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本期的主讲——翟慧老师,又到了“曲水叮咚”的时间了,让我们一起品读诗词,领略古典文学之美!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曲水池畔</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探寻历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座城池</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访觅古迹</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唐音唐韵</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尽显盛景</div> 欢迎大家与我们共同见证“曲水叮咚”系列课程之二——寻唐音觅古迹。 <p class="ql-block"> 上一周,我们学习了唐代刘沧创作的《及第后宴曲江》,本期,我们要共同学习的古诗是《曲江二首》</p> 第一讲 曲江二首有深意 <p class="ql-block"> 《曲江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七言律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p><p class="ql-block"> 诗人在诗中把曲江与大唐融为一体,以曲江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将全部的哀思寄予曲江这一实物,从一个侧面更形象的写出了世事的变迁。这首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此时京城虽然收复,但兵革未息,作者眼见唐朝因政治腐败而酿成的祸乱,心境十分杂乱。游曲江正值暮春,所以这首诗就极见伤春之情,诗人借写曲江景物的荒凉败坏以哀时。</p><p class="ql-block"> 《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p><p class="ql-block"> 落下一片花瓣让人感到春色已减。如今风把成千上万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发愁?且看将尽的落花从眼前飞过,也不再厌烦过多的酒入口。翡翠鸟在曲江上的楼堂上作巢,原来雄踞的石麒麟现今倒卧在地上。仔细推究事物盛衰变化的道理,那就是应该及时行乐,何必让虚浮的荣誉束缚自身呢?</p><p class="ql-block"> 《曲江二首》其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p><p class="ql-block"> 上朝回来,天天去典当春天穿的衣服,换来的钱每天到江头买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来。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但见蝴蝶在花丛深处穿梭往来,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飞,时不时点一下水。传话给春光,让我与春光一起逗留吧,虽是暂时相赏,也不要违背啊!</p> <p class="ql-block"> 这两首诗总的特点,用我国传统的美学术语说,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韵”。所谓“含蓄”,所谓“神韵”,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写景,抒写最典型最有特征性的东西,从而使读者通过已抒之情和已写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写之景。“一片花飞”、“风飘万点”,写景并不工细。然而“一片花飞”,最足以表现春减;“风飘万点”,也最足以表现春暮。一切与春减、春暮有关的景色,都可以从“一片花飞”、“风飘万点”中去冥观默想。比如说,从花落可以想到鸟飞,从红瘦可以想到绿肥……“穿花”一联,写景可谓工细;但工而不见刻刻之痕,细也并非详尽无遗。例如只说“穿花”,不复具体地描写花,只说“点水”,不复具体地描写水,而花容、水态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p><p class="ql-block"> 就抒情方面说,“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见的。但如何不得志,为何不得志,却秘而不宣,只是通过描写暮春之景抒发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现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赏花玩景,只是及时行乐。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头尽醉归”,从“一片花飞”到“风飘万点”,已经目睹了、感受了春减、春暮的全过程,还“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真可谓乐此不疲了!然而仔细探索,就发现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测之而益深,究之而益来”,真正体现了“神余象外”的艺术特点。</p> 第二讲 杜甫一生不寻常 <p class="ql-block"> 杜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歌,有1500余首被保留下来,虽被尊称为“诗圣”但却一生穷困潦倒,死于凄凉。杜甫对后世的影响空前绝后,中唐的韩愈,李贺学其炼字,白居易、元稹学其通俗,晚唐的李商隐,学其七律技法,到了宋代,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都受到他的影响,乃至两宋最大的诗派江西诗派,更是尊他为“诗派之祖”,但是就是这样的诗圣,在盛唐这时,却声名薄弱,他几乎所有的荣誉都是在死后加封的,是韩愈将他和李白齐名并称,是白居易、元稹不遗余力地赞扬杜甫,是苏轼尊杜甫为古今诗人之首,到了晚唐,他的诗才被称为“诗史”,到了明代,他才被尊为“诗圣”,他的生前,既没能盼到朝廷重用,也没有等到诗名远播,可他却一日不普相过停笔罢写,也一日不曾忘记忠群报国。</p> <p class="ql-block"> 杜甫生于名门,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时期的大诗人,母亲则也自名门望族。他从小过着富足安逸的生活,一方面有条件让他博览群书,另一方面则支持他四处游览,增长见识,他5岁观公孙大娘舞剑,7岁能文赋诗,14岁在洛阳祁王府上听李龟年演唱20岁游遍吴越,裘马轻狂,这就是杜甫的年少时期,意气风发,昂扬肆意,不恐人生疾苦。杜甫24岁时,在洛阳参加科考,结果落榜,而他的父亲当时为兖州司马,于是他一为省亲,二为散心,干脆跑去了山东看望父亲。在这儿一待就是四五年,期间写下了那一首著名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0岁时,他回到洛阳,娶了当时的司农少卿之女杨氏为妻,32时,他遇到了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一见如故。充当了李白,在河南期间的导游,后来他们又碰到了高适,三个人一路游玩,求仙问道,一年之后李白和杜甫又一次在山东相遇,这他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面,从此两个人天涯零落,命运殊途。</p><p class="ql-block"> 747年,玄宗想招揽天下贤才,通一艺者即可到长安应试,杜甫收到消息后极为高兴,多年怀才不遇,此次一雪前耻,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李林甫妒才操弄考试,使得无一人中选,杜甫再一次落榜,从此困局长安将近十年,这十年间,他为了谋得一官半职,家里独留妻子杨氏照料老小,他则四处奔走拜谒,十年辛苦,历尽辛酸,寄食友朋。755年,杜甫终于谋得一个看管兵器库的官职,而这个时候,他已经43岁了,没有了年少时的意气风发,眼里的光渐渐褪去,身上的英气内敛,变得越来越沉稳,他从长安返回奉先,想把这个好消息带给家人,可等他到了家,才发现,小儿子已经饿死了,于是有了那一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安》,从此,他的诗歌走上了一条充满荆棘坎坷之路,同样是这一年的冬天,安史之乱爆发,他在进京的路上,被叛军抓获,他在狱中含泪写下了《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等到他终于逃出生天之后,回望长安,生死一线,感慨写下了那一首千古名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因此得到重用,但不过两年时间,他因触犯皇帝被贬,从此不被重用。接下来,杜甫的人生就是各地辗转奔波,安史之乱尚未平息,他从华州跑到洛阳,也是在这一种上,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随后因为厌恶官场的黑暗,愤然辞官。南下成都,并且在好友严武的帮助之下搭建了浣花溪草堂,此时,他寄人篱下,身无余钱,饥寒交迫,此时的他50有余但却无法为家人提供一日三餐。</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又辗转乐山、宜宾、重庆各地,连续地奔波,导致他疾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770年,杜甫坐船前往洛阳,在梦里他看到了父母妻儿围在身边,所有人生匆匆过客悉数登场,梦外是他的一生苦海,梦里是他的炽热山河,最终他没能从梦里醒来,病逝于孤舟之上,享年59岁。</p> 第三讲 芙蓉园里探唐韵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唐玄宗开元年间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环列。其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是唐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所在地,曲江境内有曲江池、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寒窑、秦二世陵、唐城墙等风景名胜古迹及历史遗存。如今的曲江新区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国家级示范区,5A级景区和生态区。同学们,你知道大唐芙蓉园是如何建造的吗?<div> 今天,就跟随老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div> 第四讲 人生七十古来稀 <p class="ql-block">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句老话,“稀”就是稀少的意思,很多人认为:在古代能活到七十岁以上的人比较稀有,但是现代人活到七十岁已经很常见,所以这句话现在经常用来形容老人享有高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并不是特指七十岁这样一个年纪。</p><p class="ql-block"> 写《曲江二首》的这一年,杜甫刚刚经历了一场牢狱之灾被释放出来,但重获自由的杜甫没能得到提拔重用,而是被贬为一个底层的闲职小吏。</p><p class="ql-block"> 在离开长安之前,杜甫独自一人来到曲江边,满怀伤感的杜甫,写下了这首曲江赋:</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写的是杜甫上朝归来,当时他的经济情况是非常的拮据,已经到了连衣服都拿去典当的地步,在这种穷愁失意的人生处境当中,他把典当换来的银两,都拿去买醉,一醉解千愁。但即便如此,杜甫还是到处欠下了不少的酒钱,可见当时的杜甫是多么的窘迫,但是,他觉得不管是官场失意还是捉襟见肘的困境,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能够活到七十岁的人是非常少见的,既然人生苦短,那么今朝有酒今朝醉及时行乐才是快意人生。如今,我们几乎人人都知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但上半句“酒债寻常行处有”,却少有人知。人生七十古来稀,不仅仅是对人寿命的一个感叹,其实还有另外一层深意。</p><p class="ql-block"> 古代的官员,基本上没有严格的法定退休年龄,一般在七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走到了事业的巅峰,几乎没有更上一层楼的可能,正好是功成身退衣锦还乡的时候,当时的杜甫,才刚刚46岁,正常的来说,应该还有无限的可能。但此时的杜甫,已经有了一种颓废和失望的无奈之感,人生过半,要靠着典当衣服来换酒钱,而且还到处欠债,这对于很有情怀和理想的杜甫来说,无疑会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在今天看来,当时的杜甫无疑是很悲观消极,但换一种角度,这样的感慨又何尝不是活得通透明白的体现呢?既然真正能够活到七十位极人臣的例子少之又少,那又何必苦苦执着于这种痴心妄想呢!</p><p class="ql-block"> 诗酒为伴逍遥自在地过好下半辈子,同样也是一种得意人生,所以你看杜甫的下半生,就是与诗酒为伴,在居无定所的流离中洒脱地走完了一生,这才是真正的活得通透、活得明白。</p><p class="ql-block"> 最后,让我们带着杜甫的这份洒脱,这份无奈,这份通透,再来一起吟诵这首《曲江二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