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预防小贴士

第二中心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到底什么来头?两种病毒同时肆虐家长要怎么应对?!</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说说,怎么区分两种流行病、如何护理,让孩子安然度过流行病高发季。</p> 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 <p class="ql-block">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传染性疾病,5 岁以下的孩子是高发人群。</p><p class="ql-block">它们是一对「表兄弟」,都是出自同一个家族,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肠道病毒!</p><p class="ql-block">手足口病的病毒和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毒,有很多是重叠的,所以在症状和传播途径上极为相似,又有所区别。</p>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怎么辨别 <p class="ql-block">1. 从疱疹的位置鉴别:</p><p class="ql-block">相同处: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感染后,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p> <p class="ql-block">2. 从症状上鉴别</p><p class="ql-block"> 相同处:</p><p class="ql-block">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p><p class="ql-block"> 不同处:</p><p class="ql-block"> 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咽痛明显,吃东西哭闹难受。 </p><p class="ql-block"> 手足口咽痛症状比较轻,甚至有的孩子没有咽痛症状。</p><p class="ql-block"> 3. 哪种更可怕</p><p class="ql-block"> 疱疹性咽峡炎来得更凶猛,会让家长慌了阵脚,但从并发症来说,手足口要更危险。</p><p class="ql-block"> 疱疹咽峡炎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和重症病例,而手足口却有 1% 左右的重症病例,尤其是 3 岁以下的孩子,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的时候甚至危及生命。</p><p class="ql-block"> 在发现孩子手脚长水泡后,更需要密切观察孩子有没有重症表现。</p>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染,预防方法类似,总体来说记住这五点: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p><p class="ql-block"><b> 孩子和大人都要勤洗手</b></p><p class="ql-block">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含氯洗手液,用流动的水给孩子洗手、处理粪便后也要洗手。</p><p class="ql-block"><b> 注意饮食及用品、环境卫生</b></p><p class="ql-block">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餐具使用前充分清洗、消毒;经常通风,勤晒衣被。</p><p class="ql-block"> 高发季还要尽量少带孩子去人多密集公共的场所,因为不管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症消失后还会持续有 1~2 周的后续传染期。</p><p class="ql-block"> 最后,家长要及时给孩子接种疫苗。</p><p class="ql-block"> 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疫苗;手足口可以接种二类疫苗 EV71 疫苗,对肠道病毒 71 型(也是最危重症的一型)感染的保护率达 90% 以上,6 个月至 5 岁的孩子可以选择接种。</p> 温馨提示 <p class="ql-block">  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在膳食方面要加强营养,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根据气候变化,随时注意为幼儿增减衣服。鼓励幼儿讲究个人卫生,做好个人防护。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相应的预防接种。保健医生提醒家长认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监制:张仰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审核:马 菲 单常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编辑:程 捷</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