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课程改革——大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整本书.......呼啸而来,如何应对,怎么整合?我抱怨着也思考着,我摆烂着也努力着!我就这样消极又积极地走在课改的路上。现在第三单元终于结束了。回头看看好像也有一些话可以说说!</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是古诗词鉴赏单元,人物有老有少,诗作有现实主义有浪漫主义,政治选择有出仕有入仕,这该怎么整?看着课本目录,我陷入了沉思!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辛弃疾,李清照.....这些人名好像从纸上动起来,逐渐化身成了一个个形象向我走来,李白衣袂飘飘,仙风道骨,看起来永远年轻的样子;杜甫皱纹横生,拄着拐杖蹒跚而来,虽然相差十二岁,但是杜甫仿佛永远都是一个历经坎坷沧桑的老者;东坡竹杖芒鞋走来,脸上是看淡一切的通透,这是典型的四十不惑的中年人;辛弃疾走来,脸上仿佛写着几个大字:行走的荷尔蒙,这个拥有马上安天下抱负的人就是一个热血青年;李清照寻寻觅觅走了过来,口中念念有词:我也是个有才的女子,我也是一个本来应该幸福的人,是啊,这是一个本该幸福却不能幸福的人;曹操远远的出现,却不走近,只是慷慨陈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是一个胸怀天下想要建功立业的政治家的样子;靖节先生看了看我,缓缓走远“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和曹操的志士之慨不同,陶先生更多传递给我们的是他的隐士之逸!</p><p class="ql-block">我的眼睛从目录上移开,心中忽然有了一个疑问:这么多年来,我们通过某一个作品去认识作者,对于他们有一个刻板的印象,李白就至死是少年,杜甫一出娘胎就垂垂老矣,辛弃疾是热血青年,而东坡就是通透的中年!这是对的吗?为什么他们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可不可以从这个角度切进去看一看这个单元呢?</p><p class="ql-block">我想试一试!</p> <p class="ql-block">于是看曹操的时候,我更多的让学生关注东汉末年的局势,关注曹操的生平!这是一个乱世,幼主当政,宦官把权,董卓叛乱,十八路诸侯群起,群雄逐鹿!而曹操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身份和人品都为人所诟病的人,他可能和汉高祖有相同的地方: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他敢于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他敢于说“唯才是举”。也或许是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让他看到了希望,当年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津津不胜其羡,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志士怎能安于平平淡淡过一生!所以他愿意敞开怀抱,接纳天下英才。在《求贤令》中他说“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这已经是以政治家的口吻,统治者的身份来发声了。乱世出英雄,乱世也让他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时不我待,就要奋起直追,统一天下成就大业!东汉末年分三国,时代选择了曹操,时代也造就了曹操!</p> <p class="ql-block">靖节先生同样生于末年,东晋末年。这两个末年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黑暗,动荡,先生诗里说自己“少无适俗韵”,那这个“俗”是怎么样的“俗”呢?它是“王与马共天下”的“俗”,中央集权衰微,皇族和士族共治,“旧时王谢堂前燕”王导谢安这些大的士族把持朝政,门阀制度限制了人的发展,“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即使你才华横溢,即使你文武双全那又怎样,照样没有出头之日。这样的俗也是一个上流社会“竞豪奢”的时代,我们熟知的石崇斗富的故事就出自晋代,偏偏靖节先生的生活条件是赤贫,在很多诗作里都提到自己的穷,《五柳先生传》里说自己“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这样从政治到经济,先生和这个时代都是格格不入的,幸运的是先生的曾祖父陶侃作为东晋的大将为先生黑暗的人生照射进了一缕阳光,为先生跻身上流创造了条件,满腹经纶,儒家诗书为先生入仕提供了基础,贫穷生活,嗷嗷待哺的妻儿为先生为官成为可能,所以为什么“少无适俗韵”还会在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二十多岁到四十一岁,是环境使然,是生活所迫。先生在出仕和入仕之间徘徊犹豫,大环境不好,小环境如何呢?他的顶头上司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但是这个人却平庸不堪,平庸到连自己的妻子谢道韫都看不上的程度,在这样的领导底下干活心情可想而知。后来又在彭泽令上遇到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至此先生“知今是而昨非”彻底清醒,彻底归隐!</p><p class="ql-block">这也是时代使然!是环境使然!</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李白,为什么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李白生活的年代可以说是唐朝最富庶最和平的时代,终其一生虽然也遇到了动荡战乱,但是在他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阶段,他看到的是四海升平,所以他的呼吸都是自由畅快的,所以他乐观积极,他浪漫洒脱,他可以自由选择,时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而“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p><p class="ql-block">但是杜甫不行,仅仅相差十二年,杜甫看到的却是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的苦,给自己带来的苦,流离失所,被叛军俘虏,这些经历深深刺激着他的神经。按理说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杜审言,是个狂妄的人,杜甫骨子里也是有着狂傲的基因的,他说自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说是“早充观国宾馆”,如果不是社会的打击,成为李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二人曾经同游,后来还频繁的书信往来,尤其是杜甫春日思立白,冬日思李白的,所以杜甫为什么变成我们印象中那样一个老头子形象也是被社会环境改造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李白杜甫都是社会人!</p> <p class="ql-block">谁人能脱离环境独自生存呢,我们经常说如果你认识当初的我就会原谅现在的我。你的经历你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后来的样貌性格!</p> <p class="ql-block">就像李清照,这本来该是最幸福的女子,她有才华,几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让自己的丈夫都心生妒忌;她有好的家庭环境,出身高贵,父亲李格非不限制她的自由,她可以读书“学时漫游惊人句”她可以喝醉“沉醉不知归路”。她有志同道合的丈夫,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但是所有小确幸都抵不过国破家亡的悲伤啊!南渡之后的李清照就像一只孤雁,“飞鸣声念群”哀鸣声声希望能够得到同情,但是却引来了欺骗,引来了更大的不幸,第二次婚姻对她来说是个打击!国不幸,家不幸,人怎么能幸福呢,所以她“寻寻觅觅”所以她凄凄惨惨戚戚!</p><p class="ql-block">社会人啊,身不由己啊!</p> <p class="ql-block">辛弃疾,同样典型的社会人。出生在敌占区,从小看到的父辈们为恢复万里河山而不懈的努力着,所以从小就有大志向,年纪轻轻又拉起一支队伍归附南宋,看来前途不可限量。却因为“归正人”的身份,不受重用。蹉跎岁月,小时候的希望有多大,回归后的落差就有多大,这样的落差就像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辛弃疾的情绪自然也像瀑布,所以他栏杆拍遍,恨“无人会登临意”,所以他“醉里挑灯看剑”,所以他感慨“英雄无觅孙仲谋”!</p> <p class="ql-block">说了这么多,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些人的发展变化都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其实不限于这一个单元里面的人物,纵观上下五千年,又有哪个可以超脱世俗环境而存在呢。即使是老子这样的世外高人,也是在周朝担任史官,看到周超内讧之后,才离开东周王朝,西出函谷关,归隐而去,不知所终。他的人生选择和社会不无关系。</p> <p class="ql-block">再想想我们自己,再看看我们的国家环境,我们这样的社会人是不是就幸运许多呢?</p><p class="ql-block">这样的整合也不知道合不合理,总之算是一种尝试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