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经典,领悟符号意识——数学组名师优课赏析第五期

褚凤杰

<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欢迎来到“名师优课赏析”,让我们走进名师,感受名师的课堂艺术和教学智慧,共赏、共享、共议,一起交流。我是2022年秋第五期优课推荐人褚凤杰。</p> <p class="ql-block">  本期推荐的是吴正宪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 、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从“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  课堂开始,吴老师首先和在坐的听课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最近我们都在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节课,到底培养学生怎样的核心素养,又是通过怎样的活动和交流,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样做,行不行,课后我们一起进行互动评课。</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从和学生聊聊用字母表示数这个问题引入,“你经历过这这样的事吗”?引起学生的畅所欲言,用字母“K、J、Q”的渗透符号化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  在课堂里生成中,吴老师重点选择了这样一个与数学有关的情景性问题:学生10岁,数学老师比学生大32岁,谁会表示老师的年龄?愿意和我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吗?这里尽可能的让学生上台写出两者之间的年龄关系,再顺势提出:你能把这很多很多的式子用一句话表达出来吗?</p> <p class="ql-block">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取抽样5种学生的作品,并且把抽样出的学生想法按一定次序呈现出来,1号:(10+32)岁,2号:学生年龄+师生年龄差=老师的年龄,3号:((+32)岁,4号:(A+32)岁,5号:(X+32)岁,学生在交流、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是进行数学理解、交流和分析的工具,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受字母的取值范围(年龄是有限的),而字母表示数是符号意识的开始,在进一步的数学交流中,吴老师提出了:一张桌子配四把椅子,2、3、4...张桌子呢?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用一个词“受不了”,写成4×X,吴老师抓住一个表达学生感受的核心词“受不了”,体会运用字母表示数的势在必行和概括性、简洁性,用字母表示数,实现了数的一般化,是数学符号化的重要一步。</p> <p class="ql-block">  吴老师说,儿童数学一共两件事:</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事: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设计教学。课堂不是老师展示自己,而是要展示孩子们的思维,更大范围的、更大限度的,把学生的思维外显化,让他们多种表征,有了孩子不同的表征、不同的意见,就有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就可以争论、讨论、质疑、批判、接纳、欣赏。因此,课堂若真想成为儿童的课堂,那么老师就要让儿童站在课堂的中央,教师适度退一退,而不是退到底,适时地介入,适时地评价、适时地追问,使问题串、问题链贯彻整个四十分钟课堂的始终。</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件事:核心素养。国际上讲核心素养,国内讲数学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了十个核心概念,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维”、“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每个教师抓住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下面抓住关键性的教学问题,在关键教学问题下面,通过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完成关键性问题的学习,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心中装着数学教育的核心素养,心中装着我们的儿童,我们的课堂质量一定会不断地提高,让我们的孩子去享受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p><p class="ql-block"> 跟着我一起随着镜头进入名师课堂,体会吴老师是通过怎样的活动和交流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吧!用心聆听,课后欢迎您的分享。</p>

数学

素养

学生

课堂

老师

核心

字母

名师

交流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