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安塔利亚的星辰大海</span></p><p class="ql-block"> 21日,收拾行李,搞好卫生,别墅恢复了原样。今天将前往另一个海滨小镇安塔利亚(Antalya)。有两条线路:一条是D400公路,全程416公里,沿着地中海的海岸线向东,经卡尔坎、卡什小镇(kas),菲尼斯,然后向北到达安塔利亚湾;而另一条则向北沿着托罗斯山脉的西麓,全程308公里,经索古特、再向东经科尔库泰利到达安塔利亚。海滨公路风景优美,但路途稍远。内陆公路,弯多路窄,行程约4小时,与海滨公路节省一个多小时。考虑到在安塔利亚归还租车的因素,决定走山路,放弃这条全球最美的十条高速之一,多少有些遗憾。在午时,到达安塔利亚。</p><p class="ql-block"> 安塔利亚是安塔利亚省的省会城市,位于地中海沿岸,东靠美丽的孔亚阿特海滩,南濒是静谧的地中海,西是辽阔的拉拉沙滩,而北面是西起埃里迪尔湖(Lake Egridir),东至两河文明之一的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上游的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在公元前二世纪,安塔利亚便是东罗马帝国时期与奥斯曼帝国时期东地中海的重要港口。现在的安塔利亚似乎慢慢地隐去了的港口光环,成为了黑海和地中海之间最受追捧的度假城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安塔利亚海湾</span></p> <p class="ql-block"> 安塔利亚不仅有蓝色无瑕的海湾,还有着太多的岁月沉淀。</p><p class="ql-block"> 老城区克雷西(Keleici)是安塔利亚文明的历史的发祥地,濒临罗马港湾,多少年来,地中海海水一直在老城下荡漾,水波撩拨着礁石,轻轻地拍打在岸边的古堡上,从不恣意放纵。站在安塔利亚的古城上静静地眺望地中海,海面深沉而宁静,没有一丝波澜,一些老式的帆船从悬崖式的古城墙下缓缓地驶回港湾,仿佛千年轮回。如今的罗马码头(Roman Harbour)成了游艇休闲中心,从前那些密集往来于此的商船已见不多了。</p><p class="ql-block"> 老城区的钟塔立在街口上,它成了克雷西的地标,也是进入老城的入口。在历经近八个世纪的风雨飘摇后,那些相连的古城墙早已不知了去向,只有它那残存的斑驳的塔基依然如昨,孤独而苍凉的屹立着。如今很少人再去关注塔顶上时钟的时间,因为,时间对于钟塔来说,那就是弹指一挥、沧海桑田。</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车绕过钟塔,开进那曲折狭长的小巷,贴着缀满历史伤痕的墙根,辗着石砖铺成的小路,在光影婆娑的老城旧宅里穿行,岁月静好,而时光如梭。</p><p class="ql-block"> 老城区的民宅基本沿袭了古罗马和拜占庭时期的建筑风格,在每一座建筑背后,都刻有不为人知的痕迹与故事。我们入住的酒店离街口并不远,车可以开至店前,服务生接过行李,直接送至了每人的房间,小费自然不能少。安顿下来,便驱车前往城东10公里外的安塔利亚机场。找到租车的公司,办理还车手续。验车时,因在伊兹密尔加油时油箱盖掉落了,虽然车有全保,但也需要文字说明。这由Sophie代笔,她在深圳外企工作,英语专业八级,于她来说难度不大。这一路上幸有她与May,行程才如此顺畅和波澜不惊。</p><p class="ql-block"> 归还了车,人倒也轻松了。几人从机场坐着有轨电车回到了克雷西老城区。再走到安塔利亚的广场对面的班车售票点,买了第二天晚上开往卡帕多西亚的格雷梅小镇(GoremeCappadocia)的夜巴士。</p><p class="ql-block"> 安塔利亚的道路是汽车与有轨电车混用,有轨电车分为两种,传统与现代的。现代的电车现有两条线路,是T3和T18,距离稍长,站点也多,车头多为流线型,车内宽敞、设施先进。而传统电车仅有一条,是T2线,全长仅4.7有公里,站点10座。老式的车头,颜色鲜艳醒目,车上漆有不同老旧而简单的广告,更像是观光电车。在一座城市的悠久文化里,有轨电车永远都是一道恒久而美丽的风景。它也像是一条线,紧紧地穿连着城市的过往与未来。让人们不会遗忘,也让人们倍感自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安塔利亚的电车</span></p> <p class="ql-block"> 钟塔是老城的地标,那么屹立着的是伊乌里宣礼塔便是城为中心。它建于13世纪塞尔柱时期,见证和经受了老城的八百年历史变迁与风雨飘摇。不同时代的宣礼塔各有特点,在奥斯曼时期建的都是细长型的,高耸而精致,且每个清真寺里都会有那么几座。而到了塞尔柱时期的宣礼塔通常只有一座,塔型粗壮,显得厚重而威严。不论你身处城区的何处,只要抬眼环顾,便能看到它那高耸挺拔的塔身,还有关于一座城市久远不变的信仰。</p><p class="ql-block"> 一座老城就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翻开一页,仿佛搬开一块压在城墙上沉重的石砖,你聚神凝意、你细品慢读,它便古韵留香。在老城区的石板路上漫行,没有喧闹的人群,没有灼热的阳光,曲折的石板路边总有一道道残存的城墙,裸露的石砖像是积木整齐的堆积着,路的两边是各式的小房子,白色的墙体,精致的小窗,还有繁茂的鲜花加以点缀,让这座苍老的老城一下有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克雷西老城区</span></p> <p class="ql-block"> 午后老城里的人并不多,虽然酒店、餐厅和商店密集,却不喧不吵,很是悠闲。可以在巷子里漫步,可以坐在咖啡厅里闲聊看书,可以泡在酒店的露天泳池里,也可以走进某个精品小店里去选购自己喜欢的小商品。黄昏时分,我们走下罗马码头,此时的港湾里停泊着各式各样的游船,桅杆上帆布随着初起的夕阳慢慢地一起落幕。港湾上古堡面对着辽阔的大海,高大的墙体立成了一面笔直的悬崖,在悬崖上,那些错落有致的白色的小屋,成了最好的观景台。想着一定有人正隔着窗前的玫瑰,端起小杯咖啡,静静地看着远处待归的帆船。走在海堤上,微风轻拂,海浪轻涌,几对青年男女依偎着坐在礁石上,赤着脚,脚轻触着海面。这些生活在临海的古城里的人,骨子里与生俱来就蕴涵着浪漫的因子。</p><p class="ql-block"> 坐在海堤旁的餐饮店里吃的晚餐,吹着海风,面朝大海和夕阳。</p><p class="ql-block"> 晚餐过后,也不急着回酒店,继续在老城的小巷里闲逛,累了就找个靠海的小酒吧,听着音乐,喝的却是红茶。</p><p class="ql-block"> 夜深时,穿过巷子,巷间宁静,脚步清脆,灯火昏黄。快走到酒店时,巷里突然聚集着不少当地的男女青年,他们抱着吉它,靠在墙边,打量着身边走过的人,此时的空气和眼神里都弥漫着荷尔蒙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罗马码头</span></p> <p class="ql-block"> 刚回到酒店,还未坐暖,60G便要出门,说是要去了解一下开往格雷梅夜巴士的具体时间,在下午购票时,对方只给了大概发车时间。于是他一个人独自又去售票处。等他回来时告诉我,售票处关门了,但在墙上拍到了发车的时间,在晚上的10点。</p><p class="ql-block"> 22日,这是在安塔利亚的最后半天。早晨在酒店吃过早餐,然后沿着老城的小巷,去了城东的哈德良门,行程不到二十多分钟。</p><p class="ql-block"> 哈德良门是新城与老城的分界点,城内与城外如同两个世界,相隔千年,进出于此,仿佛时空穿越。关于这座三拱门的来历,就得弄清楚哈德良是何许人?才会了解一门的意义与价值所在。哈德良是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因为圣贤、博学,且喜欢旅行,深受那个年代的人的拥戴,乃至现代人的推崇和尊敬。那时,他每到一地视察或是旅行时,当地人都会将此当成一件重大的事件,或是一件荣幸的事,尤其在那个大兴土木的年代里,各地都不惜重金建造各式建筑,以此来纪念他的到访。更令人称奇的是,在这些纪念他的建筑里,有许多设计方案都经他自己之手。如今,与哈德良有关的建筑依旧很多,却无从统计,这些留存下来的古迹,最后大多也都成了古建筑里的精品。</p><p class="ql-block"> 哈德良门的三拱门是用白色的大理石建造而成,造型与罗马的凯旋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只是它色泽已沾上了岁月的尘埃,不再洁白而富有光泽了。城门前顶着四根科林斯柱,雕饰细腻、造型精美,承载的不只是过去,或许还有将来。那些铺在城门下的巨石,依然厚重而光滑,石头上有两道深深地车辙,仍在记录着当年的车水马龙与盛世繁华。三拱门左右两旁立着两座斑驳的雕楼,这才将城门衬托着雄伟大气。从前的哈德良门是皇权的象征,而如今,成了了解老城历史的起点,也成了人们必到的打卡旅行之地。坐在哈德良门前的阶梯上,身后有一对新人穿着黑色的西装和披着洁白婚纱。从哈德良门往回走的途中,有个小女孩从院里跑上过来,递给May一个水果,然后,笑着又跑了回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德良门</span></p> <p class="ql-block"> 午时,将行李收拾好,放在酒店的前台上。午餐是在老城区里一个露天的小餐厅里,在等餐的间歇,幽幽让店里小哥帮找“小绿人”视频里配乐,居然还真给找到了。随着《Dame tu Cosita》音乐响起,她便当街跳起了出门前在家苦练的那段魔性舞蹈,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p><p class="ql-block"> 午餐过后,沿着有轨电车的轨道步行向西,过了钟塔、清真寺、宣礼塔、古城墙至吉姆夫利耶广场(Cumburiyet Qquare),一边守望宁静的港湾,一边目睹古迹的苍凉。时不时有复古的电车从轨道上轻轻地经过,“叮当、叮当”的铃声提醒路上的行人,也划破人的思绪。老城区的终点是吉姆夫利耶广场,广场的中央立着国父凯末尔骑马的雕塑,这与哈德良门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历史对应。广场上的棕榈成荫,绿地成片,老人坐着长椅休憩、小孩在草地嬉戏、年轻人抱着吉它坐在海堤上弹唱,也有蹲在树林里彩色的爱心小木屋前,给成群流浪的小猫喂食。城市生活很慢,只是我们行走得太急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流浪猫家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海边的文艺青年</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广场边上吃着清真的烤饼,等着夕阳落尽。然后去了附近最大的商场闲逛,不想到的是,她们将柜台里的玫瑰水买得断了货,而我只拎回一大桶“炸鸡王”。时间差不多,便回到酒店,拖着行李到吉姆夫利耶广场的斜对面的售票外等车。当走到古城墙时,黄洋突然想起来,她的手机拉在了酒店里。于是我将行李给了May,随着黄洋又返回了酒店。手机找着了,只是时间耽误了不少。安塔利亚的夜很凉,在一个来回过后,衣服已湿了,还好夜巴士还未来到。</p><p class="ql-block"> 蹲坐在路边啃着炸鸡,等着车,远远看到从街的对面跑来两只大狗,领头的是下午在海堤旁遇到那只的边牧,它从我的手里接过大块的鸡肉,转身就消失在夜色中。</p><p class="ql-block"> 安塔利亚之所以在你走过之后,总能让人时常想起。只因她,无时不刻都能给人一种寂静与安宁,把时间过得很慢,将岁月拉得很长。 </p><p class="ql-block"> 在10点过一些,等来了夜巴士,它并不是完全是以前我常坐的那种夜班车,一张躺椅,昏睡至天明。这里的人将航空服务移植到了巴士上,车上不仅有专门“巴哥”,还有送餐和饮料的小推车,服务与航班上无异。土耳其的交通还算比较发达,但由于地域所限,坐着夜巴士长途旅行竟然成了一项不可多得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路边烤饼的作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夜班车的售票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哈德良门</span></p>