户第一手资料,严格落实三亲等制度要求,为后续贷款审批、决策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从源头上控制信用风险。各机构应定期开展培训,包括业务流程和相关风险,加强员工合规意识,有效识别、防范业务风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三、虚构贷款用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案例简述】</b></p><p class="ql-block">小夏为某银行个人信贷部信贷经理,某日,老同学小周找他办理贷款业务,小夏在贷前审查中发现其开办的企业存在较多异常、如财务报表显示应收账款较多、存货周转较慢,实地走访时发现工厂中大部分设备已停工且货品堆积较多,明显呈现出经营状况不佳的特点,小夏当即告知小周企业不符合贷款办理标准。在这之后,小周多次联系小夏,以同学聚会的名义送礼物、聚餐等,两人感情熟络后,小周“请教”小夏如何才能顺利通过贷款审批,并保证企业经营没有任何问题,目前的情况只是暂时的。小夏碍于面子便“指导”小周对原财务报表进行修改,并为其办理了贷款。一年后,小周因经营不善无法归还贷款,小夏因贷前审查不到位、协助客户提供虚假材料被银行解除劳动合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风险提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述案例中,客户经理协助客户虚构贷款用途,并伪造相应的证明文件,不仅危害银行资金安全,其本人也涉嫌刑事犯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客户以虚构贷款用途、伪造用途证明等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骗取贷款罪。银行工作人员若帮助客户实施伪造用途证明等欺骗行为,构成骗取贷款罪的共犯,需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银行工作人员若玩忽职守未尽审查职责,或滥用职权隐瞒真相,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损失的,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全行业务人员在贷前要加强警惕、认真审查,防止客户虚构贷款用途,更不能参与到虚构过程中,力求提高贷款质量,保护我行及自身权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相关规定】</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百八十六条【违法发放贷款罪】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骗取贷款罪】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百九十三条【贷款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宁波银行员工违规失职行为处理办法》</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3.1.1违法犯罪行为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处理或开除处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3.2.1底线行为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授信业务办理过程中未尽职调查、审查、审批,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或开除处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3.2.4违规操作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私自修改、变造、伪造业务资料或帮助客户修改、变造、伪造业务资料的,或授意、协助客户提供虚假材料或代替、伪造客户签字的,最高给予解除劳动合同直至开除处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3.2.9其他违规失职行为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业务审核把关不到位,未发现资料信息不真实、不完整或无效的,给予经济处罚、警示谈话、通报批评或警告至记过处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