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共进、共成长——我校道历史教师参加主题教研活动

柳泉镇中学

今天上午,我校历史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落实新课标理念、践行新课堂教学”的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中,听取了两节优质的历史课。本次活动由教研室刘力老师主持。 五中的张松老师和六中的南笃敬老师匠心独运,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先进的课堂理念,巧妙的教学设计,生动的课件内容,亲和的教学姿态,良好的师生互动,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优质课结束后,两位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并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刻反思。二中的刘老师、四中王老师和礼让店中学的赵老师分别从新课标的落实、导学案内容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衔接等几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然后十四中的宋校长、五中的郑校长和宫村中学的张校长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宋校长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和课堂结构两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郑校长从情境的创设、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几个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张校长紧密结合历史课标,对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 此外,一中的崔主任和付老师从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方面,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 教研室徐主任对两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全体观摩老师提出了要求,他说,我们要珍惜线下的教学时间,科学合理地加快教学进度,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预习时间,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去思考问题,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作为历史老师,更要博古通今,知识渊博,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最后,五中滕校长做总结性发言,滕校长强调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他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进行历史学科教学,要关注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要注重优化历史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学科当中所含有的唯物史观、时空概念以及家国情怀等内容。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校教师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进行了深刻反思。</p><p class="ql-block"> 赵永勇老师培训心得</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柳泉镇中学的四位历史教师集体到达固安五中参加了历史学科教研会。会上,看到了两位老师的优秀课堂和徐主任以及一众优秀教师、各校校长的点评,受益匪浅,现将我的感受报告如下:</p><p class="ql-block"> 导学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抓手,两位老师的导学案风格迥异,却都让我眼前一亮。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导学案要有以下内容:</p><p class="ql-block">1.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在一上课就告诉学生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是必要的,告诉他们,他们就会在课上重点关注这些问题,有利于记住知识。</p><p class="ql-block">2.前置复习。历史的课程内容是连贯的,在学习新课之前,对于上节课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一般会在前置复习中放两道复习题或者知识点总结,帮助学生复习前课知识。</p><p class="ql-block">3.课程框架。历史学科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建立学习框架,要知道历史事件的前后联系,才能在学习中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该事件,因此,我会在做导学案时就把本课框架放到导学案上,便于学生理解和记笔记。</p><p class="ql-block">4.自主学习、知识探究、当堂检测。自主学习、知识探究和当堂检测是导学案上的必备内容,不必多说。</p><p class="ql-block">5.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不仅包括教师的反思,还包括学生的反思,当一堂课下课后,学生能够回忆起自己学了什么,教师能够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那么这节课就是成功的,把自己本节课的所得写出来,才是真正上好了一节课。</p><p class="ql-block"> 不光是导学案,两位老师的精彩说课同样对我大有裨益。就像徐主任说的,两位老师充分做到了课堂前置学习,也符合目前最新的课标要求,是两节生动的课堂实录。</p><p class="ql-block"> 目前,教研室不断给我们培训新的课程标准,课标里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方向,我感觉自己有很多地方需要充实,需要不断磨练,不断吸取新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把这些看到的学到的变成自己的更专业的去工作。今后,我会继续钻研,把这方面做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p><p class="ql-block"> 奚文博教研心得</p><p class="ql-block"> 今天很荣幸参加了县里举办的“落实新课标理念,践行新课堂教学”主题教研活动。整个教研活动紧紧围绕新课标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师教学相长,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这个教研活动对于我这个新青年历史教师来说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首先,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张老师给了我新的角度,通过将小组探究和问题总结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能力。结合相应适当的材料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其次,南老师把史料实证大量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小结中,将历史知识点框架展示给学生进行横向梳理,最突出的是在结尾进行课堂升华,抒发家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紧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这也是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要重点把握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我在此次教研活动中受益良多,作为一名新青年教师,在今后教学工作中紧紧把握历史学科特点,落实新课标理念,坚持课堂改革,勇于创新。</p><p class="ql-block"> 落实新课标理念 践行新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 赵加乐</p><p class="ql-block"> 自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这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教研活动,全县各学校的一线历史教师于10月5日齐聚固安县第五中学,大家一起听了张松老师的《中华民国的创建》和南笃敬老师的《戊戌变法》这两节课,但两位上课的模式截然不同,各有千秋。并且随后进行了评课活动,评课的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虔心交流,谈教学中的亮点,诉工作中的困惑,专业教师的专业点评让我这个刚步入教师领域的历史老师必须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摸索今后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首先,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释放学生自我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我经常被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所左右,往往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即使教学设计尽可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但付诸到实际的课堂上,总是“思维求同”,生怕有不同声音,难以操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因循守旧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是学生死记,死学,缺乏理解,缺乏思考,硬是让本来就有距离感的历史变得枯燥无味。刘雪梅老师的一句话:“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就输了将来。”让我内心触动很大。我想,纵然我能力有限,我也要使尽浑身解数,去努力培养孩子们的历史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须打倒自己的心魔,从“主演”变为“导演”。</p><p class="ql-block"> 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做专业型教师。在学习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敢于迎接挑战,便也敢于创新。可以说,是培训激励了我的意志,启发了我的心智,让我更加执着的扑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上。</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学习中,我又学到了不少新理念,反思了我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更明确了我今后的工作的方向,而我也将遵守新课程的精神,踏实、努力地做好我的工作,树立新的学生观和教学观,转变角色,重新熟悉师生关系,重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的个性,以责任和爱心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要求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与学生共成长,不断追求新的自我,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p><p class="ql-block"> 落实新课标理念,践行新课堂教学</p><p class="ql-block"> 沈志心</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次教研,我对新课标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历史文化底蕴,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思想认识,提升了学习理念,丰富了专业理论。下面对此次教研活动学习心得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一、课前广集资料,钻研教研,精心备课</p><p class="ql-block">今天讲课的张老师和南老师得到了老师们、领导们的认可,一定与课前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是分不开的。不但精心地备教法、学法,还应用心准备精美的教学课件,使教学直观,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p><p class="ql-block">二、明确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要兼须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突出重难点,教学目标的设定不宜太多,宜简单,我们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选出那些最能体现本节课重难,最需要学生掌握,最需要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技能和能力作为本节果的教学目标。</p><p class="ql-block">三.培养时空观念</p><p class="ql-block">作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的现,属于基础地位。加强对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对历史事件应时空精准定位。将特定历史事件放在特定时空考量,凸显历史阶段特征。</p><p class="ql-block">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都是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时,我们可以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自信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进行学习思考,为学生家国情怀培养铺垫基石。</p>

学生

教学

教研

历史

学习

老师

新课标

学案

两节课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