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据媒体消息,8月23日上级部门撤除了哈尔滨文化公园的4A级认证。如果说一个公园能得到4A级认证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表彰,那么反之,被撤除4A级认证,就是一种贬损是一种惩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怎么会是这样。那可是号称建在哈尔滨龙脉龙头上的龙眼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闻讯后,我们立即去探寻,去考证,去思考。集撷成篇,并最终取篇名为《哈尔滨的痛楚~文化公园少文化》。</b></p> <p class="ql-block">.</p> 回顾:“文化公园”的折腾史 1908年~1958年 是“毛子坟”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08年的圣母安息教堂建筑群由教堂、钟楼、忏悔亭三个各自独立的建筑组成。整个建筑群属典型俄罗斯建筑风格。<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建筑群被市政府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建筑,并被收录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中,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其中主建筑教堂始建于1908年,是由俄国铁路从业人员与教徒捐款建造,建筑造型很别致。教堂为砖木结构平面呈正方形,面向西方,正门外有一双陡尖门廊。主体顶部为两层鼓座,其上原为洋葱头式穹顶,现已毁掉。教堂主旨是为当时的外侨中的离世者祭祀亡灵,是教徒依序归天的盛殿,很受时人尊宠。是外侨葬礼文化的标志,是“毛子坟”形成的初始。</p> <p class="ql-block">后建的园门建筑钟楼,距教堂56米,平面呈凹字形,主体顶部为八面体陡尖“帐篷顶",顶下为钟室,与尖顶对应8个窗口,每个窗口顶部为圆弧瓜外镶垂饰。</p> <p class="ql-block">忏悔亭在教堂西北方向距教堂约10米,为独立青石建筑平面呈正方形,四角有4根青石柱支撑,平顶。</p><p class="ql-block">1965年我读初中时读了小说《牛氓》,知道了有忏悔室一说,经向老师打听,特意到“毛子坟”探寻,当时乱草丛生,又没有铭牌标志,无功而返。</p><p class="ql-block">这次我围着它转了个圈,但没啥需要忏悔的。</p> <p class="ql-block">近日再探“毛子坟”后,多方查找资料,得知这里曾埋葬4万多位东正教徒,难怪称它“毛子坟”。</p><p class="ql-block">从1908年始至1958年止,这段历史跨越满清丶北洋丶民国丶新中国几个朝代,历时整整50年。</p> 1958年~1993年 称“文化公园” <p class="ql-block">随着意识形态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变化,城市管理者必然对这块地处市中心的“封资修”残存地进行改造。1958年这里修葺为对市民开放的公园,并搭上国家第一批文化公园命名,正式命名为“哈尔滨文化公园”。</p><p class="ql-block">1958年至1993年,这个时段历时35年。</p> 1993年~2013年改“游乐园” <p class="ql-block">耐不住经济大潮的冲击,管理方招商引资,抛下“文化”于不顾,将这里改建成游乐园,占地面积22.8公顷,是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露天游乐场,在全国当时12大游乐园中位居第6位。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选为“ AAAA ”级旅游景区(点),省命名甲级公园。</p> <p class="ql-block">投入巨资,引进设备。搜集了世界上较为尖端的40余种游乐装置,先进水平,国内屈指可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其中最让管理者引以为傲是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超级摩天轮,称为国际(英、日、中)三强,世界第六,中国第一……,引述当时的园中简介全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u style="font-size: 20px;">哈尔滨摩天轮简介</u></p><p class="ql-block"><u>哈尔滨摩天轮始建于2003年1月5日,2003年4月30日竣工。该项目由哈尔滨游乐园,日本株式会社冈本制作所和上海游艺机工程有限公司共同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成。哈尔滨摩天轮总高度为110米,设备总装机功率45千瓦,吊挂63个豪华客舱,每次总载容量为378人,每次运行时间约为20分钟。其结构形式为世界首创珩架钢索结构,能抗6级以上地震和11级以上强风.世界第六高,中国第一高巨型摩天轮的落成不仅为哈尔滨国际大都市又增添一处标志景观,也使我国跻身于世界百米观览车三强(英国、日本、中国)之列,作为全国十大游乐园之一的哈尔滨游乐园也因此闻名遐迩。</u></p><p class="ql-block"><u> 哈尔滨游乐园</u></p><p class="ql-block"><u> 二00三年四月三十日</u></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高端的游乐设施,确实让闭塞的哈尔滨人见了世面,喧闹了一阵子。但昂贵的每人次180元的门票,半年有人半年闲的游客状态,让经营者吃消不起……</p><p class="ql-block">游乐园业态磕磕绊绊前后持续了大约20年时间。</p> 2013年~2021年又“文化公园” <p class="ql-block">在实事求是和还绿于民的理念指导下,管理者对游乐园进行了彻底改建,拆除了大门和高大的围墙,更亲民了!园内的好多大型游艺设施除摩天轮还保留外,其余大多拆除,腾出来的地方栽铺上了草坪和广场砖,成全了广场舞大妈。</p><p class="ql-block">据说,是经广泛征询民意,又改回名称“哈尔滨文化公园”!</p><p class="ql-block">广场上硕大石碑上的《文化公园赋》努力美化着这段公园变化史。</p> 2021年 8月 23日 撤除4A <p class="ql-block">鉴于公园属性和品质的变化,上级主管部门于今年8月23日明令撤除了哈尔滨文化公园AAAA级公园资质,使它回到了原有的初始状态。</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游乐设施,处于拆丶拆丶拆的状态中,繁荣不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哈尔滨的城建史不算悠久,但文化底蕴还算深厚,特别是欧陆风情习俗文化颇具特色,别具一格。</b></p> 试问:文化公园的 文化在哪里? 建筑文化在哪里? <p class="ql-block">建筑是凝固的文化。哈尔滨的古旧建筑除了建筑风格分类如巴洛克丶拜占庭等,还有文化属性分类,如犹太建筑群、铁路建筑群、领事馆系列等,文化公园的古旧建筑除俄罗斯建筑风格明确外,找不到它的文化属性归类。</p> <p class="ql-block">比如占据重要位置的这幢建筑,特别是一个裸男用力抗住即将倾倒的塔楼,是什么建筑寓意,文化涵意是什么,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对古旧建筑的保护就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这里的教堂、钟楼破损不堪,绿植缠绕,难识其真实面目,损害了其文化价值。</p> 侨民文化在哪里? <p class="ql-block">旧时的哈尔滨曾经是十几个国家一二十万侨民的集居地,仅就官方1922年统计,仅俄侨就有155402人。做为侨民兴建的文化公园当然应该体现侨民文化的存在,体现异域他族人文风情,发挥好文化传播作用。</p> <p class="ql-block">在安息堂北侧甬道二三十米的路两旁,耸立着两个二三层楼高的大型雕塑作品,十分惹人耳目,却没一个字的文化背景介绍。</p> <p class="ql-block">细看这是一只带有域外图案的脚和一只握有钢叉或矛戟的手。没有文字说明让人大费猜想,这是造福世界勤奋的手足?还是倾轧中国罪恶的铁蹄和魔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路边散落的几块标牌,看不出是异国族群的吉祥图腾,还是冤魂恶魔邪恶嘴脸。没有文化的衬托,只能是一些废旧杂物的堆砌。</p> 安息文化在哪里? <p class="ql-block">哈尔滨是教堂之城有过85座教堂,而地处文化公园的圣母安息教堂是专门为亡灵祈祷,送逝者去天堂安息的必经之地。是哈尔滨城市文化史中外国侨民安息安葬不可替代、不可小觑的文化要素。</p> <p class="ql-block">据查证,在这里埋葬的仅是俄国东正教徒就44226位,还有犹太族等未作统计。在当时二三十万侨民中这个数字和所占比例是多么大呀!</p> <p class="ql-block">而如今做为“毛子坟”,甚至“苏军烈士墓”,除形影相吊的两块碑牌外,其它则荡然无存,哈尔滨那段别具特色的历史,好像见不得人似的,已经被基本抹消了。</p> 难道仅剩广场舞是 这里的文化? <p class="ql-block">毋庸置疑几经改建的“哈尔滨文化公园”广场和道路更加平整了,绿茵和植物更加茂盛了,环境更为优美了。然而,远处广场上刺耳的音乐和嘈杂的人声,让我们望而却步。</p> <p class="ql-block">我也跳广场舞,我不否认广场舞是民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但是走遍公园,只看到这一点活跃要素,甚至管理者把公园改建的主要目的确定在广场舞上,就略显偏颇狭隘了,若一定要说这就是“哈尔滨文化”难免有怠慢文化之嫌了。(我没敢说亵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文化公园?文化到底在哪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哈尔滨五六十个大大小小的公园中,无论从公园名称变化之频、经营业态转变之大、公园属性变更之快诸方面而论,本园大概是数一数二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历史将哈尔滨文化公园又一次推到转轨变型的十字路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思考:哈尔滨文化公园应该怎样建 <p class="ql-block">下一步哈尔滨文化公园怎么转?怎么变?怎么建?管理者有管理者的打算,市民有市民的诉求,但不妨碍我一个退休老者的独自思考。</p> 关于特色建筑 <p class="ql-block">比如我在想,别具特色的古旧建筑是公园的硬件设施,是凝固的文化,是品位的载体,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建议再次改造公园时请对古旧建筑进行彻底的保护性修缮,整修内外容貌,恢复使用功能,增设现代化设施,就像是新整修的圣•索菲亚教堂一样。</p><p class="ql-block">整个建筑群修缮大概用不了建摩天轮一半的费用就够了。</p><p class="ql-block">请抢救性挖掘整理建筑群的文化内涵,赋予它生命活力和存在价值,变“废”为宝,借宝生财。</p> 关于侨民文化 <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哈尔滨绝对是网红,其国际都市地位不输上海广州;其外国领事馆和各宗教教堂数量不亚于沈阳成都;其各国侨民国别和人数比肩北京天津。可是今天的哈尔滨人谁还知晓、谁还记得、谁还能说明白这段史实。</p><p class="ql-block">做为外国侨民兴建的中国最早的文化公园,哈尔滨文化公园担纲重任,舍我其谁也?!</p> <p class="ql-block">建议将公园主建筑修缮开辟成侨民文化纪念馆,像老犹太教堂改建成犹太人纪念馆一样。搜集整理各国侨民在哈生活图文及实物资料,以予展示。</p><p class="ql-block">建议开设《在哈侨民文化网站》,更大范围更长时段挖掘、探讨、研究、展示、不断丰富侨民文化内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建议增设侨民文化的形象设施和内涵介绍。增设一些有代表性异域他乡小品建筑(像深圳华侨公园一样)、雕塑、标牌等。增加多种文字和语音介绍,增设导游服务等。恢复曾经的外语角,外语大学生实习和志愿者服务等。</p> 关于安息文化 <p class="ql-block">在哈尔滨外来宗教场所中,不乏为新生儿洗礼、为婚恋人婚礼、为老人寿礼的专用教堂,而圣母安息堂就是人生最后一站的葬礼环节,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p><p class="ql-block">出身“毛子坟”的哈尔滨文化公园,安息文化是本公园特色中的最明显最重要的特色,不得不单独提及。</p><p class="ql-block">按中国传统习俗殡葬事宜难登大雅之堂。实际上在国际上或中国近代这种事宜已成为葬礼文化。莫斯科红场、华盛顿林肯广场、直至天安门广场都有先例。</p><p class="ql-block">建议今后的文化公园一定要有选择慎重地为“毛子坟”文化留有一席之地。至少保留建设一两座典型的外籍人士墓园,并且一定恢复建设一处“苏军烈士”墓园。让人认知外国安息文化,让人凭吊为解放哈尔滨而牺牲的先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哈尔滨现有的犹太人墓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文化公园改造时被迁往皇山的苏军烈士墓。</p> <p class="ql-block">即便是侨民外迁或自然减少,即便是进入21世纪,外侨对安息在这片土地上亲人的眷恋也仍然依旧。</p><p class="ql-block">我做为编委参与编纂的中俄友好年活动画册中,鲜明记载着本世纪初俄侨一家人前往皇山俄国人墓地祭祀先人的生动画面。</p> <p class="ql-block">甚至9月3日我俩去踏查现场时,不年不节的普通日子,密林丛中的“东正教墓地”标志牌前一束默默无闻摆放在那里的鲜花,说明沉寂的墓地在一些人的心目中还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p> <p class="ql-block">临近收笔让我想起一位国际友人,2007年新当选的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开始任内的首次访华之旅,在他的行程中除了北京,第二个去的地方还是多次来过的哈尔滨,因为这里是他父母的出生地,这里安葬着他的祖父祖母,他一直坚称这里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根在哈尔滨。</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有这么深厚的情结,还不是因为他的祖父母安葬安息在哈尔滨。可见安息文化有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通过连日来对文化公园历史的回顾,现状的探究,未来的设想,我坚信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定会建成一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具有哈尔滨特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国内独有、世人向往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哈尔滨文化公园”</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编辑 整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索明 刘景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于松北恒大绿洲601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1年9月19日完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部分参考引用网上图文资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特此说明,并致谢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b>参考资料:</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