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每当读起梁启超所写的“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时,我就热血沸腾。这个国庆假期,我看了《恰同学少年》这本书,更让我对新中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恰同学少年》写的是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刘俊卿等人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以及当时国家所发生的事情的真实写照。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刘俊卿带领侦缉队抓捕孔昭绶校长的故事;二是毛泽东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军智斗北洋军阀的经典故事。</p><p class="ql-block"> 首先,刘俊卿带领侦缉队抓捕孔校长。刘俊卿,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卖臭豆腐的,而他却有很强的虚荣心,看见别人买什么,他也想买。后来,他们学校因袁世凯要和日本搞中日亲善而开展全校写中日亲善的文章,而在其他学生都义愤填膺的写“五七铭耻文章”的时候,刘俊卿却写出了中日亲善的文章,让一师的整个校园都震惊不已。校长孔昭绶一气之下撕了刘俊卿的文章,刘俊卿因此怀恨在心,便与纪墨鸿去汤芗铭处告发孔校长。之后,刘俊卿带领城防营与侦缉队前去抓捕孔校长,面对昔日的同学,虽深感惭愧,但却被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他,带领侦缉队在整个校园抓获孔校长。刘俊卿的父亲刘三爹看到这一幕,犹如五雷轰顶,他决心用自己的命换校长的命,帮孔校长顺利逃脱。而刘三爹却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看到这里,我既敬佩刘三爹的大义与无私,又对刘俊卿这样一个小人恩将仇报而表示怀恨。</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毛泽东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军在心理与语言上打败北洋军的故事。那时,北洋军阀已经败退,3000逃兵逃往长沙。长沙闹得人心惶惶,长沙总督也弃城跑了。他一跑,长沙百姓心中的支撑柱也崩塌了,于是百姓都纷纷开始逃亡,孔昭绶等一批教务员也决定带学生们先逃往城外,先躲避北洋军的溃兵,等事情结束了再回来。但是毛泽东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如果3000溃兵进了长沙,那整个长沙必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他决定召集学生军在城外阻击北洋军阀,在孔昭绶等教师担心的目光中,200名学生军出发了,毛泽东统领着他们一直走到猴子石,把鞭炮扔进油桶里模仿枪声。之后,他们便准备去让北洋军阀缴械。毛泽东扮成了军官,他和萧子升与北洋军阀开始了谈判。<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位军官主动和毛泽东握手,表面上看是友好的握手,但实际上就是较量,看他是不是真的拿过枪。</span>那个军官刚开始还笑的很开心,但后来被毛泽东把手握的生疼,回来时肯定的说“他的确拿过枪。”谈判过后,溃军开始缴枪,然而,缴枪顺利进行着,被学生军俘获的马疤子突然逃了回来,他告诉军阀首领,毛泽东他们只是学生。我这个局外人当时都十分紧张,而毛泽东却镇定自若。最后,在警察的帮助下缴枪顺利进行,我也为毛泽东这样有勇有谋的有志青年十分敬佩。</p><p class="ql-block"> 读了这本书,我对毛泽东这种智勇双全,临危不乱,镇定自若,以一己之力扭转一支军队的精神十分敬佩,我决心以后学习他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决心要像书里面的人物一样努力奋斗,为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做准备。而我们正值青春,生在新时代里,我们要向毛泽东他们学习,争取把新中国建设的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