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皇城遗址在杭州凤凰山。凤凰山主峰形若飞凤,故名。隋唐在此肇建州治,五代吴越设为国都,筑子城。南宋建都,建为皇城。 方圆九里分布有文德、垂拱、慈宁等殿宇及龙图阁,后苑建钟美、翠寒、依桂、明远诸堂,共建殿堂四、楼七、台六、亭十九。又辟占地十余亩的“小西湖”,有"六桥"、"飞来峰"等风景构筑。南宋亡后,宫殿改作寺院,元代火灾,成为废墟。现还有报国寺、圣果寺、凤凰池及郭公泉等残迹。 南宋皇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内有城门3座,南称丽正,北为和宁,东曰东华。皇城内,宫殿巍峨林立,光耀夺目。有金銮殿、垂拱殿、选德殿、福宁殿、勤政殿、复古殿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此外还有华美的御苑直至凤凰山巅。元至元十四年(1277)因为民间失火延及,焚烧殆尽,至明代成为废墟。 南宋皇城遗址,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东起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南至宋城路一带,北至万松岭路南。乘车抵达馒头山社区,经凤凰山脚路往梵天寺路向里直走,少许时间就可到达皇城第一秘境——梵天寺经幢。 梵天寺经幢于北宋乾德三年(965)由吴越国王钱弘傲所建。经幢为一对,南北对峙。双幢形式、结构基本相同,高15.76米,皆由基座、幢身、腰檐、短柱层及幢顶五部分组成。基座为须弥座形式,雕有覆莲、盘龙、菩萨造像等。 梵天寺经幢其上是八角形幢身,南幢身刻“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北幢身刻“大佛顶陀罗尼经”,两幢皆刻“建幢记”幢身上覆置幡盖、腰檐,檐下施七铺作双抄双下昂偷心造转角铺作,单补间为六铺作双抄单下昂偷心造,是研究宋代营造制度的实物资料。腰檐上依次叠置山花蕉叶、宝珠、四隅抹角的方形短柱,柱体四正面雕壶门形龛,内设造像。再上为三层短柱层,每层雕有幡盖、山花蕉叶、宝珠、佛教人物造像等。顶部安花苞形幢顶。 梵天寺经幢后,是六一幼儿园,园内操场中却突兀冒出一座井,操场设口井干嘛?似乎很不可理解。其实这口井大有来头,名叫灵鳗井,是与经幢同龄的宝贵遗迹。传说当初挖这口井时,水中曾冒出鳗鱼吐息,古人以此为灵,因此就把这座井叫做灵鳗井。与灵鳗井同时开凿的还有一口金井,如今金井位于其不远处的馒头山公园内,显得更具古韵与野趣。 从梵天寺经幢左边小道前行,即是上山之路,沿蜿蜒的山阶一路前进,大约十几分钟就能到达栖云寺。 栖云寺如今依旧在整修,暂不开放,因此未能参观,匆匆而过。 从右道往上走,走至一道宽敞山路,继续往左前行至豁然开朗处,会发现主路右下方窜出一丛敦实的石林,这就是月岩了。 在月岩左侧一巨石上,则有”高大光明”题刻,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洪珠所书,西湖边岳王庙照壁上的“尽忠报国”四字的作者就是洪珠。 月岩曾是与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齐名的杭州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在南宋时,是皇室御花园,皇族经常在此游玩嬉戏。 月岩主石左侧顶端上的一个通透的天然孔洞,《西湖游览志》里说,每到中秋夜,月光会从这洞中穿出,幻化成一轮明月,刚好投射于岩前的池中,天上地下,相映成双。 <p class="ql-block">月岩处多巨石,也多石刻。首先是月岩主石上就有光影中天、无影相、本来等多方题字,其中光影中天系北宋名人蔡襄所题。</p> 光影中天题刻 往前继续走,不多久就能发现一块平坦的山顶,这就是将台山,也是排衙石诗刻所在地。 将台山如今已经过修葺改造,不复前几年的荒莽之势,而是宛如一座公园,清爽开阔。这也更符合将台山原本的风采,将台山曾是练兵之地,自然要开阔为上。 南宋时,将台山近傍宫苑禁地,御林军在此驻扎。山上筑有御教场,君臣在此操练兵士、检阅军队。宋孝宗与后宫嫔妃也曾在将台山上习武射箭,舞刀弄枪,故有“女教场”之称。 将台山的中央有数块岩石,奇形怪状,排列有序。这就是“排衙石林”了。排衙石,旧称队石、排牙石。 后梁乾化二年(912)某日,吴越开国之王钱镠登山讲武,见山脊路边有石峰数缘,苍翠玲珑,形状各异,中间的石径宛若衙道,两旁岩石势若士兵列队,弓背行礼。钱镠见状,十分开心地说 :“这就叫“排衙石”吧。” 而且还大笔一挥,题诗于石壁:“东南一剑定长鲸……匡扶立正声”。 可惜如今题刻早已被人凿去,令人不胜惋惜!排衙石以奇异巨石著称,更以诗刻闻名。除去钱镠题诗并序之外,还有诸多宋代文人题诗,如周耸、范文虎等,遗憾的是这些题诗都已漫漶不清,难以辨认。 排衙石诗刻位于将台山顶四顾坪,海拔190米,因两排怪石如从卫拱立而得名。“排衙石”又称“排牙石"、石笋林”“石”,在平整的四顺坪中间有数十株石芽“冒”出地面,簇拥如林,石芽群分列两队,中间撇开似门,有供人穿行。据记载,吴越国王钱镠定杭州为国都后,有一次带领部下策马上山,看到这群石芽苍翠玲珑,森若朝拱,便取名“排衙石”。这些石峰形状各异,高3-5米不等。石上留有吴越国王钱镠七言诗并序残文,全文高1.07米,宽1.04米,字迹风化严重,依稀可辨“一剑定”“国扶立正声”等字样,阮元在《两浙金石志》中称赞说:“其书亦刚劲有风度。2000年7月9日,排衙石诗刻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r><br> 排衙石旁原有介亭,北宋治平四年(1067)郡守祖无择建,当时他有《介亭铭》,其序云:“亭前有石二佾,自北而南,二十举趾,高逾再仞,有若衙道,故谚以排衙称。”如今,介亭已无处可觅,排衙石尚存,留下了历代许多文人墨客的题刻。现存摩崖共计十余块,较为清晰的有6块,除吴越王钱謬的七言诗并序残文外,还有宋杜忠凤凰山题名、宋排衙石残题名、宋子中子固温伯题名、宋周耸等的凤凰山题名、宋范文虎等凤凰山题名等。 将台山排衙石景点,辟有花坛,而花坛中种植这各种草药,如白芨、金银花等, 再由游步道向下走去,不用几分钟就到了圣果寺遗址范围。今日的圣果寺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周围被围栏拦住,此处古迹尤其多。 考古区围栏内,沿一条路过去就先后有宋高宗的“忠实”石刻,刻在山壁上的十八罗汉造像,以及巨大的西方三圣造像(三佛石)遗迹。 十八罗汉造像与三佛石都是圣果寺遗存,十八罗汉造像生动形象,凿刻在路旁的山壁上,极具古韵禅味。三佛石早已被毁,如今只剩下山石轮廓,依稀可看出是三座巨大的佛像。 凤山是南宋王大通所题,字大如小孩般高,凤凰山在古代即称凤山,而与之相连的玉皇山则称龙山。 石崖上有九十九寿题刻。九十九寿是一种道家的符,包含祈福、祈求长寿的含义,可以释义为九十九寿、飞龙、飞升等,十分吉祥。疫情期间出行至此,在这题刻前默祷片刻,祈福如意,也是不虚此行。 通明洞、石门题刻。 裳题刻。 圣果寺又名胜果寺,原称崇圣寺。隋文帝开皇二年始建,唐昭宗乾宁间元著文喜禅师重建 处于报恩寺遗址和南宋皇室禁苑遗址之间,明代王阳明,和宰辅夏言曾读书于此。此地虽迭经变幻,但存留的古物颇多,可以说是皇城秘境古迹最集中的地方。 从和宁门外出来,城墙遗址已经辨认不出,仅能从外围裸露出来的山脊大概推断当初的城墙基底。南宋一朝,在杭州定都,又在凤凰山上建皇宫,八百多年过去,如今留下如此秘境,供我们游览探寻。 时光易老,天地长存,前者可叹,后者可盼。时光循环往复,年复一年唤醒沉睡的皇城秘境。而随着皇城秘境的苏醒,随着人们心境的打开,往日的王朝历史也散发出诱人的气息,吸引着我们去撩开其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