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课堂,提炼成果 ——记2022年广东省王联新名教师工作室十月研修活动(四)

王联新名教师工作室

王联新名教师工作室的国庆网络研修活动转眼便到了第四天。作为研修活动的压轴,王老师特意安排了两个重头戏,一方面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在常态课中的落实;另一方面指导教学成果的提炼,铺就每位成员的“名师之路”。 上午由夏献平老师带来讲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夏献平老师是深圳市育才中学校长助理、教师发展中心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历任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顾问,省百千万名师导师,市地方领军人才,享有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核心作者。曾任南山区等地教研员近20年。华南师大等高校兼职教授,北师大兼职教师。《中学生物教学》编委和栏目主持人。著有《我是生物学教师》等,发表论文数百篇。 我们何其有幸,能有这么一位新教材的核心编写者,为我们讲解如何在常态化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新教材,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第一部分,夏老师通过大量实际教学案例,立足新教材,为学员老师们生动演示了“新教材呼唤新教学”:生物教学不能仅满足于让学生记和背,更要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科学素养、辩证思维,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新教材从问题探讨、思考讨论、资料分析等等各个方面,都为老师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脚手架”,只要老师们充分用好新教材,必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培养合格的新时代公民。 例如,细胞学说建立的科学史资料,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提出细胞学说的科学家名称,更是在这分析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一方面是查文献找依据,另一方面又不能迷信文献,需要在实验中质疑、用实验证据说话; 又比如血糖相关内容,在新教材多处有所体现,从糖的种类到糖的代谢、糖尿病与健康、血糖调节过程等,不仅让学生知道糖是营养物质,也让学生知道营养物质过多有时也是有害的,从而提倡合理饮食、健康生活。具体知识学生可能会忘,但形成的这些健康理念却可能伴随学生一生,这便是我们教育的作用。夏老师还举了大量实例,不再赘述。<br> 第二部分,夏老师提醒学员老师们,我们不仅仅要教学生教材中具体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做好规划。不论老师的教学理念如何先进,课堂如何生动,只有学生自己能主动规划学习时,他们才能做学习的主人,才能把握真正的主动权。夏老师以学习骑车做比喻,如果只是教学生“看”单车,帮学生“推”单车,学生自己却不“骑”单车,那么,他永远学不会如何骑车。 因此,夏老师指出:“最有效的教学是调动学生,最重要的行动是提质减负”。 下午由刘艳红老师带来讲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提炼与申报》。刘艳红老师是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硕士毕业,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初中生物培训团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科命题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第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研训专家,广东省首批中小学正高级生物教师,广州市教育评估专家库专家,广州市基础教育首批建设创新学术团队学术带头人,广州市中小学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评审专家,广州市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2018-2020),广州市第三届基础教育名教师,现为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生物教研员。曾主持完成广东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项;曾出版生物学实验教学著作4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教学成果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曾多次参与国培初中生物学教师培训工作。 刘老师结合她正在进行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分析自己申报过程中的得与失,给了我们非常难得的“模拟”机会。虽然目前我们大多学员老师离这项荣誉还有不小的距离,但刘老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大家指明了方向,也提醒大家从现在开始有意的进行针对性的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老师这种亲身的引领是无价的!<br> 教学成果,是指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方向性、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是基础教育领域内由政府设立的最高级别的业务类奖励。教学成果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需要各类成果支撑,例如:活动类、成长类、学术类成果,需要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肯定。 刘老师从研究申报指南、准备成果申报资料、填写成果申报表、撰写成果报告、整理成果附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尤其是“准备成果申报资料”方面,刘老师特别提醒各位学员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留痕”,留下足够的佐证材料,将来需要申报时才能把材料做扎实,才有审核通过的可能。年轻教师虽然很有闯劲,愿意各种尝试,但往往会忽略把过程性的资料留存下来,以至于当有资格申请成果奖时却因佐证材料不足而后悔莫及。<br> 最后,刘老师还特别给成员老师们提了四个建议:“研究方向要保持专一与延续;跳出论文与著作进行提炼;注重过程性研究的归纳与总结;注意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撰写。” 毛泽东曾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感谢王联新老师为我们学员老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也希望各位学员老师能充分消化四天所学,成为更好的自己!

老师

教学

新教材

学生

成果

刘老师

教师

教育

学员

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