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秋佳节!窝家难耐!美食无味!疫情勿出省!省亲不达!好在宁夏全域低风险,于是决定走村串巷,拍拍小景,看看人文,访问农户田园劳作、寻古访今不失为一种度假休闲好方式。</p><p class="ql-block"> 做好防护和拍摄器材准备后,早早出发,第一站到达了同心韦州,我们本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有人活动的地标建筑尽量远观的大原则,参观了韦州古城,远距离欣赏了韦州清真寺。最让人震撼的还是矗立在韦州古城中的康济寺古塔!史载康济禅寺塔建於西夏,塔高三十九.二米,外形呈八角形,为平地而起的密檐式空心砖塔,因世事变迁,天灾人祸,曾两次增修。康济禅寺于西夏(一○四八年至一○六八年)初建,兴盛八百多年,後毁於清朝同治年间,现仅留存的康济寺塔为明代重建。</p><p class="ql-block"> 因为康济寺塔,我来到了韦州,站在站在韦州古城上,西望罗山,近观韦州古城,我对韦州一带有了非常大的兴趣,第一感觉是这地方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p><p class="ql-block"> 浏览明《嘉靖宁夏志》、清《平远县志》等史籍,韦州的历史面貌在我的脑海里有了一个大概的影像。汉代统治者为了抵御少数民族东扰西安,在此大量移民,韦州形成了强大的农耕文化氛围。此时韦州属三水县治(县城在今同心县下马关北红城水古城)。唐代弘化公主下嫁吐谷浑末代国君慕容诺葛钵,吐谷浑亡国后唐室将灵州治下的区域划出一块给吐谷浑遗民居住,名安乐州,即今韦州,住所为安乐府。自此,安乐府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居住、农耕和商贸都比较发达的边城。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抵御西北少数民族侵扰,任皇子朱栴为庆王,于韦州设庆王府。</p><p class="ql-block"> 下马关汉属北地郡,隋、唐属灵武郡,宋、西夏、金元时属韦州。明为平原县城(平远县),最初叫长城关。是明长城固原镇重要关隘,史称“固镇第一关”,后因三边巡视边防者必下马于此休息,而得现名下马关。清代为平远县治所在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6年国民党豫旺县政府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冷兵器时代,特别是到了明代,宁夏平原成了明王朝和蒙古族鞑靼部落、瓦剌部落的边界地,以蒙古民族和汉民族为首的两大集团在此长期发生战争,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也因此在这里进行了长期的激烈冲突。明王朝为了抵御蒙古族的侵扰,沿贺兰山东麓修建长城,由北往南建有四个关口,分别是镇远关(平虏县即现平罗县)、大硙口(今大武口)、三关口(今银川了西)、胜金关(今中卫东)。如果游牧民族突破黄河左岸这些关口,要想从西边直捣长安,就必须通过下马关。</span>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下马关古城扼守南北交通的要道,实为古代边防重镇。韦州到下马关,沿途有很多座烽火台(同心县所立的文物保护碑一律用古法“烽燧”称之),史载“五里一燧”。</p><p class="ql-block"> 行驶在211国道上,我心里一直在思索,也许由于几千年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强烈的交集与融合,黄河曲折东流,在宁夏平原沉淀了广袤的沃土,天下黄河富宁夏!也是因为各种文化的交集,历朝历代仁人志士落户宁夏,繁衍生息,给黄河沿岸造就了辉煌的文化遗存,也造就了聪明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历史与传承也将按照规律继续走向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