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凌寒独自开

----------我的退休生活之一 二零一一年我正式退休,不由地在心里感叹时光如过隙的白驹,往事还历历在目,就步入了人生的秋天。我将几年来发表的、未发表的文稿整理结集,于是有了第一本散文集《金秋回眸》。我写作只是为了消磨时间,非本人的专业,加上文化底子薄,因此存在很多瑕疵和不足,这方面,我是有自知之明的。第二部散文集《岁月留痕》正在写作当中,尚未完稿,还有十余万字的微博有待整理。 退休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让晚年生活充实、快乐。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为刘艳女士散文集《金秋回眸》序 山上的橘子红了,田里的稻谷黄了,园中的菊花开了,树上的鸟儿在唱。美丽湘西的秋天,山明水秀,七彩纷呈,果蔬飘香,更显得靓丽和神秘。 在这收获的季节里,在这充满喜悦的日子里,我捧读了刘艳女士的散文集《金秋回眸》。一股久违了的清新气息,顿时让我神清气爽。 作者以她独到的细腻和独特的视角,记述了她身边的人和事,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平民百姓的生活画卷。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凡人小事的品评;既有对老一辈人的颂扬,又有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看似从小处落笔,却隐喻着一定的哲理,耐人寻味。我想:这正是散文写作的真谛所在。 我最初认识刘艳女士,缘于在《广州日报》读了她的散文《年华之惑》。之后我们成了网友。再后来,不断在她的博客中读到她的新作,常常为她那流畅的文字、朴实的文风、细腻的笔触和独到的见解所感动。 作者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于湘西边城的一个教师家庭,有着既平凡而又特殊的经历。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她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文学知识的教育,但是,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加上她本人的不懈努力,使她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养成了利用业余时间爬格子的好习惯,经常用笔记录下身边发生的故事。更难得的是,她并不只是简单的记录,往往能从这些小事中能发掘出普遍的社会意义。使她的作品具有了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作者的文章曾在各报刊上陆续发表,深受读者喜爱。这次结集付梓,使我们得以和作者一起,重温逝去的悠悠岁月,游历祖国的山山水水,认识那些栩栩如生的“小人物”。这对散文爱好者们无疑是一件乐事。 刘艳女士已步入人生的金秋,依然笔耕不缀,不断有好作品呈献给读者。辛勤地谱写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绮丽景色,着实令我们钦佩。 我们期待着刘艳女士更多的好作品问世。 五溪散人 二零一一年仲秋 ___________ (注:五溪散人,著名诗人,作者的网友。) ____________ 自序 迈过五十五周岁的门槛,我诚惶诚恐。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童年的往事还历历在目,我怎么就五十五岁了呢?我有那么老了吗? 时间,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从我们身边无情的匆匆流逝。漫漫人生只是永恒宇宙时间长河中的一段旅程,而人只是这段旅程中的一个匆匆过客! 如果将人的一生分成几个阶段的话,那么五十五岁就是一条分界线,对于女性来说,这是职场阶段的结束,又是退休生活的开始。 很喜欢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至今还记得这几段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我出生在湘西边城的一个校园里,又在湘西的一个小县城的校园里长大。以前生活的那个县城小,社交圈子有限。小县城的孩子没有见识,在我的眼里最有学问的人就是老师和医生。 星期天我陪母亲去菜市场,经常会遇到她郊区的学生家长们进城卖菜。他们非常热情地与母亲打招呼,还要把菜送给我们。推让不过,母亲就会把钱悄悄留下,拉上我就走。然后站在一个较远的地方对人家说:“把钱放在箩筐里了”。那个年代两把青菜才一毛钱,可是学生家长对老师的尊重与感激之情,却深深刻在我的记忆里。 教师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儿时的我就立下宏愿:“长大了也要当老师!”即便是在知识最为贬值的年代,我的志向也没有动摇过。可是,命运决定了我们这一代人没有选择的权利,我们也没有实现幼年时期的理想与抱负的机会。 从小学到中学,语文和数学都是我的最爱。考大学的时候想学中文,可是妈妈希望我“女承母业”,像她那样做个数学老师。当然,更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是小学数学老师,我做中学数学老师或者大学数学老师。我心里不乐意,后来读了徐迟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被大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深深地感动,就去学了数学。结果学非所用,时间一长,就把学到的知识都还给老师了。 不过母亲还是很高兴,四个孩子中只有我与她同专业。当教师的一生清贫,没有积攒下什么物质财富。母亲退休后把她几十年积累的数学书籍和教学资料全部送给了我,也不管我做经济工作能否派得上用场。这种待遇哥哥和两个妹妹是享受不到的,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偏爱,我也乐于接受。在中等师范学校当了一辈子美术教师的父亲,临终也将大量的书籍、画册资料送给“承父业”的哥哥和妹妹。这就是父母留给我们最好的、终生受用的财富。 我们这一代人命运多舛:小学没有毕业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金子般的年华都在下乡支农、进厂学工中耗费掉了;经历过“知青上山下乡”,本该继续接受教育的我们,接受的却是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错过了最佳的读书时间,年近而立之年才有机会进入大学继续深造……为此,我们付出了很多、透支了很多、也牺牲了很多。 我在单位按部就班地工作了三十年,内退后南下广东,先后在广州、深圳私营企业打工,亲眼目睹过身陷绝境的农民工跳楼的惨状;与公安部网上通缉的逃犯共事;孤身一人带着巨额公款在夜幕降临的十字路口等车……体验了一把为私营企业老板打工的艰辛,目睹了各种不同阶层人的生存状况。 时间使我经历了由青涩到成熟的过程,感谢时间给了我丰富的人生阅历!从此有了一种淡雅,一种淡定,一种对生活、对人生静静追寻的从容。从而使我能够宽容豁达地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不再抱怨,不再遗憾! 出于爱好,工作之余我偶尔也会用文字记录下身边的人和事,写一些短小文章。 当我把多年来信笔涂鸦的文字整理结集印刷成铅字的时候,首先要感谢的是我中、小学老师:刘席珍、唐嵩荫、赵慕明、谭长圭、崔明芳、符星刚等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没有恩师们当年的教诲,就没有我的今天,也不可能有这本书的问世。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教导我如何做事、做人。 还要感谢我的老领导侯继明行长以及我身边的许多富有正义感、关心过我的同事和朋友们,感谢我的亲人们!当我一个弱女子遭遇困境的时候,是他们默默地支持我,为我主持了公道。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感激之情,在此,深深地道一声祝福! 该书收录的文章,有一部分曾经在《广州日报》、湘西《团结报》、《新浪博客》中发表过,本次结集印刷时也稍稍作了修改。 在写作和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得到了我家老王的支持和帮助,书中收录了他记述湘西美景的旧体诗词和部分现代诗,也算是表达谢意吧! 如果这本书没有像“白云”女士的作品《月子》那样被拿去糊墙,读完后没有耽误您的宝贵时间,我就十分欣慰了。 刘 艳 于二零一一年国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