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童年(梁家根)

书生(梁家根)

<h3>  舌尖上的童年<br>         梁家根<br>      1960年,我出生在苏北农村的一个小村庄,庄上二三十户人家,二三百亩地,庄上人都以种地为生。那个从旧中国积贫积弱刚走过来的时代,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在忙着解决温饱问题。看到今天的美好生活,看到孙辈的幸福童年,每每忆起自己童年快乐又贫穷的生活。<br>       捞鱼摸虾<br>   小时候,餐桌上常见的是老咸菜,焖茄子,烧豆角,炒韭菜,缺油多咸(为了下饭只有多加些盐)。一个月能吃上一次豆腐, 一年能吃上一两次肉,那也是很奢侈的了。过年过节偶尔杀只鸡,会回味好多天。不多的鸡下的蛋几乎都拿来变换成油盐酱醋了。改善生活就靠逮点鱼,捞点虾。<br>     发水或是生产队打水的时候,是逮鱼的好机会,我们会在家东的水沟拦起小水坝,中间留个口子,用大竹篮张在下口,运气好的话,会有一两斤小鱼小虾,母亲就会小鱼小虾理一理,改善伙食。秋天,稻子快成熟了,稻田里的水也快干了,只有人们插秧或是拔草时留下的脚印,或者稻田不平出现的洼塘有点水,水里有很多小鱼小虾,我会跟着姐姐们,带着小竹篮,拿着水瓢或是水钵子,一个脚印一个洼塘地舀,小鱼小虾伴着些泥水被舀进篮子,身边满是稻子散发出带有泥土气息的清香。舀到的鱼虾再到清水边涮一涮,小鱼小虾在篮子里跳来跳去,一种收获的快乐油然而生!秋天的路边沟里的水少了,我们会把水沟一段一段地拦起来,然后将一段的水戽干,把鱼逮了,然后,将坝子打开用篮子拦起来,把另一段的水放到戽干的一段,再戽干这另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戽,省了不少力气,鱼又可以逮干净。运气好的话可以逮到一二斤重点的大鲶鱼。所以吃鱼吃虾是童年易得的美味佳肴了。<br>       瓜田李下<br>   庄上树木不少,果树却不多,小时候就没有看过苹果树,庄上有的就是枣树,桃树,梨树。桃树不少,能吃的不多。小时候,看到空地上有桃树苗,是桃核埋在地下出的,我会把它们移到家傍,栽起来,可是长大结出的桃子比乒乓球还小,浑身是毛,成熟了也不好吃,我们称它为毛桃。那大的好吃的桃子我们称为食桃。食桃只有庄西头的张家有几颗,也不知道他们家从哪里弄来的树苗。桃子成熟的时候,庄上的孩子们就会在他家附近逗留,不过很少有孩子得手的,因为,张大爷看的紧。张大爷是个残废军人,在解放战争中腿部受伤,走路需要用棍,听说棍子是公家发的。张大爷脾气不太好,庄上孩子都怕他。所以,他家虽然靠学校旁边,桃子也很少丢失。想吃桃子往往会偷家里的鸡蛋去换或是拿零钱买。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孩子没有零钱,只能偷家里的鸡蛋。<br>      相比桃子,枣子就不是太稀罕的了。庄子西头董家就有一颗大枣树,结的枣子比较多,我们路过时,会从地上捡到树上掉落的红枣,尽管,有点泥,有的被虫子啃了一半,也不影响我们的食欲。<br>    庄子东头的村口有一颗大枣树,结出的枣子比普通枣子大,长腰腰的,熟了以后酸甜可口,我们叫做牛奶枣 。它是生产队的,上面的枣子大家随意摘。不过,枣树很大,很高,能吃到上面的枣子也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几个胆子大,会爬树的,通常我们会在枣树下的草丛中找一些掉下来的枣子吃。再就是壮着胆子,爬到枣树低处粗干上,拿着竹竿敲了。有的时候还会找来一些砖头瓦片或者土块,往树上砸,也会有些收获。<br>     庄上梨树也很少,记得只有我们家前面的叔祖父家有两颗梨树。<br>自然是吃过的。<br>     我家就只有东边一颗毛桃树,再没有其它果树了。<br>     西瓜,我们生产队没有种过。生产队的瓜田里长的是烧瓜(菜瓜)和香瓜。看瓜的是庄子西头的董二大爷。中午,他有时候会睡一下,这是我们庄上孩子们好机会。瓜田就在东塘的北面不远处,我们会乘机溜进瓜田,慌慌忙忙地摘两个不论是香瓜还是烧瓜,也不论是生的还是熟的,趟过瓜田的围沟,急急逃到东塘埂,把瓜先扔进塘里,然后跳入水中,把瓜洗洗,便啃了起来。常常遇到没有熟的香瓜,内瓤还有点苦,也吃个精光。<br>     一次,七八个小伙伴,到东小河洗澡,游到河对岸,桃源队的村民在河埂上长了不少烧瓜,但快了园了,有一条黄黄的大烧瓜,散发出阵阵香味,现在想来应该是用来做种的。其中一个小伙伴摘了瓜,扛起就走,对大家说:“我们一起吃”。结果回来时,不再提分吃了,他家兄弟姐妹多,相对困难,大家什么也没说。<br>        过年过节<br>     小时候,盼过年过节,不是要希望快快长大,而是,过年过节会有一些好吃的。庄上人平时非常节俭,过年过节会很大方。端午节,人们会提前集攒鸡蛋,鸭蛋。等待过节那天,会煮上二三十个鸡蛋,几个咸鸭蛋,每个孩子分到几个,我总是收着慢慢吃 ,直到现在鸡蛋我还是百吃不厌。<br>      清明节和七月半是要烧纸的,中午煮上一锅米饭,会有一些荤菜。有时候家里杀只鸡,有时候上街打一两斤肉,称一两条鱼,买一两块豆腐。<br>      八月半,新米出来,新米饭喷香。母亲上街买几桶月饼,里面的馅有点芝麻和花生,嚼起来回味无穷,舍不得吃,省着点能吃到半个月。<br>     大冬,生产队会杀一头猪,每家按人口分肉,人们都好挑肥肉拿,肥肉熬成油,一家人可以吃好长时间。<br>      过年,最重要的是蒸包子,每家机些小麦,弄来面粉,包包子。<br>小时候我我不吃生姜,母亲在包子馅中很少放生姜,连做肉圆也不会放生姜。现在倒是喜欢吃生姜了,因为听说生姜可以暖胃。<br>     平时,我们庄子,离街道三四里路,逢集,庄上人会乘农闲的时候去赶集。大人们上街,我们最期盼的是父母亲能带回一两根油条或是一两个烧饼,是我们最好的零食,堪比现在的冰糖葫芦。<br>       小时候,由于家里劳动力少分的粮食也少,所以,粗粮太多,母亲会用玉米粥到邻居家换米粥。<br>     今天,随着祖国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迅速提高了,大家常说,现在我们是天天过年。<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