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半夜,突然微信里多了一个红点(其实已经存在一个多小时了),被我刷到,没有淹没到我的几千条未读信息里可真不容易。</p><p class="ql-block">由此想到前几天另一位的幽怨,笑到刚刚准备关灯的我立马不困了。</p> <p class="ql-block">请原谅这个年纪的人思绪总是这样天马行空。</p><p class="ql-block">还是回到写满月这个事上来,去年今日,娃出发去漂亮国满一个月了,那么今年今日,也就是一年零一个月了,问归期几何?答:未有期,梦山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前车马慢,思念也绵长,而如今</span>动动手指就可以视频,距离弱化了,思念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会慢慢地浮出来。</p> <p class="ql-block">书桌上铺着1970年的人民日报,那是52年前的某一天。它出版的时候,我们很多人还没有出生。如今纸张泛黄,人也两鬓飞霜。从时间长河里审视这三年,那是白驹过隙不值一提,而作为身处其中的一个个体,确实有万般感慨萦绕心头。</p> <p class="ql-block">身体被禁锢之后,只能竭力保持精神的自由。有些拖延症的我在书友们的鞭策下今年完成了几篇课件,读了一些书,努力跟上大家的节奏,从中也收获颇多。</p><p class="ql-block">比如说:如何分辨唐三彩的文官俑和武官俑,就要看他的头上戴着银子还是趴着🐦</p> <p class="ql-block">线上神交已久,线下把酒言欢,嗯,你们就是那些对的人。</p> <p class="ql-block">省博端砚展厅里有这样一方砚台,看起来平淡无奇,以致考试的时候把它略过了,仔细品味砚铭,才发现它被忽略的内在之美。自然造化赋予端砚石质之美,制砚艺人赋予端砚工艺之美,而历代文人则赋予端砚意蕴深厚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端石方正醇古砚 明代 (1368—1644 年) </p><p class="ql-block">梅花坑石。砚岗铭文:方正醇古。砚侧铭文:既正乃方,醇古而昌,君子珍 止,终焉允藏。野鹤氏嘲语铭研。斯砚斯砚,几经磨研。因方见弃,埋没多年,人皆厌其古拙,我独取其粹然。呜呼噫嘻,宁为圭方,不为珠员。嘉靖庚子 (1540 年)焦山继盛题。</p> <p class="ql-block">它的精妙之处在于左上角的拓片,上书“ 宁为圭方,不为珠员”。</p><p class="ql-block">圭是古代六礼器之一,在祭祀、宴飨、丧葬以及征伐等活动中使用,其使用的规格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权力。一般为玉制,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p><p class="ql-block">由“宁为圭方,不为珠员”想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体现了砚主人刚正不阿的气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生海海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山而川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过尔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但愿早日能看到五台山的五彩祥云</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