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核心论文</b></p><p class="ql-block"> 治国:《毛泽东主义论》《天朝覆亡论》《廉政领袖毛泽东》《寓庙堂与生民之间》《艺术家眼中的马克思主义•演说提纲》《直面惨淡之战场》《兵圣天下》《“稻圣袁隆平”永恒之祭典》《谨防美帝国主义生化入侵》及《维新者新论》等。</p><p class="ql-block"> 治世:《十大世界伟人》《十大中国伟人》《关于〈共产党宣言〉》《两座巨峰之引领》《关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等。</p><p class="ql-block"> 治乱:《致当代诗坛与文坛》《论“诗”当为民而“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寒夫书画文艺术展•献词》《再论“十九大”报告内核之时代强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寒夫书画文主题艺术展专家‘论文集’》等。</p><p class="ql-block"><b>重要文学专题</b></p><p class="ql-block"> 古典赋文:《岭南冬都宾馆 伟人珍泉胜地•冬都溫泉赋》(后根据广州市从化区委区府意见更名《从化温泉赋》)《救星赋并序》《中山祭》《青州赋》《滨州赋》等</p><p class="ql-block"> 现代长诗:《敬礼 , 中国志愿者》《鄂东特大洪灾紀實體長詩巨獻》(2016年6月19日——2019年6月19日三週年)《密云转山子村人民献礼党的生日》《巴黎圣母院的坍塌:雨果的眼泪》《敬礼!东方雄狮》等</p><p class="ql-block"> 古体长律:《四十一春话重逢》《尝吊忠烈毛泽民六十七韵》《新疆屯垦长歌赋一百九十韵》《诗书致敬毛泽东》《修身四字经》《敬吊冼太夫人四十韵》《与亡父诗》《江南寻幽》《寒夫考察 “美丽南方”》《苏子过黄州二十五韵》《百年党勋赋三百七十七韵》等。</p><p class="ql-block"> 书画艺术:《多体书法赏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寒夫书画文主题艺术展特刊》《寒夫书画艺术品与广大读者藏友线上互动流通》等</p><p class="ql-block"><b>寒夫新词牌</b></p><p class="ql-block"> 《鸿图令》《春归慢》《延安叹》《隐居近》《问君安》(新曲调)《风雷疾》《菏泽风慢》《孙冲访》《周原风》《壬寅祭》《粽子颂》《隆平赋》《师苦成》等数百首。</p><p class="ql-block"><b>学术专著</b></p><p class="ql-block"> 思想学:《寒夫论马克思》《自然维新论》</p><p class="ql-block"> 哲 学:《艺术家眼中的马克思主义》</p><p class="ql-block"> 美 学:《寒夫艺术论丛》</p><p class="ql-block"> 文 学:《寒夫赋黄州》《寒夫赋南雄》等</p><p class="ql-block"> 书 学:《寒夫多体书法》(史学版)《寒夫甲骨文书法艺术》《潮州潘郎纪怀五十五韵》等</p><p class="ql-block"> 画 学:《寒夫中国画》(诗文版),《圣人造像•巨人的回声》(多体书画合集)等</p><p class="ql-block"> 医 学:《寒夫行楷•长寿歌帖》</p><p class="ql-block"> 名 帖:《寒夫行楷•运河春帖》《寒夫行楷•共和潘家赋帖》《寒夫行楷•雷州青年运河赋帖》《寒夫尺牍墨迹•一》《寒夫新词牌并〈鸡公山赋〉帖》等</p><p class="ql-block"> 摩崖石刻作品集:《寒夫碑刻作品选》等</p><p class="ql-block"> 文学获奖作品被收录:《滁州神韵》《中國當代詩歌大辭典》等</p><p class="ql-block"><b>时代经典</b></p><p class="ql-block"> 《寒夫赋黄州》《寒夫赋南雄》,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线装书局出版社”审定为“当代文学经典”。</p><p class="ql-block"><b>作品收藏</b></p><p class="ql-block"> 作者书画作品,多年来深受国家领导人首肯;许多特色作品为国内及海外重要文化机构收藏。同时,《东坡四条屏》《行意甲骨文四条屏》《隶草四条屏》《楷书四条屏》《草书四条屏》《中国版权第一寿》及《红色圣像画》系列等作品广受藏有青睐。</p><p class="ql-block"><b>学术研讨</b></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编译局主办:《艺术家眼中的马克思主义》(2014年)</p><p class="ql-block"> 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办:《寒夫艺术论丛》(2010年)</p><p class="ql-block"> 北京炎黄艺术馆主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寒夫书画文主题艺术成果展•思想学术成果研讨会》(2018年)</p><p class="ql-block"><b>获奖荣誉</b></p><p class="ql-block"> 《滁州三秀》:散文 荣膺“纪念欧阳修千年诞辰全国文学征稿”金奖。(2007年)</p><p class="ql-block"> 《念奴娇•赤壁怀古》:草书 荣膺“第29届奥运会——让世界充满绿”全国书画大赛金奖。(2008年)</p><p class="ql-block"> 《寒夫古体诗组诗》:文学 荣膺《中国当代诗歌大辞典》一等奖。(2019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京寒夫创作研究室</p><p class="ql-block"> 22年10月4日雪雨轩</p> <p class="ql-block">图为 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和圣”柳下惠铜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寒夫名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纵观两千七百四十二周年,一种现象(规律)在悄悄且科学地告诫人类:“和”乃万物逢春,分必百业凋零。大周因“和”延续了八百多年之盛世、大唐因“和”承袭了二百八十多年基业、越国因“和”成就了春秋晚霸之首、齐国因“和”而奠定了东方大国基石,即使是刀耕火种时期之“上古四圣”(尧帝、舜帝、禹帝、皋陶帝)同样以“和”开创了上古“和合四海,天下归心。”之 巍巍洪业。</b></p><p class="ql-block"><b> 须知,天下之生者——一切权力之拥有者,何以不敬畏“为万世开太平”之“和圣”而輷輷人类乎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按语】</b></p><p class="ql-block"> 值此“和圣”诞辰2742周年之际,笔者隆重发布《序“和圣”柳下惠六十八韵》,针对当下世界性危局,具有极其特殊之意义!</p><p class="ql-block"> 圣公柳下惠,虽传世著作不多,然,其“和合天下”之宝贵之精神财富,就足以令世界人类“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愧之不及也者!柳下惠(前720年—前621年),姬姓,展氏,名获,字季禽(展氏族谱记载),又有字子禽一说,鲁国柳下邑(今孝直镇)人。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鲁国大夫展无骇之子。曾任鲁国士师,掌管刑罚狱讼之事。作为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其“坐怀不乱”等故事广为传颂,并对 中国几千年来之思想史具有极为深刻之影响!。孔子赞为“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为“和圣”,即以大和之心推进人类走向繁荣。周襄王三十一年(前621年),卒于鲁地故赵村,享年一百岁,谥号为惠。因其封地在柳下,故后人尊称其为“柳下惠”,乃百家姓“展”姓和“柳”姓之启姓始祖。</p><p class="ql-block"> 《序“和圣”柳下惠六十八韵》全文分为十二个部分,首部分简介了“和圣”的出生及其家世;第二部分反映了柳下惠“人之初”“三观”即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之具象定格;第三部分揭示出了柳下惠精神世界深处的人性美;第四部分描绘了他所处于的恶劣之政治环境;第五部分记录下了柳下惠所遭遇的恶毒的政治空气的谗言荼毒与声誉诬陷;第六部分叙述了柳下惠刚正不阿地执政风度;第七部分在黑暗里眼看国政陷入危亡之边缘;第八部分交代了“和圣”被邪恶集团贬谪的必然结果;第九部分刻画了柳下惠在乱世里以科学地态度应对朝统的哗变以更好地为国担当;第十部分通过“坐怀不乱”之典诠释了一代圣人以大爱和合天伦的伟岸人格;第十一部分阐述了圣人“兼济天下”而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之斗争精神;第十二部分科学的得出了一个“圣人永恒,罪人一时”之必然结论。</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浑浊态势里,倘若有必要捍卫“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自然就有理由大力推崇古圣先贤教化人伦,回归道统;重塑正气,感召天下以真正意义上使国人理性地遵循“维新思变,行之广大;思而无邪,施以致远!”这一科学规律;这不仅仅是在告诫人们自我疏导曾经荒芜过的精神世界,更宝贵的是立于国家和民族“长治久安”之制高点引领人类深刻的认识“物质固然可以推进社会发展”然“仅有文化才能引领人类到达彼岸”之科学道理。</p> <p class="ql-block">图为 春秋时期“和圣”柳下惠半身坐像</p> <p class="ql-block">图为 春秋时期“和圣”柳下惠塑像</p> <p class="ql-block">图为 春秋时期一代“和圣”柳下惠问道讲学</p> <p class="ql-block">图为 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柳下惠云海寓意造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序 “ 和圣 ” 柳下惠六十八韵</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原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和圣”匪姓柳,但作柳下惠【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周礼兴陋节,攸氏向展回【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本是姬胄族,爰为禽之辈【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食邑柳下地,生于兖州畿【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平生“大道行”,谥以“惠”号赠【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此号弗帝赐,帝贱却孟圣【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圣曰“圣之和”,“和”者柳下人【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仲尼尊先贤,贤哲天下胜【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弱冠涵肆早,渊薮且闻道【1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士师”瀹八方,学贯齐鲁尧【1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鲁国渐龙钟,朝野日蹊跷【1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比干多舛奈,柳子苦断腰【1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大厦业将倾,君子心难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北若大桅杆,西宛熊“三晋【1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南极荆楚宋,五路伐歌吟【1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笏頫“三桓”后,上下春秋柄【1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文仲弼四代,幸免未覆舟【1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虽能微微处,只是哀哀忧【1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掩手遮天术,全然叶落秋【1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君臣卬酒池,佞嚚仗狼狗【2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此间仁者贵,戆直柳子遂【2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铁肩担道义”,善躯憯神鬼【2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怒斥附庸官,抨击衙蠹刿【2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弊政忒乖戾,彝扫清气垂【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曩昔谏劘言,昏君装不见【2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谏诤善恶施,烂王面朝天【2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五方虎环视,三餐乐俱颜【2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庸帝淫粉黛,奸宄篡逆权【2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向来闻蜜语,自古醒当迟【2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罪臣使妙法,殙君幸得时【3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臧氏万人上,料定帝无计【3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柳子多遭贬,罪臣焉知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谪三抬头,屡劘屡自留【3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国当可愿,桑梓更堪酬【3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去朝多为相,岂为亡国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才弃母邦地,又随窳腐颅【3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与泥身自洁,何置弗荪尤【3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承三公卿,下洎五清流【3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笑对庄公鼎,玉誉昍九州【3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岑鼎”祸朝野,信德横齐鲁【3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僖公年间瞽:滥鸟蔽天薮【3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西街喳喳起,东门瀰瀰铺【4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黎献论原委,君臣忙巫蛊【4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臧行离弃道,公之斠天赋【4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海潮威乱躔,鸟遂徙旧户【4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人畜皆投宿,何此煞穷巫【4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伊昔敩阑珊,夜门正舒缓【4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睥睨邻家女,女僵蜷牗边【4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搂以家室内,坐膝取怀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天晗问其由:“家眷睡正酣【4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女惊身未异,柳子还谨严【48】!</b></p><p class="ql-block"><b> 邻家胥报恩,馈以信乃桓【4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介股奉重耳,否功隐寒山【5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圣道“吐哺”法,“坐怀”当“不乱【5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夜温僵体,千古芳誉吅【5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圣哲镌碑模,兆黎岂妄言【53】?</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文公六年祭,鲁国内外祀【5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百官乘驷马,文武车熙熙【55】。</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率土扶辒辌,朝拜川流息【5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太庙遭舛殆,神龛遇不礼【5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臧谬先考位,众怒暗非议【5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公之对其曰:“祖位不可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刚性从不阿,罪权自守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两千七百祚,祸乱著无多【59】。</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身亦为黉门,行否笞媕娿【6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入官遽尚教,教乃天下和【6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和义仁善贵,邦宁四海合【62】!</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征战天下罪,惟愿无烽火【63】!</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6月17日雪雨轩 </span></p> <p class="ql-block">图为 笔者偕夫人在考察并拜谒“和圣”柳下惠故里在其“故里牌坊”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 笔者在拜谒“和圣”柳下惠故里并于“和圣故里”碑碣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 笔者在“和圣”柳下惠故里“和圣庙”前《坐怀不乱》典故塑像处留影</p> <p class="ql-block">图为 笔者在“和圣”柳下惠故里和圣巨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序:评论、评说、叙述。【2】“和圣”匪姓柳,但作柳下惠:这两句是说,“和圣”本不姓柳,反因某种原因就姓柳了。“和圣”:源自(网络)孟子:“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匪:不。【3】周礼兴陋节,攸氏向展回:是说,那时鉴于以周礼的一种“人出五代后就不再姓守本(姬)姓”之陋习为明节,所以他就回到从前的展姓了。攸:所以、于是、就这样。氏:本是古代姓的分支,在母系社会,子女随母姓,随时间发展到父系社会后,姓则随父亲。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衍生出来的分支。氏会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者父子两代不同氏。另外,不同姓之间可能会以同样的方式命氏,因此会出现姓不同而氏相同的现象。在周朝以前,贵族除了有姓之外,还往往以国、官位为氏。而一般人没有姓,也没有氏。当时只有诸侯国的国君及其家族才有姓,而氏则是赐封了土地以后才有。因此,展氏乃其先人受封后的形姓氏;而其脱离的姬姓则是按周礼赐姓的“五代”内的姓氏。【4】姬胄族,爰为禽之辈:是说他原是姬姓的后裔,因为回归展氏后就以“禽”字作为他的辈分或名号。姬: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故为姬姓。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万余,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等411个姓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夏民族姓氏的起源。 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周朝始祖后稷、勾吴始祖泰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周公姬旦、召公姬奭、穆天子姬满、周平王姬宜臼,春秋霸主中的郑庄公姬寤生、晋文公姬重耳、吴王阖闾,以及神医扁鹊、法圣商鞅、燕昭王姬职、子产姬侨、禅宗二祖慧可、形意拳始祖姬际可、新中国前外交部长姬鹏飞等。【5】食邑柳下地:当年柳子被封于柳地一带,故后来被世称柳下惠。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故称为食邑。盛行于周。分封以宗法制度为依据,大小按封爵等级而定。卿、大夫在食邑内享有统治权利并对诸侯承担义务。食邑原为世袭。战国时食邑主相互兼并,世袭制度废弛。秦汉推行郡县制,承受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利,食禄已改为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拨充,其数量按民产计算,与周代按田邑大小区分者不同。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兖州畿(ji):那时柳下惠生于兖州(今属山东省济南市孝直镇展洼村)。畿:畿郊,即城乡结合区域。【6】“大道行”: 源自孔子《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谥以“惠”号赠:后人奉他为“惠”之谥号。【7】此号弗帝赐,帝贱却孟圣:是说奉为“惠”号的不是那时君王的赐予,因为皇帝赐予的名号等大都渐渐被人们视为下贱之物但只有孟子这样的圣人奉行的“谥号”等才是久远的。弗:不。孟圣:孟子、孟轲(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亚圣,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圣哲,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且被列为《四书五经》之一。【8】圣曰“圣之和”,“和”者柳下人:孟圣说:“圣人里柳下惠堪称是一代以和治天下的人”,和圣当年是因为任卿大夫而被封于柳下地域的。【9】仲尼尊先贤,贤哲天下胜:当年至圣孔子就尊称他为“先贤”,所以他因为“大和”之理论学说所以超越了一般圣人的境界。仲尼:孔子,孔夫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乃春秋时期伟大的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请教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10】弱冠涵肆早,渊薮(yuansou)且闻道:是说他二十岁以前就懂得钻研学问,掌握了大量知识后就开始传播治世的自然规律。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年龄。涵肆:潜心研究。渊薮:形容多或广博。闻道:传播大道学说。【11】“士师”:是说他很早就被称为士大夫们的老师。瀹(yue)八方:这里是说,柳子的学问闻名遐迩。学贯:学问贯通上下古今。尧:高、超越。【12】鲁国渐龙钟:是说那时的鲁国渐渐走向衰微。龙钟:此指行路艰难。蹊跷:奇怪。【13】比干多舛奈(chuannai),柳子苦断腰:是说那时的柳子想到为了捍卫正大节操的先人比干那样遭遇无奈的伤痛,于是不得不为自己的冤屈常常暗自肝肠寸断。比干:生卒年不详,沫邑(今河南省淇县)人,封于比邑(今山西省汾阳市),故称比干,也称王子比干,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商纣王帝辛的叔父(一说是纣王的兄弟),殷商王室的重臣。舛奈:因不幸而无可奈何。【14】北若大桅杆,西宛熊“三晋”:那时鲁国北有强大的齐国,西面临熊威的山西对峙。大桅杆:形容强大的实力。宛熊:喻指熊样的威猛。“三晋”:泛指山西。【15】南极荆楚宋,五路伐歌吟:这两句是说,南面有极其昌盛的楚国及宋国,所以鲁国似乎处处可以听到随时被杀伐的哀歌。荆楚:泛指楚国(今湖北及周边地区)。荆楚:荆楚文化因楚国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战国时期在江汉流域兴起的一种地域文化。周初,文王姬昌的老师的曾孙熊绎被封为子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从春秋开始,楚国迅速强盛起来,尤其到了楚庄王时,楚吞并了周边众多小国,成为一方大国。楚地是一个历史的地域概念,大体上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的范围。当北方有炎、黄部落在创造中原文明的时候,南方江汉流域也兴起了九黎部落,并创造出了大溪、屈家岭文化等早期楚文化。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楚文化、荆楚文化同属一个概念,均指楚人、楚国创造而长期沉淀的文化实体和形态。历史上荆、楚不分,荆、楚或荆楚。楚荆作为一种特定的称谓,已沿袭三千多年。如《诗·商颂·殷武》说:“维女荆楚,居国南乡。”这里是“荆楚”联称,荆在前,楚在后。《竹书纪年》说:“昭王十六年,伐楚荆。”这里是“楚荆”联称,楚在前,荆在后。另据《春秋》记载,鲁庄公(前693—前661)之前称荆,但自鲁僖公(前659—前627)元年后,就改称为楚。这样看来,荆或楚,荆楚或楚荆联称,其意思一致,似无大区别。至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荆:“楚木也,从 刑声。”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这样就把荆山、荆楚、木、荆州、荆、楚国,统一起来,形成系统完整的概念,故至唐宋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沈括《梦溪笔谈》也说:“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至此,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专称楚族、楚国和荆楚地域的一个特有的称谓。宋国:前1114—前286,周朝诸侯国之一,国都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共传三十四君,享国八百二十九年。西周初期,周公旦辅佐成王平定“三监之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于前1039年封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于商朝的旧都商丘,建立宋国,特准其用天子礼乐奉商朝宗祀,与周为客。 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 春秋时期,齐国内乱时,宋襄公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后,宋国国力受创。宋景公时期灭曹国,国力渐盛。战国时期,宋康王“行王政”,实行改革,宋国强盛起来。前286年,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齐、楚、魏三国联手灭掉宋国,宋亡。宋国为房、心之分野之地。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经济发达。宋国人善于经商,在继承与发展殷商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方面,功不可没。宋国商业文化繁荣昌盛,首先表现于城市的发展。当时,睢水北岸的宋都商丘、济水北岸的陶丘,获水和泗水交汇处的彭城,都是极为繁荣的商业都会。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商丘由此被誉为“中国圣人文化圈。五路:泛指四面八方。</p> <p class="ql-block">图为 孔子《论语•卫灵公》里论说“和圣”柳下惠之相关记录</p> <p class="ql-block">图为 孔子对弟子们讲述“和圣”柳下惠之相关故事</p> <p class="ql-block">图为 孟子于《孟子•万章下》里论说“和圣”柳下惠之相关记录</p> <p class="ql-block">图为 “和圣”柳下惠《三黜不去》典故之画图</p> <p class="ql-block">图为 题为《柳下惠对孔子孟子思想之影响》之铭文呈现</p> <p class="ql-block">图为 “和圣园”里矗立的高大的“汉阙”建筑物——意味着“和圣”引领人类之思想高度</p> <p class="ql-block">【16】笏頫(hufu)“三桓”后,上下春秋柄:是说那些手持笏板谨看三代王侯的脸色而不敢作为,自然间就成了历史的笑柄。笏頫:持笏板回头看。三桓:即指鲁国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鲁国的三桓起于鲁庄公时代(前693─前662)。鲁庄公父亲鲁桓公有四子,嫡长子鲁庄公继承鲁国国君;庶长子庆父(谥共,又称共仲,其后代称仲孙氏。庶子之长又称"孟",故又称孟氏、孟孙氏)、庶次子叔牙(谥僖,其后代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谥成,其后代称季氏)皆按封建制度被鲁庄公封官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出自鲁桓公之后,所以被人们称为"三桓"。鲁庄公时代,即谓为鲁国卿大夫孟氏、叔孙氏及季氏相承的时代。上下、春秋:泛指时间。【17】文仲:臧文仲(前?—前617),春秋时鲁国正卿、执政。臧孙氏,名辰,谥文仲。历事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曾废除关卡,以利经商,于国于民,尽职尽责。其博学广知而不拘常礼,思想较为开明进步,对鲁国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臧文仲登上鲁国政治舞台的时候,正值齐桓始霸、齐鲁力量对比悬殊,他受命于危乱之际,负斡旋之重任,充分显示出了其军事及外交方面的才能。弼四代,幸免未覆舟:臧文仲辅佐了四代君王,使鲁国幸免覆亡。弼:辅弼、辅佐。四代:即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君主。鲁庄公:前706年10月5日―前662年8月11日,姬姓,名同,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六任君主,鲁桓公与其正妻文姜所生嫡长子。前694年,鲁桓公携文姜出访齐国,鲁桓公发现妻子文姜与其兄长齐襄公乱伦私通而斥责文姜,最终齐襄公派人将妹夫鲁桓公杀死,鲁桓公长子姬同继任鲁国国君,是为鲁庄公,在位时间为前693年—前662年。前686年,弑君自立的公孙无知(齐前废公)被国人杀死,鲁庄公因支持流亡在鲁国的公子纠继任齐国国君,从而与在莒国流亡而抢先回国即位的公子小白(齐桓公)结怨,次年,齐、鲁“乾时之战”,鲁国战败,鲁庄公被迫处死公子纠,并将管仲押回齐国。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鲁庄公听从曹刿的建议,从而带领鲁军击败齐国。左传经典篇目《曹刿论战》即记载此事。前681年,齐、鲁柯之会,多次战败而失地的鲁国将军曹沫(疑是曹刿)在盟会上挟持齐桓公,迫使其归还所占鲁国土地,齐鲁签订盟约,自此,鲁庄公在位时期,齐鲁关系相对和睦。鲁庄公有三位兄弟庆父、叔牙、季友,他们的后代在鲁国政坛世代承袭执政之位,势力逐渐大过国君,控制鲁国,被称作三桓(即三支为鲁桓公后代的家族)。闵公:宋闵公(?―前682),亦称宋后愍公,子姓,宋氏,名捷,宋庄公之子,春秋时期宋国第十七任国君,前691年—前682年在位。公元前692年,宋庄公去世,宋闵公即位。前689年,联合鲁、齐、陈、蔡四国攻打卫国。前684年,宋、鲁两国交战,鲁军在乘丘大败宋军,史称“乘丘之战”。前683年,宋闵公因南宫长万与其争夺猎物而恼怒,于是辱骂南宫长万,南宫长万便怨恨宋闵公,于前682年杀害宋闵公。僖公:齐僖公(?—前698),一作齐釐公,姜姓,吕氏,名禄甫,齐前庄公之子,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前731年—前698年在位。齐前庄公六十四年(前731),齐前庄公去世,禄甫继位,是为齐僖公。齐僖公在位时期,多次主持多国会盟;平息宋国与卫国之间的争端;以宋国、郕国不向周天子朝觐而出兵讨伐;平定许国、宋国内乱;与郑国击败狄戎;使齐国形成小霸局面。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齐僖公去世,其子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文公:即郑文公(?—前628),姬姓,郑氏,名踕,郑厉公之子,春秋时期郑国第八位第十任国君,前672年—前628年在位,在位45年。前673年(郑厉公七年)五月,郑厉公去世。公子踕即位,是为郑文公。郑文公在位期间,曾数次摇摆依附于晋、楚两个大国之间。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四十五年),郑文公去世,其子郑穆公即位。【18】虽能微微处,只是哀哀忧:是说那时的鲁国在衰微中挣扎。【19】掩手遮天术,全然叶落秋:在历史的面前那些碌碌无为的君王和权臣虽一时凭借着权力耀武扬威,但最终因毫无作为而如同秋天的落叶那样鸟无音信。【20】君臣卬(ang)酒池,佞嚚(ningyin)仗狼狗:是说满朝文武依旧过着肉林酒池的日子,险恶的佞臣们照旧狗仗人势地打压像柳子这样忠君爱民的天下脊梁。卬:仰赖、凭借。酒池:源自商·纣王“酒池肉林”之意。商·纣王乃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为,不理朝政,史上有名的昏乱暴君。为了惩罚那些反对他的人,他采取了很多的酷刑。他还轻信宠妃妲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不啻如此,还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室以供自己玩乐;还建造了宏伟的鹿台。鹿台高千尺,宽三里。按照姜子牙的预计,这个工程要完工需要三十五年,足见其工程之浩大。纣王命北伯崇侯虎监造鹿台,于是,三十五年的工程,仅用两年四个月便完工。纣王搜刮民财之重,可见一斑。其生活越来越糜烂了。他还下令在沙丘平台用酒装满池子,把各种动物的肉割成一大块一大块挂在树林里,这就是所谓的“酒池肉林”,以便一边游玩,一边随意吃喝。同时又聚集祼体男女互相追逐嬉戏——生活靡烂荒淫至极。纣王的暴行终于得到了报应:商朝就这样在他手里覆亡了!成语“酒池肉林”就此由纣王的糜烂荒淫的生活引申而来;形容荒淫腐化、极端奢侈。佞嚚:险恶而愚昧。【21】此间仁者贵,戆直(zhuangzhi)柳子遂:这个世界人们以为具有了仁爱就算是高贵的,但只有柳子实现了以其“中和”大义治世才算是真正如愿以偿。戆直:中正刚毅。遂:如愿、于是、所以。【22】“铁肩担道义”:源自明·嘉靖南京兵部员外郎杨继盛的“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句和革命先烈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有同工之处。“铁肩担道义”一句被广泛的用于形容有志之士敢于匡扶正义、担当历史性责任。善躯:高尚的人性品格。憯(can)神鬼:作为人却居然像鬼神那样令人可怕。憯:居然。【23】怒斥附庸官,抨击衙蠹刿(yadugui):是说那时的柳子拿起戆直作为武器随时向那些碌碌无为附庸风雅之官进行怒斥,对那些贪官蠹吏时刻进行无情的抨击。衙蠹刿:衙门里的贪官使用的伤害百姓的手段。蠹:蛀虫,喻指贪官。刿:伤口、伤害、刺破、割伤。【24】弊政:恶政、坏政、暴政。忒(te):极、特。乖戾:反常、不合情理。彝扫清气垂:常常扫除陋习让清正廉洁之气流传下去。彝:常、常常。垂:传下去。【25】曩(nang)昔:过去、昔日。谏劘(jianmo)言:上书治国治世治乱的大美直言。谏劘:用善言劝诫。【26】谏诤(jianzheng):直言儆诫。【27】五方虎环视,三餐乐俱颜:那时鲁国周边被虎视眈眈,可君臣仍饱食终日嬉笑无度肉林酒池。【28】庸帝淫粉黛,奸宄(jiangui)篡逆权:那时的鲁国多有昏君日以骄奢淫逸葬身粉黛,所以就有佞臣借机篡逆荒政。粉黛:喻指美女。奸宄:奸佞、朝中恶人、罪人。【29】向来闻蜜语,自古醒当迟:这里揭示了一个特殊规律:从那时有朝代开始所谓的君王群臣就一味喜欢听闻那些甜言蜜语而拒绝逆耳忠言,自古以来的人类社会就从不遵循自然规律以推进社会行进而总是当遭遇莫大的包括亡国亡朝后才进行总结原因(这是何其荒唐的人类)。【30】罪臣使妙法,殙君幸得时:是说一切有罪之臣总是使尽千方百计在应对昏君,而昏君又总是在仗着权势而得意忘形。【31】臧氏(zangshi)万人上,料定帝无计:那时臧文仲取得了几代君王的信任,因此他的施政总是以理推之那是鉴于昏君胸无大志的缘故。臧氏:臧文仲(见注释【17】)。【32】三谪三抬头,屡劘(mo)屡自留:那时柳子三次被贬谪下野又三次在逆境中挺起了腰杆,那时因为他多次刚正不阿才使自己保留在了朝廷里的正大位置。劘:劝诫、规劝。【33】他国当可愿,桑梓更堪酬:那时他回答大家说:“去他国自然可以遂愿而安,但在自己的国家做官就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34】才弃母邦地,又随窳腐(yufu)颅:同样他回答大臣们时说:“天下都是一样的浑浊与清白我才放弃故国“不遇”之境,去往他国又遇上了同样腐朽堕落的君王。”母邦:故土、故国。窳腐:腐朽、腐烂。颅:首、头颅、首领、帝王。【35】与泥身自洁,何置弗荪尤?”:是说与污泥黏在一起都能做到一尘不染,更何况立于朝堂之上即但被放在任何地方不照样可以成为一位优秀高洁之人吗?弗:不。荪:古时特异香型的香草,喻指人格高尚的闻人。尤:优秀、杰出。【36】上承三公卿,下洎(ji)五清流:是说柳子的崇高德尚上承接了周公、太公、鲍公等先贤的遗风,后影响了伍子胥、屈原、晁错、商鞅及韩愈等不朽人物的灵魂浸透。五清流:伍子胥、屈原、晁错、商鞅、包拯。三公:周公、姜太公、鲍叔牙。五清流:即伍子胥、屈原、晁错、商鞅及包拯。周公:姬旦、周公旦、叔旦、周文公;姬姓,周氏,名旦,谥文,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姜太公:姜子牙(约前?—约前1015),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河内郡汲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姜子牙于渭水之滨垂钓,遇见西伯侯姬昌,被拜为“太师”,后辅佐武王建立周朝,约公元前1015年,他卒于镐京,宋真宗追谥为昭烈。鲍叔牙:(?—前644),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他与管仲的交情为历代史家所称颂,有“管鲍之交”的美誉。鲍叔牙以知人善任闻名于世,曾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为相。其为政重教化,使齐国由弱变强,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伍子胥(前559—前484),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绝代忠臣。伍子胥构筑了周长47里的大城和周长10里的内城姑苏古城,对苏州的水利建设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率众开挖了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后借此率吴军大破楚国。公元前484年,伍子胥自尽身死。屈原(前340—前278),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诗人、辞圣、政治家、绝代忠臣。屈原乃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遂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他是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圣”,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深受其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际,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晁错(前200—前154),颍川(今河南禹州)人,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他为人刚直苛刻,直言敢谏,为发展西汉经济和巩固汉政权制定并主持实施了许多积极政策,代表作是《论贵粟疏》等。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又称卫鞅、公孙鞅;姬姓,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另一说法为濮阳市濮阳县)人,卫国国君后裔,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商鞅通过变法,在秦国实施严刑峻法,重农抑商,还改革户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等,使秦国一跃成为当时强国。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包拯:包青天、包公、包龙图,(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绝代忠臣。包拯性情严峻、刚正不阿,其出任公职时,务求忠诚厚道、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爱乌纱只爱民”,深受百姓敬仰。他断案英明刚直,民间多有作品描述其断案故事,如《包公案》等。</p> <p class="ql-block">图为 后人为“和圣”创作的《柳下惠坐怀不乱》国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为 其后人为“和圣”创作的《柳下惠》研究著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为 后人为“和圣”创作的《柳下惠坐怀不乱》国画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为 其后人为“和圣”创作的《柳下惠》研究著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为 其后人为“和圣”创作的《柳下惠中堂画》著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1062年,包拯因患病逝世,终年64岁。他去世的噩耗传出,朝野震惊,全城尽悼,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下洎:影响下一代。清流:喻指高尚的节操【37】庄公鼎:是说那时柳子以嘲讽之鉴在引起鲁庄公因为鼎的启示。玉誉昍(xuan)九州:柳子以纯洁的刚正不阿之品德让天下人明白道理。玉誉:玉般的、纯洁的声誉。昍:明白、明了、清楚。【38】“岑鼎”:源自春秋·左丘明《国语》:“昔齐攻鲁,求其岑鼎.鲁侯伪献他鼎而请盟焉。齐侯不信,曰:‘若柳季云是,则请受之。’鲁欲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为国,信者亦臣之国,今欲破臣之国,全君之国,臣所难’鲁侯乃献岑鼎。”是说:“从前,齐国攻打鲁国,要索取鲁国的镇国之宝——岑鼎。鲁国国君悄悄地换了另外一个鼎献给齐君,并向齐君请求订立合约。齐君不相信鲁君会把真的‘岑鼎’送来,便提出:‘如果柳(子)季说是真品,那么我就接受它’。鲁君只得去请求柳季。柳季说:‘您把岑鼎当作是国家的重器,而我则把信用看成立身处事的根本。眼下你想破坏臣的根本,保全您的国家,这是臣下难以办到的事。’”鲁君无奈只得将原本的“岑鼎”献给齐君。信德横齐鲁:柳子的信誉之德覆盖了整个齐鲁大地。横:覆盖。【39】僖公年间瞽(gu):是说僖公年间因为“滥鸟盖市”那件事整个朝野丧失了识别食物的能力。瞽:丧失了识别事物之能力。滥鸟:即这年因季候之变导致海鸟陡迁鲁国市区,于是君臣便采取巫蛊之术进行驱散;就此事便成为了史上“滥鸟盖市,君臣巫蛊”之笑柄。蔽天薮(sou):这里是说,因为海鸟泛滥成灾所以遮盖了鲁国国都的上空。【40】西街喳喳起,东门瀰瀰铺(mimipu):这两句是说,那时迁往国都的海鸟黑压压的在西街吱吱喳喳地叫过不停,同时在东门的海鸟就如同潮水似的到处弥漫得看不见街道。瀰瀰:盛大、弥漫的样子。</p><p class="ql-block">【41】黎献论缘由,君臣忙巫蛊:这两句是说,那时有学问的大臣们就议论如何分析候鸟迁徙之缘故,而那些昏昧的君臣就只有仰仗封建迷信以巫蛊之术来驱赶鸟类。黎献:泛指德才兼备的人才。巫蛊:泛指巫术。【42】臧行离弃道,公之斠(jiao)天赋:这两句是说,鉴于滥鸟铺天盖地地威胁着鲁国国都臧文仲就只好附和君臣采取离经叛道之举对待滥鸟,而只有足智多谋的柳子却利用科学知识来告知大家此乃“季候之变”的自然规律所致。臧行:臧文仲在离经叛道地行使职权。离弃道:放弃自然规律而选择离经叛道。公:此指柳子。斠:矫正、校正、纠正。天赋:自然。【43】“海潮威乱躔(chan),鸟遂徙旧户”:柳子说:“海潮在发威以祸乱其在宇宙间与日月对峙的威力,所以每每此时海鸟就只好离开旧巢迁徙到别的地方临时栖息。”躔:泛指日月星辰的运行。遂:于是、就、便。【44】人畜皆投宿,何此煞穷巫:柳子是说,人和畜生都要每日投宿的此乃最根本的自然规律,而何况海鸟就不寻求栖息之地这还用得着花费如此大的精力用巫蛊之术去驱赶它们呢?煞穷巫:用尽一切手段进行巫术活动。煞:甚、很、大。【45】伊昔:过去、昔日。敩(xiao):学习、研究。阑珊:将近。夜门正舒缓:是说柳子深夜在门口做做肢体动作以舒缓夜深的疲乏。【46】睥睨(pini):斜视看。女僵:女子冻僵了。蜷牗边(quanyongbian):蜷缩在窗户下边。牗:窗户。【47】天晗:天亮。【48】女惊身未异,柳子还谨严:是说女子发现自己身上衣物没有任何改变因此不怀疑柳子有不诚之心,同时柳子报以同情和严谨的态度谢绝了女子的感恩,【49】胥:都、全部、皆。馈以:回报、回馈。信乃桓:信德庄严而高贵。桓:古指高高的华表,这里引申为庄严、高贵。【50】介股奉重耳,否功隐寒山:这两句是说,那时介子推以“割股奉君”是为了帮助重耳建立国家,可后来不贪功而住进了深山且还演变了“寒食节”;这里言外之意是说柳子只是以自己体温让邻家女子取暖复苏这平凡小事还能有何贪念的吗?股奉:乃割股奉君之缩语。相传在春秋时代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诸子争夺王位,公子重耳(晋文公)被赶出了晋国,在外避难时历经艰苦饥饿难忍受尽歧视,先锋营首领介子推等大臣跟随重耳忠心耿耿,在国外流亡长达19年。在最困苦的情况下,重耳流亡到卫国,饥不能行,众臣采野菜煮食,重耳不能下咽;忠臣介子推偷偷的进山沟里,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一块,同野菜煮成汤送给重耳。重耳接过来狼吞虎咽吃了个精光,这才问从哪儿来的肉菜汤,旁边的大臣告诉是介子推从大腿割下来的;重耳听了感动得泪如雨下。介:即介子,介子推;约?——前636年,晋国贤臣,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周朝晋国(今山西介休)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深为愧疚,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由此诞生了(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历代诗家文人留有大量吟咏缅怀诗篇。介子推的出身事迹见诸文献的极少。春秋时候,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幸骊姬,欲废掉太子申生,改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由此引发一系列变乱。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逃亡,重耳避难奔狄,随行贤士五人,即:狐偃、赵衰、魏武子、司空季子及介子推,又有“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之说。介子推即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随重耳在外逃亡19年。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艰难”。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犬马之劳。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虐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分推”。对此,介子推没有象壶叔(一名陶叔狐)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介子推无视狐偃等人的夹辅之力是错误的,但其中丝毫没有对晋文公的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却是对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介子推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吕氏春秋》云,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就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又命人葬之于绵山,秦二世时迁葬于故里裴介村。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将一山岗定为介子推名义上的封地——介公岭,将介子推母子隐居的岩洞改建成介公祠,并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的柏树林之中,又命将定阳县改名为介休县。【51】圣道“吐哺”法,“坐怀”当“不乱”:和圣心中有道处处追随元圣“吐哺”天下之要领,所以让邻家女子坐在怀里取暖自然是不会扰乱心意。圣道:泛指大道、正道、天道;此指和圣。“吐哺”:源自“周公吐哺,天下归心。”【52】一夜温僵体,千古芳誉吅(xuan):是说一个晚上为人取暖,换来了千古芳名。僵体:近似冻僵的身体。芳誉:美誉、芳名。吅:喧讲、传播。【53】圣哲镌碑模,兆黎岂妄言:和圣以坐怀不乱之德为人类树立了楷模,作为百姓怎能遇事就妄加心机呢?镌:镌刻、树立、建树、钟鼎。碑模:楷模、榜样。兆黎:百姓、庶人。【54】文公六年祭,鲁国内外祀:鲁文公六年举行国祭,全国上下都进行盛大祭祀。鲁文公六年:即鲁文公元年——前626年。【55】乘驷马(sima):官员乘坐大批四马合伍的马阵。车熙熙:车马熙熙攘攘。【56】率土:全境。扶辒辌(wenliang):就像扶着降温的殡车似的阵容。川流息:即川流不息。【57】太庙遭舛殆(chuandai),神龛遇不礼:这天鲁国的祖庙遭遇不幸的对待,那神龛也面临不礼的亵渎。舛殆:不幸的对待。【58】臧谬先考位,众怒暗非议:是说臧文仲在祖辈的牌位上作了手脚(错误地颠倒祖先的位置),群臣们只有暗暗地进行非议。臧:臧文仲。谬:错误、差错。先考:亡父。【59】两千七百祚,祸乱著无多:是说柳子经历了2700多年的时间洗礼,加之漫长的人祸天事的懈怠所以无法保留他的著作。祚:年。【60】身亦为黉门(hongmen),行否(pi)笞媕娿(ane):和圣如此全面精湛的精神世界本就是人类一所至高无上的大学,因此他的行为时刻在批判人世间那些昏昧无度六神无主的低俗乱象。黉门:学校。行否:以行动进行批判。笞:鞭笞、抽打、批判。媕娿:是非不辨、目无主张。【61】入官遽(ju)尚教,教乃天下和:柳子进入官场就推行教义,所以他那仁善信德的教育就能和合天下的人民。遽:就、便、于是。和:合和天下、和与大众、和及朝野。【62】和义仁善贵,邦宁四海合:以和促进人类的公共意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性必然是宝贵的,天下安宁就会促使四海和谐统一。邦宁:国家安宁。合:统一【63】征战天下罪,惟愿无烽火:笔者替柳子以为:无论哪种理由下的战争都是罪恶的,但愿天下无战事才是百姓的期盼。烽火:泛指战争。</p> <p class="ql-block">图为 “和圣故里”举行的“柳下惠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为 “和圣故里”及海内外“和圣”研究专家创作的部分著作辑录</p> <p class="ql-block">图为 历史电视连续剧《柳下惠》剧照等活动载体之一</p> <p class="ql-block">图为 “和圣故里”保存的“和圣柳下惠故里”碑碣</p> <p class="ql-block">图为 “和圣庙前”放置的关于“和圣重塑”之简介说明</p> <p class="ql-block">图为 毛主席当年同柳亚子先生论及其先人“和圣柳下惠”等相关记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