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闽西,一块充盈着英雄传奇的红土地,是红军的故乡,毛泽东思想的早期形成地;客家文化和土著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竞放异彩,这里的奇山、秀水、民居、名人,交相辉映,编织出一幅绮丽的福建西部风情画卷。</p><p class="ql-block"> 10月5日至7日,我们走进了闽西清流县和明溪县,感受这片神奇红土地的风光。(微信读者点击下方晃动二个箭头阅读全文)</p> <p class="ql-block"> 从福州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路经清流县芜沙乡时,碧波荡漾的九龙湖在眼前铺展开来,它安静得像一面镜子,连着这片绿意盎然,万木葱茏。我们下车来到九龙湖旁,群山环抱的九龙湖、湖面碧波浩荡,清亮如镜,广阔的水域,秀美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山水天赖,文化古坊”,说的是清流县东南部的赖坊镇,这座沉默于大丰山脚下的千年客家古村落,终于抖去了历史的尘埃,露出她璞玉般的润泽古朴,她那化石般清晰完整的古韵,吸引了来自四方的瞩目,也吸引了我们来访。</p><p class="ql-block"> 赖坊古村落形成于宋,繁荣于明清。现存古街区约15万平方米,村内街巷沟渠相贯通,三条古街,九条古巷及祠坊宫庙保存完好。现存古民居106座,各建筑外表风格古朴,以木雕、砖雕、石雕为主的装饰艺术,使之成为闽西客家建筑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走进赖坊古镇,四面皆山,一条小溪蜿蜒,流经赖安、赖武等村,赖坊古民居主要位于赖安村和赖武村,来到赖世古村,看到有真武庙、古樟树等,古戏台上正在戏曲演出,村道巷道纵横交错,这些明清古建,依旧原汁原味保存下来,我们绯徊于迷宫般的古街小巷,流连在原生态的古建群落,听客家俚语,观客家风俗,一切仿佛时光倒流,重又回到了数百年前的某一时刻。</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赖坊古镇上绝大多数是赖氏,赖氏一族系闽西客家民系中的世家豪门,素有“一门两进士,比屋五举人,十八蓝衣拜祖宗”之乡誉。至此知道了赖坊为何叫“天赖古坊”。我们走进“来青”“翰林第”等古建筑,由砖雕门楼、单进三合院式主楼、左右一列横屋组成,内有乾隆时期“选魁”“槐堂济美”等匾。大门顶上的彩绘砖雕,屋内精雕细琢的木窗,古镇上有十多处被福建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赖坊村被评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 林畲镇位于清流县东北部,是承载红色记忆村落。</p><p class="ql-block"> 我们刚进入林畲镇,处处“风展红旗如画”,红色文化展示“初心小镇”,革命旧址正续写着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旧居“诒燕第”,斑驳的土灰色墙面,青色的石板阶梯,向上轻轻翘起的檐角……这里的每一处角落都写着革命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踏着古朴的石阶刚走进大厅,就看到《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是1930年1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从闽西转战赣南途中写下的。当时毛泽东率领红四军第二纵队由连城姑田进入清流,并于沙芜洞口、林畲塘堀村先后宿营,毛泽东居住过这座“诒燕第”是清末三厅两进式木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毛泽东旧居内“中国革命斗争史图片展”了解到,清流县是全国原中央苏区县之一,1930年至1935年,清流当时有53000人口,其中有27000多人参加了革命活动,超过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在战斗中牺牲和失踪的达4000多人,约2000人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的只有3个人。家家挂红旗,村村有烈士,清流人民为翻身求解放不畏牺牲的精神真是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明溪县是原中央苏区县,是当年红军长征的始发地,旧称归化县,毛主席《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中的“归化”就是明溪县。</p> <p class="ql-block"> 明溪县玉虚洞(滴水岩)是省级地质公园,典型喀斯特地貌,石色如白玉黄蜡,洞内奇景叠现,玲珑剔透,气象万千,令人目不暇接。始开发于宋开宝二年,迄今已有1100多年。</p> <p class="ql-block"> 玉虚洞(滴水岩)分明洞与暗洞,明洞明亮不燥,怪石嵯峨;暗洞阴暗不潮,洞穴深幽。因传说古时洞内龙蛇作祟,被玉虚仙翁镇服,称作“玉虚洞”;也因明洞顶端终年滴水的奇观,被当地人称为“滴水岩”。</p><p class="ql-block"> 明洞之内光线璀璨,映照着嵯峨诡异的怪石,蔚为奇观。</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洞穴约100多平方来,由左、中、右三根天然石柱匀称支撑着,内有天泉、斗狮、龟石、蜂窝等10多个景观。后为桃花洞,可容千人,石色晶莹斑斓,有仙桥、佛头岩等景观,其中妙景“天鼓”和“虚鸣窍”均以击石生音而得名,游客用芦帚轻拍,即能发出巨响,经久不绝。暗洞因地因景安装各色彩灯照明投影,内有镇鲤石、龟蛇入洞、一线天、天河、仙人床、洞底日月等景观。洞内外还有宋以来摩崔总石刻近百处,还残留40多个碑座。</p> <p class="ql-block"> 滴水岩居高临下,利于防守,又拥有宽阔的岩洞,可容纳上千人,也曾是红军长征途中设在明溪的一处战地医院。</p> <p class="ql-block"> 1933年7月初,以红三军团主力组成东方军在彭德怀、滕代远带领下入闽作战,9日收复归化(明溪)县城,23日东方军攻占沙县夏茂地区,并在归化县设立政治部和司令部,期间,在滴水岸这里设立红军医院,收治战场上受伤的红军伤病员和俘获的敌军伤病员。我们在滴水岩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聆听红色故事,缅怀革命先烈。</p> <p class="ql-block"> 提起火山,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你知道么,在明溪县大山之中,就有一座古老的村落就建在火山口。</p><p class="ql-block"> 在明溪县西北16公里的高山上,有一个奇特的小村落,因境内竹林茂密而得名“翠竹洋”。</p><p class="ql-block"> 说翠竹洋奇特,是因为这个村落建在海拔800多米,一个直径约300米的古火山口。</p> <p class="ql-block"> 明溪是中国四大蓝宝石产地之一,而翠竹洋古火山口是明溪蓝宝石的发源地。除蓝宝石外,还有石榴石、晧石等。</p><p class="ql-block"> 2009年央视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播出的《奇特的蓝宝石》电视纪录片,详细介绍了翠竹洋蓝宝石发源地的村容村貌,使这个闽西北的小山村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这颗藏在深山中的明珠,逐渐为世人所知。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沿着5公里盘山公路盘旋上山 ,我们来到了翠竹环抱的火山口,只见民居沿火山坝底环形而建,一条鹅卵石道弯弯曲曲通向村中心。村中古井共有四口,火山口中心有一片波光粼粼的天池,当地的土壤,是千万年来火山灰形成的沃土,非常适合各种农作物,被当地人称“神仙土”,村民种什么都有好收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流县,城如其名,碧水洄流、古韵幽香、民风清新;明溪县,群山秀美、溪水环绕。金秋十月走进闽西两县,近山含黛,明溪清流,置身入画,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动与震撼,这里优美质朴的自然环境、传承有序的古今文脉,蕴含着特殊的“红色基因”,都让我们感受这片土地闪耀着与众不同的特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