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彩礼

青藏高原

<p class="ql-block">  文/青藏高原</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在陕西关中农村,男女青年订婚,按照当时约定成俗的规矩,男方要给女方家若干彩礼,彩礼包括礼金和衣物。当时的礼金说“份”(一份礼是240元,一份半礼就是360元,有的礼金是两份礼或更多)。衣物则以“身”量化,俗称几身衣服(即做几身衣服的布料,有棉平布,有灯芯绒布,在农村,把灯芯绒布也称为条绒布,算是高档布料了)。这些彩礼,就其价值,在今天看来实在不多,但在当年普遍贫困的农村,已经成为男方家庭一大开支,有的家庭要为此省吃俭用多年,才能娶一个媳妇。</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刚高中毕业,和社员们一块下地劳动,慢慢的也融入到了村里十多个未婚姐妹中,和她们一块上工劳动,一块聊些女孩子特有的私密,一块憧憬未来的生活,关系非常要好。</p><p class="ql-block"> 当时,十八、九岁的女青年到了定亲出嫁的年龄,男方家里会在定亲的日子里,按约定送上礼金和几身做衣服的布料。那时候的布料花色不多,大多是纯色。</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农村没有通电,没有电视机。大家白天上工,晚上的娱乐活动几乎为零。小姐妹们一般都是在家纺线、织布、纳鞋底。(我除了不会织布,也会纺线和纳鞋底。因为下乡前为了帮家用纺过石棉,所以纺起棉花来也得心应手)。所以,到定了亲的小姐妹家里看彩礼成了一件很开心的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般都是下午放工的时候,几个人约好晚上去谁谁谁家看彩礼。定亲的姐妹也大大方方的邀请大家去家里,一来开了大家的眼界,二来可能也是为没定亲的姐妹有个参考吧。</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姐妹们就三三两两的去看彩礼。</p><p class="ql-block"> 彩礼(衣料)一般是用织的很细密的格子粗布包袱包着,包袱四四方方,做的很精致。在包袱的每一个角还缀有用彩色丝线做的穗子,很是好看。</p><p class="ql-block"> 姐妹们把包袱放在炕上,解开后,里边是高高的一摞布料,大家边欣赏边“一身、两身”的数着。除了布料,还有头巾(四方形的那种头巾,现在已很难买到)。记得那时候的布料有平布、格子尼、灯芯绒,也有手织的粗布(织的很细,很精致的那种粗布)。灯芯绒在当时算是最上档次的了,如果婆家送的彩礼里有灯芯绒布,姐妹们一般是不舍得用它做衣服的,而是用它来做鞋面子,因为它比一般布要结实许多。一身衣服的灯芯绒可以做好多双鞋。</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到梨树沟哲娣家看彩礼。包袱一打开,一层层红红绿绿的布料就显露了出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令人羡慕的灯芯绒布料,还有彩色格子的头巾。忘了那是几身衣服的布料,只记得很高一摞子。</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公社开展提倡移风易俗,反对买卖婚姻的活动,号召定亲的妇女们退彩礼,要求各大队说服订婚的女青年退彩礼。那时,我正任大队妇女主任,退彩礼的重任也理所当然的落在我的肩上。那些天,我在姐妹中挨个做工作,每做通一个人的工作,就和她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男方家的彩礼,去她们未来的婆家退彩礼。</p><p class="ql-block"> 每到一个人的婆家,我都跟着小姐妹享受到了“新媳妇”一样的贵宾待遇。一进门,先是每人两个荷包蛋,不一会,比平时丰盛许多,热腾腾的饭菜就端上了桌。</p><p class="ql-block"> 当然,我们先要解释清楚这是响应政府号召,来“退彩礼”而不是“退亲”的,宣传移风易俗,反对买卖婚姻的意义,消除婆家的顾虑,让婆家不要担心。如此一番,一家“退彩礼”的工作便算完成了。</p><p class="ql-block"> 姐妹们的婆家一般都在方圆一、二十里的地方,基本都是农村家庭,条件有好一点的,也有差一点。记得有一家是在一条沟的沟边上住,家里很贫穷,只铺着一张席子的炕上,在窗户上用绳子拴着一个两三岁的孩子,那是家里人忙,怕孩子掉下炕……。</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我几乎走遍了每一个定亲姐妹的“婆家”,“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p><p class="ql-block"> 然而,就在“退彩礼”的工作告一段落后不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听到了几乎所有“婆家”将退回的彩礼又送回来了的消息。不但送回了原来退的彩礼,有的又多加了一身衣服料子。公社退彩礼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彩礼又送回来就送回来吧,要不然那些“婆家”会不安心的。</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当年的“退彩礼”活动不仅没有给男方家里减轻负担,反而给人家平添了不少麻烦,甚至增加了人家的负担,这是让人没有预料到的。</p><p class="ql-block"> 我定亲,没有要过一分钱的彩礼。为此,我至今引以为傲。我总觉得:“彩礼”会辱没我们女儿家的人格,亵渎我们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 那一段让人啼笑皆非的退彩礼工作,现在想起来,依然有些可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情深似海的师家山姐妹们</p> <p class="ql-block">↓大雁塔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73年,我们马湖公社的妇女干部在蒲城县卤泊滩的“五七干校”学习了四十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