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为培养幼儿养成善于思考、观察的好习惯做好幼小衔接,我班结合2021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相关内容做好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做好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1.“坚持儿童为本。关注儿童发展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连续性</span>,尊重儿童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原有经验和发展差异</span>;关注儿童发展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整体性</span>,帮助儿童做好身心全面准备和适应;关注儿童发展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可持续性</span>,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与能力。”</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带领幼儿走进科学的视角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今天带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种子的生长过程,然后开启了与孩子们的深度学习。</p> 种植调查 <p class="ql-block">根据幼儿的经验和个体差异的不同,小朋友回到家后,把自己想种的植物画下来了:秋天能种什么?</p><p class="ql-block"> 在小朋友的视角里,植物是丰富多彩的。</p> <p class="ql-block">如何正确的引导来打开孩子们的话匣子呢?</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拿来的调查表特别丰富,说明小朋友们的积极性很高,都参与了进来。</p><p class="ql-block">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给老师听,于是,老师组织了一堂《你与“我”的对话》</p> 有“话”你就说 <p class="ql-block"> 幼儿在不同阶段会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维度产生兴趣,而儿童哲学则为教师提供了多元的教学方式去促进幼儿的多元思考。小朋友们的想法真是别出心裁,我们一起来听一听。</p> <p class="ql-block">老师采用了微哲学对话的方式与之进行讨论。</p><p class="ql-block">幼1:老师,我秋天想种土豆!</p><p class="ql-block">师:秋天可以种土豆吗?</p><p class="ql-block">幼:可以的,我跟奶奶商量过了,奶奶说可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位幼儿询问了有种植经验的长辈秋天可以种土豆)</span></p> <p class="ql-block">幼2:老师,我秋天想种芒果。</p><p class="ql-block">师:哦?秋天可以种芒果吗?</p><p class="ql-block">幼:可以的,我最喜欢吃芒果了,我妈妈才买了两个特别特别大的。</p><p class="ql-block">师:哦,原来是你喜欢吃芒果呀。那秋天可以种芒果吗?</p><p class="ql-block">幼:应该可以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位幼儿没有询问任何人,也没有与家人商量,只是他最近在吃芒果,还特别大好吃,所以想种芒果。)</span></p> <p class="ql-block">幼3:老师,我想种西瓜。</p><p class="ql-block">幼:我喜欢吃西瓜,我想和妈妈一起种。</p><p class="ql-block">师:那么好吃,你了解他在什么季节种可以长大吗?。</p><p class="ql-block">幼:现在就可以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位幼儿认为,只要是种就会长出来,没有关注温度和湿度)</span></p> <p class="ql-block">幼4:老师,我想种香肠。</p><p class="ql-block">幼5:立即说:“香肠不是种的,是肉做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伴间的共同学习和提升,这位幼儿认为什么都可以种)</span></p><p class="ql-block">师小结:小朋友们,那我喜欢吃薯片,我可以种在地里,明年它会长出来吗?</p><p class="ql-block">这个问题一说出来,引发了小朋友们的轰动,都在大笑,说明幼儿觉得这个逻辑不对,不符合他们所看到的实际,薯片是用钱买来的,怎么会种地里长出来呢?说明这个时候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已慢慢开始发芽。</p> <p class="ql-block">对话在这里结束了,遇到几个问题:</p><p class="ql-block">1.小朋友对于这个南方和北方没有概念?</p><p class="ql-block">2.对于种植没有明显的界定,什么东西可以种?</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对话中,幼儿关注到了新生命的不同状态,以及不同生物孕育生命的多样化形式。教师则通过追问理由、做比较、假设性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关注孕育生命的不同维度,并在对话过程中逐步打开幼儿的“哲学耳朵”,架起教学活动的“哲学脊梁”。</p> <p class="ql-block">师:“小朋友,你想种的植物,你有没有通过网络查询和询问长辈爷爷奶奶,季节、温度、土壤变化”</p><p class="ql-block"> 小朋友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的想,原来不是我想吃西瓜就能种西瓜。</p><p class="ql-block">师:通过查阅跟孩子一起观看了视频后,得出西瓜是夏天食用,春天播种而且得看二十四节气清明过后才能种植。</p><p class="ql-block">跟随着“生命”的探索,这时就能借助幼儿的兴趣和好奇让孩子去了解二十四节气。</p> <p class="ql-block">教师及时关注到了这些问题,并进一步促进了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对话中,幼儿在对生命问题的讨论中表现出持续的、上升的思维过程,从人类的生命出发,扩大到对生命内涵的思考,从而实现了推己及物、换位思考;他们不仅能讨论现象还能给出定义;他们的思考既浪漫又严肃,浪漫主义为他们打开了思考的空间,团体对话则促使他们在思考中变得更为严谨与认真。</p><p class="ql-block">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以探索生命为起点”的哲学探究活动促进了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明晰观点、分享观点的能力的发展。那些幼儿深入思考与探究过的问题还将为他们在小学及以后进行有深度的阅读、思考提供丰富的素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