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学党史 庆建队迎盛会

小眨

<p class="ql-block">  少年志,青春逢盛世;向未来,奋斗正当时。10 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迎来了第73个生日,历史的时针带着我们又指向一个重要时刻——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作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我们要学习党的历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出席代表12人,代表党员50多人。会议在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span style="color: inherit;"><br></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b></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共二大根据世界革命形势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要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二大章程是中国共产党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章程,共六章,二十九条。章程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第一次详尽地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也都作了具体的规定。</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b></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党的三大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建党初期,党内在国共合作问题上存在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正式确定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使党能够团结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召开。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政党应该知道无产阶级参加民族运动,不是附属资产阶级而参加,乃以自己阶级独立的地位与目的参加”。“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所以,民主革命“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四大决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章程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并规定从四大开始对中央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改称为“总书记”;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的委员长职务,改称为“书记”。</span></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div>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选出了由31名正式委员和1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党的中央委员会。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因此,难以承担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挽救大革命的重任。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第一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了职工运动报告,共产国际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报告。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军事、组织、苏维埃政权、农民、土地、职工、宣传、民族、妇女、青年团等问题的决议,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章,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极其重要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代表大会。它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七大党章是我党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大会还选举了中央委员会。</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249人, 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选举了由195名委员和12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主席。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沿袭了九大党章的总纲和条文,只作了个别的修改和补充。由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败露,十大党章删去了九大党章中有关林彪为接班人的内容。</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到会的代表有1510名,代表着全国3500多万党员。华国锋主持大会并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没有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十一大党章是十年内乱以后的第一部党章。它恢复了八大关于把中国建设成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提法。在内容上与九大、十大党章比较作了较多的修改。譬如:在总纲及有关条款中增写了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内容;在党的中央委员会,地方县和县以上、军队团和团以上各级党的委员会,都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提出党要认真执行“任人唯贤”的干部政策等等。但是,由于十一大仍然肯定十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正确的,十一大党章没能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继续沿用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这些错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得到彻底的纠正。</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出席开幕式1545人),候补代表160人(出席开幕式145人),代表着全国3965万党员。邓小平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胡耀邦代表党中央作了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十二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地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性意义的伟大转变。它开始把中国带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并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永远载入史册。党的十二大通过的这部党章吸取了历届党章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在七大、八大党章的基础上发展、提高而写成的,也是吸取了九大、十大党章的教训并彻底清除了十一大党章中存在的“左”的错误而写成的。十二大党章有一个比八大党章更为充实完整的总纲。新党章对全体党员、党的干部提出比过去历次党章更加严格的要求,对党的民主集中制作了比较充分、比较具体的规定。对党的中央和地方组织体制作了重要的改变和新的规定,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时,还要选举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还规定党中央只设总书记,不再设主席和副主席。另外,十二大新党章首次将入党誓词载入党章。</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外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党外副主席、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少数民族和宗教界人士96人列席了大会,并有中外记者(其中包括1名台湾记者)400多名采访了大会。这些,在此前的历届代表大会上,均属首次。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各项改革任务。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的决议》,对十二大通过的党章部分条文的内容作了修正。</span></div></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div>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共有十章,五十条,是对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的进一步修正,突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将其贯穿党章全文。新党章在总纲部分,增加了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史进程的表述,阐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是我们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前进的历史。把这一段历史写入党章,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新党章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在这个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及一系列方针载入党章,并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新要求。根据中央顾问委员会向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议,从十四大起,不再设立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顾问委员会。鉴此,党章删去有关顾问委员会的条文。<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b></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这次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同志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党的十五大修改党章集中在一个重大问题上,即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章总纲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b></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江泽民同志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font></b><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胡锦涛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新增入党章。</span></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b></font><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span></div></h3>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b></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习近平作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p><p class="ql-block"> 十九大报告登高望远,站在历史、时代和大局的高度,回顾、总结、思考、回答了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问题,阐述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p><p class="ql-block"> 大会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大会从五个方面对这个新时代作了界定。</p><p class="ql-block"> 大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并写入了党章。用8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p><p class="ql-block"> 大会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共14条。这些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转化、实践和应用。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概括提出“基本方略”,这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次。</p><p class="ql-block"> 大会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并用“四个伟大”作了深刻阐述。</p><p class="ql-block"> 大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重大调整,确认“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十九大的一个重大亮点。在政治上和理论上都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具有重大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大会第一次规划了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总共30年分“两步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p><p class="ql-block"> 大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鲜明地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十九大对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系统的部署。第一次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调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强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p><p class="ql-block"> 十九大对党章进行了重大的修改,把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实践成果和十九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写入了党章。</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b></p><p class="ql-block">  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