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西小路历史街区(绍兴八大历史街区之七)

咩咩

<p class="ql-block"><b> 编著:王金法</b></p> <p class="ql-block">  绍兴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  绍兴西小路历史街区以纵贯街区的西小河而得名,"一河一街、街河并行"格局的西小河、西小路,是绍兴水乡风貌的集中体現。沿河是成片的传统水乡民居,街区内存在的众多古迹,印证了绍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中的历史文脉。</p> <p class="ql-block">  位于西小路南端胜利西路旁的古越藏书楼,创办于清末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通学堂。灰白的门楼下,木匾犹在,透露着岁月风雨的侵蚀。这座被认定为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是中国文化"绍兴骄傲"。古越藏书楼的主人叫徐树兰(1837一1902),是光绪二年的举人,一品封职。后期辞官还乡回到绍兴,一直热心公益事业。他接受新思想,推动新文化,为中国的新文化及教育事业的辉煌引入一股強劲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徐树兰耗银三万二千九百余两,建起了四进的书楼,其中三进是楼屋,用于藏书,一进是大厅,供人看书。他将历年的家藏书藉和为建书楼而添置的译本新书及标本、报章共计七万余册,全部捐入,同时接收社会捐赠书藉。古越藏书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1932年古越藏书楼改为绍兴县立图书馆,1961年改名为鲁迅图书馆,是绍兴图书馆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鲤鱼桥和锦麟桥 两桥距离仅隔一条胜利路,位置在历史街区西小路的东端。</p> <p class="ql-block">  鲤鱼桥紧挨着西小路南入口处,跨越西小河,此处河道连接西小河与环山河。锦麟桥在西小路南入口斜对面,跨环山河,始建于宋嘉泰以前(宋嘉泰元年是1201年),桥南曾是与卧龙山相连的黄花弄,斜对面是古越藏书楼,桥西侧是古贡院故地。鲤鱼桥与锦麟桥相隔仅数十步,同在宋代贡院区域。</p> <p class="ql-block">  这两座桥的桥名,与古时贡院有关。宋时在崇宁(1102一1106)、乾道(1165一1173)间,学校大兴,朝廷颁三舍法于天下,诸州皆贡士。当时越州(今绍兴)为州府所在地,素来人文鼎旺,办贡院首当其责。乾道四年(1168)丞相史浩出守绍兴创建贡院,至九年(1173)资政大学士钱端礼贡院建成,一时间各地学子纷纷来院攻读。贡院按时向朝廷贡士。</p> <p class="ql-block">  当时采用"三舍法:把大学分为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外舍生得升入内舍,内舍生得升入上舍,上舍生考试成绩优异直接授官。</p> <p class="ql-block">  因这二桥就在贡院旁,于是两桥的桥名就名为"鲤鱼桥"、"锦麟桥",其寓意为:鲤鱼跳龙门高中得官,出仕穿锦服切遂名就"。</p> <p class="ql-block">  鲤鱼桥,还有一种说法是:旧时每年春汛发大水时,城外的鲤鱼纷纷游到这里,这桥就被叫作"鲤鱼桥"。</p> <p class="ql-block">  横跨西小河,东瑞连新河弄,西端连西小路的谢公桥。</p> <p class="ql-block">  谢公桥 单孔七边形石拱桥,始建于后晋,清康熙四年重修,已有1500年历史。据南宋《嘉泰会稽志》载:"谢公桥在新河坊,以太守谢公所置,故名",是后人为感恩太守谢公的功德而命名的。谢公应是永初三年任会稽太守的谢方明,他生于会稽(今绍兴),治理有方,政绩甚佳,百姓拥戴,死在其任上,享年四十七岁。</p> <p class="ql-block">  民间还有一种传说:当时住有一位很有钱的公公,为让儿媳回娘家去方便,就专为儿媳修了这座桥,儿媳为感谢公公,就取名为谢公桥。</p> <p class="ql-block">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光相桥</p> <p class="ql-block">  光相桥 位于绍兴历史街区西小路北侧,始建于317一420年间的东晋时,迄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了,嘉庆元年(1567)重修过。该桥因桥畔原有光相寺而得名,横跨老城河,两端相连上大路和下大路。</p> <p class="ql-block">  光相桥北畔是中国黄酒博物馆,东侧是104国道和越王桥,南面是西小路历史街区。</p> <p class="ql-block">  在绍兴民居中,台门无疑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和建筑特色,许多老台门世代沿袭,记录了家族的兴衰,记录了岁月的变迁,记录了文化的积淀。一座座白墙黑瓦,庭院深深的老台门,向人们展示了建城2500多年历史的越城绍兴的古典色彩之美,地域文化之美。</p> <p class="ql-block">  西小路登科台门系清代建筑,坐西朝东,共有四进。台门因没有围墙直通到底,因此又被称为漏底台门。登科台门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源于科举时代父子同科及第的典故。据说,台门以前是大户人家所建,后家道中落转卖给了他人。登科台门气势不凡的马头墙、精美的砖雕木刻、青石板铺就的道地,显示岀台门主人显赫一时。</p> <p class="ql-block">  历史街区西小路韩家台门,是南宋时期战功卓著的抗金英雄,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韩世忠的旧居。南宋抗金战争中,岀过许多英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韩世忠和岳飞,当时宋人总以韩、岳并称。秦桧迫害岳飞,独霸朝政,举朝无人敢言,独有韩世忠站出来为岳飞伸张,并当面指斥秦桧。岳飞被处死,大好的抗金形势白白丧失,韩世忠深感自己无能为力,便毅然辞去枢密使的官职,终日在绍兴老宅借酒消愁,闭口不言兵,杜门谢客,以家乡清凉山为名,自号清凉居士,表示思念沦于金朝统冶的故乡,绍兴二十一年病逝。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蕲王,谥号忠武,配享高宗庙廷。</p> <p class="ql-block">  谢家台门与登科台门毗邻,原有六进,現只保存有二进。在1938年,谢氏十七世孙谢伯良时,谢家台门靠从事开当铺、去兰溪米行做“水客”(专为客商采购货物者)发家致富,后五兄弟分家,谢氏子孙陆续迁往绍兴坡塘丶余姚和杭州丶武汉等地。</p> <p class="ql-block">  西小路历史街区谢家台门主人是谢迁后代人</p> <p class="ql-block">  西小路谢家台门,后卖给了朱家。</p> <p class="ql-block">  谢氏属于谢迁的后代。谢迁明代(1499一1531)成化11年(1475)状元,嘉靖朝一品大学士、宰相,是谢氏历史上第三位赠太傅的高官,与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并称"古今三太傅"。谢氏家族出过众多名人,再往前追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晋名相谢安(320一385),是谢氏先祖,谢迁是谢安第三十九世孙。谢安绍兴人,祖籍今河南太康,44岁东山再起(东山在绍兴上虞),淝水之战,以少取胜,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了数十年的安宁和平。谢安历任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p> <p class="ql-block">  绍兴西小路谢家台门里的石花盘颇为罕见,石花盘雕刻得很精致。</p> <p class="ql-block">  绍兴的老台门是纵贯绍兴数千年古城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西小区历史街区西北侧的相家弄台门</p> <p class="ql-block">  在繁华的绍兴城中,幽静的西小路历史街区还有不少老台门依然在,并且较原貌,但有的台门很破旧了,只有个别老人还住着。</p> <p class="ql-block">  西小路历史街区东起西小河,南连胜利西路,西贯府山西路,北止老国道(北海路),三面环路,一面临河,环境优雅。街区布局对称的台门学府传统建筑,以及河埠拱桥,风景秀丽。街区内保存着很多名人故居、遗址等人文景观,增添了历史街区的优雅、恬静氛围和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古意盎然的西小路老街 悠然走过了千年的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