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模拟法庭,让学生零距离学法</b></h1><div><br></div><div><h5> “依法息尘纷,循理开未来”。为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让学生切实感受法律威严,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银川市第三中学勤勉课程——模拟法庭让三中学子“零距离”学法。<br></h5></div> <h1><b>民主互动,人人都是大法官</b><br></h1> <h5> 七年级学生有着明确的是非观念,能够厘清是非黑白,对法律有着朴素的崇敬之情。但是,在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仅仅依靠朴素的善恶观无法切实保障自身利益。因此,课堂以一件和未成年人切实相关的 “陈泉共享单车诉讼案”展开。在未成年人陈泉自身有明显过错的情况下,共享单车公司是否需要为陈泉的离世负责呢?在这一环节,学生纷纷代入法官的角色,凭借自己的善恶观进行判断和表决。然而最终结果却和他们的看法背道而驰。自此,法律世界向学生缓缓拉开了帷幕......</h5> <h1><b>法庭模拟,庭前准备显急智</b></h1> <h5> 同龄人在模拟法庭上的精彩表现激起了学生迫切参与法庭模拟的兴趣。为了让模拟法庭符合学生认知、人人参与、向更深处漫溯,我将学生分为两组参与法庭实验,同时为每一名角色制订了任务清单,以校园生活为背景设置案例。拿到任务清单的学生当堂了解自己的角色职责和目标问题,通过询问“当事人”、双方律师庭前交涉、课后查询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庭前准备。</h5> <div><h1><b>法庭交锋,唇枪舌剑露锋芒</b></h1></div> <h5> “现在,开庭!”随着审判长锤音落定,各方代表依次落座,模拟法庭正式开庭。从法庭调查到法庭辩论,学生论证扎实可靠,法律条文清晰明确。双方律师你来我往,有理有节。三位审判长端坐法庭中央,铁面无私,严格按照程序保障双方权利。为了让模拟法庭更加逼真,学生自发从家中带来了西服、法槌等实验道具,让法庭实验更加逼真。</h5> <h1><b>反躬自省,更进一步</b><br></h1> <h5><p> 模拟法庭的开展让学生有了亲密接触法律、了解法律、体验法律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展现出了超高的热情,能够全身心投入课堂探索中去。但是,模拟法庭的开展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p><div><p>1.课堂容量过大:中学生对于模拟法庭的需求更体现在对法治理念的了解和法律威严的体现。专业化的任务清单对部分学生来说有难度。因此,简化法庭调查、放大法庭辩论更有助于学生运用法律能力和尊崇法律意识的培养;</p><p>2.学生参与度不足:创新素养课堂课时较少,而班级学生较多,每一位学生参与法庭实验的机会较少。后期开展中,一方面要压缩课堂学生人数,另一方面要将部分任务以自我探究的形式下放,给学生更多进行法庭实验的机会。</p><p>3.法庭真实性欠缺:模拟法庭的真实性既来源于案件的真实性,也来自于法庭实验道具的完备。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体验法庭,自发携带了一些法庭道具。但是在法庭道具上还存在较大的缺口。<br></p></div></h5> <h5>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模拟法庭的开展既是对学生的警示,以此提醒学生遵守法律的红线和底线。同时模拟法庭又是对学生的帮住,引导他们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h5> 撰稿人:贾淇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