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16日,素有“京西小故宫”美誉的北京万寿寺重新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万寿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高梁河(长河)北岸,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的兴建、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1987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在万寿寺“安家”;2017年,为迎接万寿寺历史上第五次大型修缮工程,北京艺术博物馆闭馆,本次修缮施工面积超9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本次开放区域主要为万寿寺中路前六进院及东路方丈院,设万寿寺历史沿革展、佛教造像艺术展、吉寿文物专题展、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和中国传统家具展五个基本陈列。</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山门上悬挂的蓝底金字“敕建护国万寿寺”匾额,为清代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题写悬挂。</p> <p class="ql-block">山门内券顶上绘有青天流云百福图为清末重修时加以彩绘,百只形态各异的红色蝙蝠飞翔于青天流云之间。红蝙蝠谐音“洪福”,整幅图案寓意“洪福齐天”。</p> <p class="ql-block">2021年,万寿寺修缮大雄宝殿时发现的“康熙五十七年恒亲王祭孝惠章皇后”就陈列在此。据介绍,这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孝惠章皇后入葬清东陵后,在万寿寺举办法事活动的祝告文。文内主要记载当天的拜忏活动,成为研究清朝前期万寿寺宗教活动的第一手资料。</p> <p class="ql-block">“虚空同体”匾</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北京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匾为木雕髹漆,匾心楷书“虚空同体”四字,蓝底金字。边框厚重,浮雕七条姿态优美的云龙。浮雕罩以金漆,更显庄重华丽。</p><p class="ql-block">此匾原悬挂于万寿寺东路虚空同体殿。乾隆二十六年(1761)在东路十方院北新建三进院落,主体建筑分别为南房、虚空同体殿与静思报恩殿。今仅存南房一座。</p> <p class="ql-block">“唯信可入”石门额</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p><p class="ql-block">2020万寿寺东路方丈院修缮工地出土</p><p class="ql-block">北京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门额正面一周雕莲瓣纹,框内楷书“唯信可入”四字。“唯信可入”为佛家箴言,亦作“唯信能入”。门额首尾分别刻款“乾隆丙午四月”“住持常济立”。此门额为清代万寿寺东路建筑的重要遗存。</p> <p class="ql-block">泥塑长寿佛像</p><p class="ql-block">清光绪(1875-1908)北京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原供奉于万佛楼中。佛像原施金粉,现大多脱落。每尊小佛像头戴佛冠,身披璎珞,手捧宝瓶,结跏趺端坐于莲台之上。</p> <p class="ql-block">慈禧皇太后御笔福字条</p> <p class="ql-block">慈禧皇太后墨梅图横幅</p><p class="ql-block">清光绪甲午年(1894)</p><p class="ql-block">纵24 厘米,横 62.5厘米</p><p class="ql-block">北京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作为慈禧皇太后所绘墨梅图。时年恰逢慈禧60大寿。画上有“光绪甲午仲春中浣御笔”字样,并钤“谦受益”白文印。画面上部中间位置铃以“慈禧皇太后之宝”朱文方印。此外另有题画诗一首"姑射仙人萼绿华,南枝开编占群花。琼楼玉宇高寒处。不数孤山隐士家。陆宝忠谨题。”后钤朱文印“翰林供奉”。</p> <p class="ql-block">乾隆十六年御制敕修万寿寺碑</p><p class="ql-block">乾隆十六年(1751)敕立,两通石碑分列于慧日长辉殿前东西两侧。其中东侧碑阳书汉、满文,西侧碑阳书蒙、藏文,乾隆皇帝亲撰碑文,记录了重修寺院的原委,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之意。两通石碑的碑阴分别书乾隆御</p> <p class="ql-block">慧日长辉殿</p><p class="ql-block">明万历五年(1577)始建,原称“大延寿殿”。大殿庑殿顶,面阔五间, 清雍正十一年(1733)御题匾额“慧日长辉”。乾隆皇 帝首次进入万寿寺时,为大殿题写匾额“法云常住”,两匾额曾一同悬挂于大殿门首,两匾均无存。现大殿外悬挂的“慧日长辉”匾为2013年复制</p> <p class="ql-block">毗卢遮那佛像</p><p class="ql-block">这尊佛像头戴五佛冠,两手于胸前结最上菩提印,结跏趺端坐于千叶莲座之上,莲座的每一莲阳上均雕刻有一尊小释迦佛,共一千尊,整尊造像体量硕大,工艺精湛,保存完好。体现出明代造像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大殿内正面供奉的三世佛像,为清初造像风格:中为释迦牟尼佛像,东为药师琉璃光佛像,西为阿弥陀佛像,三尊佛像木骨泥胎,并使用泥金工艺制作 。</p> <p class="ql-block"> 大殿背面为清代彩绘泥塑自在观音普萨像,半跏趺坐于山岩之上,周围饰有南海碧波。</p> <p class="ql-block">康熙十五年(1686),东西内配殿中的泥塑十八罗汉像被移入正殿,分列大殿内侧,这十八尊罗汉像姿态各异,身着袈裟使用拨金工艺制作。殿内金柱悬挂的楹联为乾隆十六年(1751御题)“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凉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58年至1967年间,大殿作为库房存放大量物资将造像遮盖,使其得以保留,成为万寿寺中唯一一处保存了清代供奉原状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缠枝莲纹石刻</p><p class="ql-block">2020年万寿寺中路万寿阁前发掘出土。原为明代(今万寿阁)月台前中道阶石。石刻为长方形,采用高浮雕手法,主体图案为缠枝莲纹,每朵莲花上饰一种杂宝,石刻下部饰海水江崖纹。此石刻与慧日长辉殿月台前中道阶石基本相同,但因长埋地下,纹饰更加清晰。万寿寺虽始建于明代,但是寺院建筑大多为清朝所复建,作为这座皇家寺院为数不多的明代遗存,这方石刻尤显珍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酸枝木雕云龙纹落地镜</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p><p class="ql-block">长231 厘米 宽 119 厘米 高344 厘米</p><p class="ql-block">北京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酸枝木制。站牙呈八字形立于底座之上,通体满雕云龙纹。用料硕大。</p> <p class="ql-block">假山及三大士殿</p><p class="ql-block">万寿寺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造型俯瞰似一只展翅的蝙蝠,又称“蝠式山”。明万历五年(1577)万寿寺初建成时,在大禅堂后堆砌了假山,上修亭榭。假山北为一片圃园。清代,万寿寺中路扩建为七进院落。假山被囊括进寺院的第五进院内。</p><p class="ql-block">现存假山整体结构分三组,象征普陀、五台、峨眉三大佛教名山。山上分别有三大士殿,中为观音殿,东为文殊殿,西为普贤殿。山上有侧柏等古树十余株以及紫藤等花卉。山间以沟壑相隔,上以小桥相通。观音殿下有地藏洞。</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中路的假山及山上的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碑亭为八角攒尖顶,这是万寿寺首次出现使用黄色琉璃瓦的皇家建筑。碑亭于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建成,亭内有螭首龟趺巨型御石碑一通,高3.96米,碑文为乾隆御题“重修万寿寺碑记”,上面记述了乾隆皇帝为母亲祝寿而扩建万寿寺的过程,分别以汉、满、蒙、藏文字铭刻。汉白玉地幔有寿山福海图饰。</p> <p class="ql-block">无量寿佛殿内现供有渗金多宝铜佛塔一座,塔铸成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620年),解放后辗转至此。塔体周身有佛、菩萨、罗汉、诸天等雕像四百余尊,表现诸佛在虚空中听多宝如来佛说法之场景。这些塑像造型生动,铸造工艺精湛,为典型明代雕塑风格,佛教艺术价值很高。</p> <p class="ql-block">无量寿佛殿的两侧是中西合璧式院门。改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扩建寺院之时。券顶西式作法源于法国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两边的什锦窗则是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这在寺庙中绝无仅有。乾隆二十五年圆明园扩建时引进西洋建筑,乾隆皇帝对这种建筑风格十分喜欢。因此,在重修万寿寺时,建筑师们便把这种建筑形制也用在了万寿寺的建筑上面,从而使万寿寺建筑群具有了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七架梁——清(1644-1911)</p><p class="ql-block">长700厘米 宽40厘米 高55厘米北京艺术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2018年4月,万寿寺中路七进院的万佛楼挑顶修缮时,抽换掉了一根断裂的七架梁。七架梁是指其上承托七根檩,长度为六步架之梁;步架即指相邻两檩间轴线的水平距离。</p> <p class="ql-block">修缮工艺解析</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东路保存下来的建筑仅有最北端的方丈院,2018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启动了对方丈院的腾退、修缮工作,修缮完工的方丈院规划为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家具展厅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万寿寺东路遗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